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中医的治疗方法


黄褐斑中医的治疗方法


黄褐斑中医的治疗方法

一、病名:

黄褐斑是一种色素代谢异常的疾病,与过氧化脂质的增加及色素沉着有关。在病理学切片中,可以见到表皮内黑色素的增加,偶见色素比例失调的组织变化。这种病多见于女性,少数病人也有男性。这种病发病的原因,和先天因素、身体素质、营养吸收障碍、精神刺激、妇女妊娠、妇科疾病及无力症的诱发有关。

肾上腺皮质机能、甲状腺及脑垂体功能障碍、肝功能衰弱、引发皮肤对光线的敏感有关。

这种疾病在中医上,属于“面尖”、“黧黑斑”等范畴。

《注》文献参考:

1、《素问.至真要大论》里首次提出“面尖”病名。

2、清代医家吴谦《医宗金鉴.外科》:“黧黑斑,初起色如尖垢,日久黑似煤形枯暗不泽,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赤豆,大者似莲子黄实,或长或短或圆,与皮肤相平”。

二、辨证施治:

1、肝郁血滞型:

《诊断要点》:

望诊:满面晦滞,暗褐略带有青兰色素沉着,呈弥漫性分布在面颊上,日晒后色素更深,鼻旁尤为显著,眼圈青黑,口周象生胡须,唇焦色滞,牙衄龈瘀,耳朵无光泽。

脉诊:脉细涩。

舌诊:舌有瘀点或瘀斑,舌苔黄褐色。

问诊:情志抑郁,面部烘热,眩晕耳鸣,双目干涩,入夜视力大减。

治法:行气活血,补肝悦色。

处方:《膈下逐瘀汤》+《调肝汤》加减。

例方:防风、羌活、白附子、细辛、赤芍、乌药、当归、苍术、制香附、川芎、地黄、炒白芍、山药、山茱萸。

2、阴虚肝郁:

望诊:面部褐斑鼻甲最重,干燥不润。身体瘦弱。急躁易怒。

脉诊:脉细弦。

舌诊:口舌易溃,舌红少苔。

问诊:头晕耳鸣,腰酸腿软,胁胀胸闷,盗汗。

闻诊:喜叹息。

治法:疏肝、解郁、滋阴、悦色

选方:柴胡疏肝汤加减

例方:柴胡、麦冬、白芍、生地、玄参、枳实、川芎、香附。

3、肾阳不振:

望诊:面色淡白附有褐黑色沉着,色泽不鲜,似如煤形枯暗不泽,脸肤及上唇部尤显著,多数对称在长,形态不一,界限尚清。

脉诊:脉细缓。

问诊:畏寒肢冷,小便频繁而且清,尿后余沥未尽,入夜更甚,严重者失禁,性欲降低,妇女月经量少错后。

治法:温补肾阳,润肤悦色。

选方:《右归丸》+《二仙汤》

例方:肉苁蓉、熟地、淮牛膝、麦冬、巴戟天、五味子、茯苓、炙甘草、韭菜子。

4、脾虚生痰:

望诊:色深黄褐,形如灰尘,象固定在鹳部日久未洗,甚至口周黧黑。困怠,少气懒言。

脉诊:脉象濡弱。

舌诊:舌质淡红胖嫩且有齿痕,舌苔薄白微腻。

问诊:混身窜痛,食谷不香,脘冷腹胀,胸膈痞塞不适,偶见呕吐或大便稀薄。

治法:甘温益脾,温阳化浊。

选方:益黄散

例方:陈皮、白扁豆、茯苓、姜半夏、白术、甘草、青皮、丁香、桂枝、泽兰、冬瓜皮、山药。

三、针灸治疗:

1)、肝郁血滞:痞根、中脘、肾俞、肝俞。

2)、阴虚肝郁:肾俞、三阴交、复溜、大椎。

3)、脾虚生痰:中脘、内关、丰隆、解溪、间使。

4)、肾阳不振:肾俞、三阴交、脊中、长强、关元等。

四、外治:

1、褐斑霜:白果叶、白附子、桑叶、柿叶、蛇蜕、菟丝子、葳蕤仁、白芨各等分。

制法:上药煎取渗滤收膏,用熊油调节成10%软膏。或用面霜加二甲基丙矶1-2%拌合成10%膏剂。

2、处方:白芨、白芷、白附子各10克、白蔹、白丁香(麻雀粪)各7.5克、密陀僧5克。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粉(过100目筛),每次取少许药末放入鸡蛋清或白密内搅调成稀膏,在晚上睡前先用温水浴面,然后将药膏涂于班处,晨起洗净。

(个人经验):此药粉(膏)应存于冷藏处。温度过高宜变质,且打粉后,应宜紫外灯或烘葙中低温烘干灭菌。

欢迎朋友们转发,让更多的人受益![玫瑰][玫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望诊   白芨   病名   附子   白芍   川芎   舌苔   褐斑   柴胡   麦冬   茯苓   制法   黄褐斑   山药   甘草   色素   中医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