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发于春季的流行病——痄腮


好发于春季的流行病——痄腮


好发于春季的流行病——痄腮

痄腮是一种通过呼吸而传染的,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传染病。好发于冬未春初。多以5~15岁儿童多见。患儿的家庭、托儿所或者是学校中,多有同样的患者。痄腮轻者会影响孩子的饮食、思维等,也就是会对人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损害。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的会危及生命。亦有成人得此病者,并引发并发症。所以,在此初春之际,家里有5~15岁孩子的,不能不重视。

一、《痄腮的病因、病机》:一般多由传染而得,常为天时不正,外感风温时邪(病毒),内有胃热上乘,蕴结于少阳、阳明的经络,以致于络脉失和,气血凝滞而成。

二、《辨证要点》:

1、发病部位在两侧颐颔部肌肉不着骨处。

2、初起先见于一侧,1~3日后,方延及他侧,亦偶有始终只見一側者。肿胀于2~3日内达頂点,持续4~5日后,逐渐消退,全程7~12日。

3、患处色白濡肿,按之酸痛,但不会化脓。

4、起病较急,多伴有全身症状。轻者微寒微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重者憎寒壮热,说噁腹痛,口干而多饮,便秘或腹泻,小便短赤,苔厚腻,脉滑数,甚至抻昏识糊,四肢抽搐,苔黄糙,质红绛,脉洪数。

5、可合併卵子瘟,大多见于成人。继发于痄腮后的3~7天,睾丸肿大成原来的2~3信,大多为单侧,但亦可双侧发生,皮色发红而有压痛,但不化脓,约经5~10天后逐渐消失。个别患者可引起不能生育!

三、《施治方法》:本病轻者外敷、不需内服。

1)疏风清热解毒,方以《普济消毒饮》合《牛蒡解肌汤》加减。

《处方组成》:

熟牛蒡、薄荷(后下)、桑叶、炙僵蚕、白蒺藜、板蓝根、连翘、赤芍、马勃(包)、枳壳、竹茹

《加减法》:便秘加全瓜蒌4钱(打),元明粉3钱(分冲);腹泻加煨葛根2钱,银花炭3钱;溲赤加滑石4钱,车前子4钱(包);高热加生石督6钱(打碎),生山栀3钱,黄芩3钱;讫噁加藿佩梗各1.5钱,厚朴1钱,黄连1钱;神昏识糊加《安宫牛黄丸》1粒(化服);头痛抽搐加石决明10钱(先煎),珍珠母10钱(先煎),钩藤3钱(后下)。

2)紫草10钱,加水200毫升,浸1小时后,用文火煎煮,约成100毫升,分3次饮服。成清解片吞服。

3)合併卵子瘟,清肝泻火,理气止痛,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

《处方组成》

龙胆草、生山栀、黄柏、柴胡、青陈皮、枳壳、荔枝核、橘核、泽泻、车前子

4)中成药

《腮腺炎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可缓解腮部漫肿、胀痛、坚硬拒按、发热、头痛、口渴引饮、咽红肿痛等症状。


好发于春季的流行病——痄腮

《牛黄解毒片》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注:也有人将此药捻碾碎,合水敷于患处。


好发于春季的流行病——痄腮

《牛黄消炎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咽喉肿痛、疔、痈、疮疖。


好发于春季的流行病——痄腮

注:也有人将此药捻碾碎,合水敷于患处。

《牛黄上清软胶囊》: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


好发于春季的流行病——痄腮

四、外治

1、用红灵丹掺太乙膏上贴之,或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合饼卵子瘟时,亦可用上药敷贴。


好发于春季的流行病——痄腮


好发于春季的流行病——痄腮

2、鲜蒲公英捣烂如泥,敷肿处。


好发于春季的流行病——痄腮


3、仙人掌或仙人球去刺,捣烂敷于患处。


好发于春季的流行病——痄腮


好发于春季的流行病——痄腮

五、针刺

可单独使用或配合使用。

1、取穴:翳风、下关、颊车、合谷、列缺、风池、内关、外关、中冲(放血)。


好发于春季的流行病——痄腮


好发于春季的流行病——痄腮


好发于春季的流行病——痄腮

2、手法:强刺激,留针30分钟。

家庭可以用手点按上述穴位,也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六、《护理与预防》

1、隔离患者至痊愈时为止,或隔离2周。

2、病人的鼻涕、唾液及其他感染的用具,都应煮沸和曝晒消毒。

3、给予半流质或软食饮食。在肿痛期间,避免用酸性饮食。

4、保持口腔清洁,经常漱口。

5、合併卵子瘟者,必须卧床休息,阴囊部可用纱布或丁字带兜起。

七、外用膏药配方:

1、红灵丹(经验方):雄黄6钱,乳香6钱,煅月石1两,青礞石3钱,没药6钱,冰片3钱,火硝6钱,朱砂2两,麝香1钱,除冰片、麝香外,共研细末,最后加冰片及麝香,瓶装封固,不出气,备用。

功用:活血止痛、消坚化痰之功。治一切痈疽未溃者。

用法:掺膏药或油膏上,敷贴患处。

2、太乙膏《外科正宗》

玄参、白芷、归身、肉桂、赤芍、大黄、生地、土木鳖各2两,阿魏3钱、轻粉4钱、柳槐枝100段、血余1两、东丹40两、乳香5钱、没药3钱、麻油5斤。

除东丹外,将余药入油煎,熬至药枯,滤去渣滓,再加入东丹(一般每油1斤加东丹6两5钱),充分搅匀成膏。

功用:消肿清火,解毒生肌。适用于一切疮疡已溃或未溃者。

用法:隔火炖烊,摊于纸上,随疮口大小敷贴患处。

3、玉露膏(经验方)

芙蓉叶,研成极细粉。凡士林8/10,芙蓉叶粉2/10,调均成膏(每10两油膏中,可加医用石炭酸10滴)。

功效:凉血、清热、退肿。治一切阳证。

用法:调敷于患处。

4、金黄膏《医宗金鉴》

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5斤、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2斤、天花粉10斤、共研细粉。

功效: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消肿止痛。治一切阳证。

用法:调敷患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痄腮   车前子   黄柏   药捻   枳壳   赤芍   合水   冰片   患处   轻者   流行病   肿痛   卵子   麝香   清热解毒   咽喉   春季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