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招聘“中医临床智能化研究方向”博士后

【博士后工作站】全国首家成立的中医药信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10年9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其依托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临床与情报合作中心单位、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中医药学科学数据中心、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中医药分中心,同时也是国内唯一从事中医药信息研究与教学的部属综合性科研院所。

【合作导师】王映辉研究员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临床)信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信息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九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先后主持、参与国家“973”计划、“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针灸学会、北京市政府科技奖等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和参编出版专著10余部,开发信息系统软件并获著作权6项。

【合作团队】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大健康智能研发中心,组建于2014年3月,致力于中医药大健康信息资源建设与智能技术研发应用工作,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先后自主设计研发了古今医案云平台、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医临床辅助决策系统等产品,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医临床信息智能化技术创新,促进中医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培养更多适应中医药信息学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我中心自主创新能力,依托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建设项目-中医学专业知识服务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脾胃病关键诊疗要素发现与临床优化决策研究”等项目和课题,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1名。


01拟招收研究人员的科研方向


中医临床智能化研究。


02招收条件


1.已取得中医学或计算机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或已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2.全职博士后,年龄原则上在35周岁以下,即将或者近三年内获得的博士学位;

3.学术科研情况: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篇(含)以上,或有以主编或副主编身份出版专著、编著、译著10万字以上,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前3名)完成省部级(含)以上科研项目者;

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责任心强,富于团队合作精神、可长期稳定工作。


03在站待遇


1.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待遇参照我所相关标准,提供五险一金、享受子女入学政策;

2.户口迁移按博士后有关政策办理;

3.职称晋升:为符合我院高级职称申报条件的博士后提供绿色通道;

4.享受事业编制、留京指标,综合测评优秀者留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不受名额限制。


04团队支持鼓励申报其他科研项目


1. 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每人两年60万元;

2. “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3万元;

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特别资助15万元,面上一等资助8万元,面上二等资助5万元;

4.中国中医科学院及信息所自主选题,5-10万元;


05应聘材料提交


1.请提交本人简历(含学习工作经历、科研情况、研究方法掌握情况、论文论著清单等)以及未来工作计划和目标;

2. 其他具体材料请参照“中国中医科学院2021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简章”

请将以上材料发送至:电子邮件:jjzhuling@163.com,邮件主题栏内请注明“姓名+应聘博士后”;

3.联系人:朱老师,010-64089614,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大健康智能研发中心A510;

4.截止时间:2021年6月30日。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2021.4.2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博士后   中国   科学院   中医   研究所   信息   研究人员   中医药   面上   信息学   科研   计划   国家   健康   游戏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