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为什么经过手术肿瘤还可能扩散?顾护胃气为第一要领

新朋友点击关注↑↑↑,

老朋友请点赞转发(*´゚∀゚`)ノ


李可:为什么经过手术肿瘤还可能扩散?顾护胃气为第一要领

▲ 李可,中医大家


肿瘤呢,因为它长在体内,对五脏六腑的损伤过大,有的吧,可以救活,有的就算抢救过来了,不久也死去了。为什么?因为西医的放、化疗,让他阳气更虚,这时使用中药,往往太晚了。若在肿瘤早期,中医治疗还差不多。好多病,往往当你发现的时候,整个五脏气血,都损伤得很严重。所以啊,人体内阳气是将军,养生就是养阳。


现在许多肿瘤病人,能否抢救过来?


肿瘤可以和人共存,只要你不惊扰它,它也不能危害你


首先保住这个病人的阳气,不要让他继续再消耗,然后,想办法把这个肿瘤慢慢缩小,使这个病人暂时和肿瘤共存。只有等到它那个阳气旺了,就可以攻下,把这个肿瘤打败。


所以呢,这个肿瘤,需要很长时间调理。治疗肿瘤病人,只要不犯错误,不要做这个放疗、化疗,生命都可以延长好多年。
现在,国外西医高层,对放疗、化疗这问题,都开始反思了。记得去年《参考消息》登过:美国做过一个试验,什么试验呢?给一部分六十五岁到八十岁这个年龄段正常死亡的老人做尸体解剖。
解剖的结果是,这些人全部都有肿瘤,有的肿瘤有拳头那么大,十公分左右。但是本人在生前没有什么感觉,一直到死都没发现自己长了肿瘤。这个说明啥问题啊?
说明,肿瘤可以和人共存,只要你不惊扰它,它也不能危害你。如果你越是对它采取一些措施——放疗了,化疗了,手术了……反而促使它很快扩散。
为什么经过手术肿瘤还可能扩散?
美国人,从那个微观的角度,找了一下最基本的原因。研究结果是:这几种方法,刺激人体以后,病人体内生长了一种叫异常生长因子二号的东西。


这个东西一旦抬头,肿瘤就通过淋巴系统、血液系统等各个系统向全身扩散。因此,现在国外基本上都不主张做放、化疗了。寻找替代疗法,包括中医疗法。
现在许多肿瘤病人,能否抢救过来呢?
肿瘤呢,因为它长在体内,对五脏六腑的损伤过大,有的吧,可以救活,有的就算抢救过来了,不久也死去了。为什么?因为西医的放、化疗,让他阳气更虚,这时使用中药,往往太晚了。
若在肿瘤早期,中医治疗还差不多。因为不只说肿瘤,好多病,都不是马上就得的啊,往往当你发现的时候,整个五脏气血,都损伤得很严重。所以啊,人体内阳气是将军,养生就是养阳。

得肿瘤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01 人身各处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阴阳的关系不是对等的,阳气是主要的,阳主阴从。《内经》强调“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失于敷布,阴寒得以凝聚是肿瘤的基本病因病机。
人之阳气的多少取决于脾胃。元阳虽藏于肾,但而要后天脾胃的滋养。元气升降出入的运行也依赖脾升胃降的斡旋之能。


如果进行中西医比较,西医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与中医的脾勉强对应。大家都承认免疫系统是人体对肿瘤的最后一道防线。换言之,脾胃虚寒是易于发生肿瘤的体质类型。


02 寒湿为患,十占八九
损伤人体阳气者,寒湿之邪最重,阳气受损则易形成阴证。《素问·举痛论篇》言:“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涩)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疾。”
已经明确表示“因寒而成积”。《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说:“夫寒之为病,有寒邪侵于肌表者,有生冷伤于脾胃者,有阴寒中于脏腑者,此皆外来之寒,生于无形无响之间,初无所感,莫测其因。”
张景岳总结寒的成因说:“或因禀受,可因丧败,以致阳气不足,多见寒从中生。”人体的津液精血靠阳气的推动才能运行,寒湿伤阳则津液精血的运行缓慢甚至停滞,易于形成瘀血、痰湿、食积等有形之邪。
有形之邪又会阻碍气机,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肿瘤患者除肿瘤本身表现出的诸多症状以外,多数表现为口不渴,或渴不欲饮,或喜热饮,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舌色淡或暗紫,舌体胖大,苔白腻而润,脉沉细或紧硬等一派阳虚阴盛之象。
有的肿瘤患者有口渴烦热、恶热、喜凉饮食、持续高热或低热不退等现象,此为假热或标热,不能把它作为辨证用药的唯一证据而恣用寒凉。


这种假热源于真寒,寒主收引,阻遏气机,气机升降出入受阻,郁而化热。此时再用寒药清热,无异雪上加霜,则犯虚虚实实之戒。

03 情志内伤


《素问·血气形志篇》言:“暴忧之病也。”《素问·疏五过论篇》言:“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


根据我们对肿瘤患者的了解,他们中大多数人有情志事件的刺激,有的病人治疗后效果不错,但由于精神的刺激又使病情加重。忧恚则气结,气结则阳气不通,阳气不通则出现在何脏何经络,则肿瘤就有可能发生在何处。


治疗肿瘤?顾护胃气尤为重要


01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素问·血气形志篇》言:“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厥阴病主方要用乌梅丸而不是乌梅汤,大概也是恐其“以汤灭火”反而成害,故以丸药缓图,以复其阳。
肿瘤患者大多数人已病入三阴,顾护胃气尤为重要。在药物的剂量上应把握准确,特别是在实施汗、吐、下法,及应用寒凉之品时尤当注意。放、化疗及手术后的晚期患者每见纳呆、腹胀、体倦乏力、便溏或便秘等胃所衰败之症。
很多患者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胃所衰竭。本脏自衰用理中汤;火不生土用附桂理中汤;湿浊盛者芳化,理中汤加苍术、藿香、白营蔻仁、佩兰、砂仁之属;土壅木郁、木不疏土用生黄芪、桂枝尖。
中焦阻隔则上下不通,当运中土以溉四旁,理中合半夏、秫米、砂仁。腹胀,虚者,塞因塞用,补大气,理中加黄芪、砂仁,忌一切行气破血之品(厚朴、青陈皮、枳实壳);实者,通法,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即温下。
无论肿瘤发生在何脏腑,只要有脾胃虚寒的症状,只能先顾护中气而舍其他。无论中医、西医,无论用寒用热都应在不伤胃气的基础上治疗。
02 温阳散寒是基本治疗思路
四逆汤、附桂理中丸、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温阳散寒基础方。
肺部肿瘤可用四逆汤合小青龙、四逆合阳和汤、四逆合千金苇茎汤。咯血加仙鹤草、三七粉;胸腔积液可加葶苈大枣泻肺汤;胸痛加蜈蚣、全蝎;间用理中汤、补中益气汤,培土以生金。
消化系统肿瘤以附桂理中加砂仁、半夏为主方。肝胆肿瘤可加吴茱萸、当归、赤白芍、三棱、莪术、菌陈、鸡矢藤等。


腹水可用真武汤、桂枝去芍加麻黄细辛附子汤;腑气不通多因阴寒凝阻,当用破冰解凝之剂(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吴茱萸;若出现肠梗阻当用张锡纯硝菔通结汤,便下即止)。
肾、膀胱、脑部肿瘤用四逆汤、桂枝茯苓丸、大黄蜇虫丸、麻黄细辛附子汤、真武汤、八味地黄汤为主,间用理中汤。
子宫卵巢肿瘤用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汤,紫石英、吴茱萸常用。
高烧不退或长期低烧多为本寒标热,治疗应以四逆、理中辈、当归四逆、麻黄附子细辛汤。


在诊断疾病的时候要:“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因此每一个为医者必须熟记病机十九条,但又难于记忆,现在背下了,过几天又记不起来,我的记忆方法是:

“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牢。”


  ·五脏病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上下病机: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风寒湿病机: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火病机五:

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燥狂越,皆属于火。


  ·热病机四: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归纳起来是:“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牢。”


注:1.关于数字十九:“关以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此阴乘之脉也。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此阳乘之脉也。”这里的九分和一寸乃是关键的数字,其和为19,这个19干系重大,围棋棋盘,号称【纵横十九道】,【十九】这个数字,简称曰【章】,前九为阳应洛,后十为阴,应河,也即内河图外洛书结构。实际上寸关尺三部,诊断时,用三指按之。三指并排,共计一寸九分长度。前九分为寸,后一寸(十分)为尺,中间即是关,关不占尺寸,也对应脐的位置(手厥阴心包经,有穴名【内关】手少阳三焦经,有穴名【外关】)。常人前九分外延而浮,应天;后十分外延为沉,应地,以关为界恰好构成阴阳两部分野,由此而定太过不及种种病态,若为训练产物,实际上与驻波之奔机逗节有关,对应水平的进阶。脉诊之法实际上与形中八劲密切相关,都基于驻波的相关特性展开。

《周髀算经》下卷说:“阴阳之数,日月之法,十九岁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七十六岁。二十蔀为一遂,遂千五百二十岁。三遂为一首,首四千五百六十岁。七首为一极,极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生数皆终,万物复始。天以更元,作纪历。”以上的经文谈到五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章、蔀、遂、首、极。章是十九岁,十九这个数就叫做章,这里面就透着一个法度。《素问·至真要大论》讲病机,为什么讲“十九”条?为什么没有加上一个燥?这里面就有一个章法问题,不是随意地加一个可以,减一个也可以。这个章法是很严肃的问题,这是含糊不得的。接下去是四章为一蔀,二十蔀为一遂,三遂为一首,七首为一极。这个“极”是多少年呢?是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年。也就是说,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年就叫做一极。那么,到了这个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年会有什么变化呢?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生数皆终,万物复始”。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病机十九条,就觉得十九条中不言燥并不是什么疏忽,也不足为怪。实际上,言湿言热,燥在其中矣。阳气散发则为湿为热,阳气聚合则燥生矣。因此燥也好,湿也好,不过是阴阳的不同状态而已。刘河间、喻嘉言自以为高明,给病机补上一条燥,看起来很有必要,其实是着相了,是蛇足了。

2. 我们还可以从十九病机看,整个十九病机五藏病机占五条,上下病机各占一条(人体而言,上下最为关键),就是七条(恰应七政,可宗心性灵明)。风寒湿的病机各一条,加起来十条(唯独没有燥,这可应河图之数字十,为阴应水),那么,剩下的这九条都是讲火热的(此可应洛书之数字九,为阳应丙),如果再加上五藏病机中心这一条,就成了十条,超过半数,可以控股。在病机的开首,黄帝说了,"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也就是这个百病与五方的因素都有关系,可是为什么一到具体的病机,岐伯就撇下了其他的因素,而主要谈火热,主要谈南方呢?这显然与前面《素问·灵兰秘典论》的君主之义相呼应。疾病虽然与方方面面的因素相关,但是,最关键的,最决定性的只有一个。就像一个国家,国家的各个部门都很重要,不能说你外交部重要,我财政部不重要,都重要。但是,这些重要的因素都必须服从一个更关键的因素。造字的先圣之所以选择丙而不选择甲或是其他,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这是很具深意的。以上我们通过病的造字引申出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前面我们曾经说过,你对病的造字真正领悟了,对于中医就"思过半矣"。这句话大家说过分吗?我想不过分。任何医学它研究的不外乎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疾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相关一个是疾病的治疗与哪些因素相关。而在病的造字里,显然已将这两个相关因素包括进去了。

3、 在十九病机中,唯独没有“燥”相关的病机,主要原因在于阳明厥阴不从标本,燥显然可以省略。根据这个道理,既然燥可以省略,则厥阴对应的“风”也当可以省略,但《内经》以为“百病皆生于风”,且庄子有一句话“野马也,尘埃也,万物之以息相吹”,由于野马指狂风,“风为百信之长”,则“风”的重要性毋庸讳言,因此关于“风”的病机不能省略,而且在传统丹修中非常注重呼吸的作用,而基于呼吸可以调神传信。关于十九病机的理解可以结合内经标本中气的相关论述来深化。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延伸李可语录20则


1.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气为血之帅。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2.当然这是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一个对付的方法“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3.牙龈出血怎么治?就是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


4.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停止了。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5.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的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他方面的问题。你要拿药治一下,这个药叫大叶金钱草,每天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6.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这个东西湿气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的小包。到夏天的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这是一个问题。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天能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洋参,完全不能。你在任何时候不要吃西洋参,有害无益。


7.现在治肝炎,开始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各项指标都达到正常,过后又会反弹。因为寒凉伤了病人阳气,将来康复起来更困难。什么是清热解毒?有热毒你才清解。中医课一开始就强调“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的观点。医生要辨证,阴病用阳药,就算不好,也没有大错。


8.我治100多例抑郁症,基本就是四逆汤,逐日加附子量,到一定程度,出一身臭汗,就有说有笑了,这个很奇怪,而且得病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环境压力比较大。我还计划用这个方子,试用于运动神经元疾病(这是个顽症,这个东西不但外国人治不了,我们也治不了),这个方子加等量制马钱子粉,看看会不会 对这个病起到一定的效果。


9.人的头部啊,是阳气汇聚的地方,所以过去《内经》讲:头为诸阳之汇。阳气就汇合在这个地方。这个高血压,为什么长时间治疗不好呢,就是因为浊阴啊,(它)窃踞了这个阳气的位置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和过去讲所谓“肝阳上亢”什么的,不是一回事。


10.血压为什么高?实际上就是机体有阻滞。机体是非常奥妙的,因为有阻滞,需要高的压力,才能够供养末端,这是个物理的道理。一般的药到不了末端。如果用西医的方法终身的服药,末端呢,又不断向机体发放指令,我这边不够吃了,赶快给我送吃的,这个指令始终存在,所以药要不停地用,你高一点儿我就给你压下来,使机 体末端始终处于缺血的状态。用了麻桂以后,出了一身的汗,这个病就好了。


11.我们有好几千年就处在没有空调的状态下,生活的非常好。自从有空调出现以后,阴寒之气,它频频进入体内。比如今天我马上从这里出去了,外边是一团火,然后进入有空调的环境,马上就发冷,感觉穿一件衣服都不够用。就这样反复的把寒气一层一层的压在体内,这样的话就造成很多病。


12.再一个就是南方人的生活习惯问题。因为在南方的话几乎就只有夏天,没有什么春、秋、冬啊。由于空气热,特别喜欢吃生冷的东西,他们常年的生活习惯就是喝冷饮,喝冰镇过的汽水、果汁,冲冷水澡。或者在睡觉的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睡着以后就受病了。


13.大 城市中的人,起居节奏不太好,有些违反了我们民族古代传下来的养生的要领、原则和方法。就是睡的非常晚。像什么过夜生活啊,整个生活都要集中在晚上十二点以后,一弄弄到天亮才睡觉。人和自然界是同一步调,当太阳落山以后,在10点钟以前就应该入睡,阴阳颠倒,人的生活就不能和大自然同步了啊!那个时间正是人们胆经开始造血、清除体内垃圾的这么一个时间。


14.一个是错误的生活理念,错误的生活习惯;另一个就是南方搞中医的人啊,误以为他们处在南方,处在最热的地方,就应该补充一些凉的东西,其实是进一步伤害了阳气。现在的疾病总体情况都是这样,包括外国。我也看了好多外国人,都是这样。


所以我说这个阳虚的人十占八九,真正阴虚的百不见一。有些中医开方子的时候,思维也掉进了一个错误的圈子里,那就是滋阴降火,结果越降越糟,雪上加霜。而我所见的这些病没有一例不需要扶阳的。


15.阳气是先天肾气,后天脾胃之气结合在一起的混元一气!很难分清哪个是中气哪个是先气。肾气又称元阳,命门真火,生命的根基和原动力。阳气损伤的后果非常严重。一个就是健康人,他还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但是他脸色一般是一种苍白灰暗的,不是非常红润。我们在各个机关、团体,特别是在饭店,看到的工作人员,长 期在那种环境下生活,很多小青年儿,他的那个脸色非常不好看,但是并没有发病。


16.其实中医本来就有一整套的急救的方法。你说《伤寒论》是怎么来的,那就是在大型瘟疫当中总结的成功经验,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这些都讲得非常清楚,但为啥后来中医能掌握这些方法的人很少了?就是从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帝国主义看中了这个大市场,要让这个他们的医药来占领这个市场。这是个大买卖,发大财的事儿啊。我说在这种境况下,中医的生命力就逐渐被消磨,最后……


17.最好的中医教材是啥?绝不是统编的这套东西,而是有个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他们的教材都是吕炳奎主编的,那是最正宗的。那些个教材把中医的基本体系都贯穿下来了。


18.中医绝对不会从什么动物实验中得出什么高招来,那完全是徒劳,完全没有用!活着的人,不但是和那些个小动物不同,而且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模式。绝对不可能像西医的那种,研究一种药,大家都能吃,中医没有这个。


19.所谓的古中医学其实都是汉朝以前的中医学。汉唐以后由于好些人误解里面的主要观点,所以中医就走向了歧路。近现代的、西化以后的中医,都有好多错误的看法。


20.古人有个形象的比喻,脾胃如釜,就是把脾胃比作是灶台上的锅,肾气为釜底之火,肾气就是肾阳,就是锅下的火,锅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食物和水,火力不够,这个水和食物怎么样才能熟得了?所以到最关键的时候,要照顾锅底之火。保护少阴经的那个元阳,元气不要走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元阳   肿瘤   砂仁   细辛   素问   附子   阳气   脾胃   当归   风寒   西医   要领   病人   中医   手术   东西   方法   游戏   李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