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脾的病都有哪些?

关于这个问题,比较尴尬,因为你是学中药的,一般来说不会这么提。中医一般不会说脾的病,中医一般用的更多的是辨证论治,比较少辨病。所以根据证型来用药,叫药证相对。如果非要以病来套的话,一般和脾相关的病证有:湿阻、痢疾、疟疾、眩晕、失眠、痫证、胃痛、痞满、腹痛、呕吐、呃逆、泄泻、便秘、虫病、黄疸、鼓胀、水肿、消渴、汗证、内伤发热、虚劳、痿病等。看起来像是一堆的症状,而不太像是病。关于这个我简单说说症、病、证的区别吧,这样能更好的理解中医为啥叫辨证论治。

关于脾的病都有哪些?

症:是指症状,就是患者主观感觉到的一个一个的不适应或者不舒服的症状或者体征,比如头痛、咳嗽、发热、怕冷等。

病:是指各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出现机能或形态等方面异常变化的全过程。比如感冒、胃痛、咳嗽等等。

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病机的概括,包含了病因、病位、病性和病势。比如气血不足型,脾虚湿盛型,上热下寒型,阴虚火旺型等等。

可能还是有人理解不了他们的区别,觉得有点晕,那我们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吧。

关于脾的病都有哪些?

比如自己出现了发烧,烧到39度,同时还有流鼻涕,怕冷,不出汗,咳嗽等等,那么前面的“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个的症状,是单个单个的。我们把这个一个一个的叫“症”

但是这些症状组合在一起,我们就知道这个人感冒了,生病了。而这个“感冒”就是我们说的“病”。

那么这个人现在表现出来的发烧39度,没有汗,还容易怕冷,我们认为它是属于“风寒闭阻型”,而这个“风寒闭阻”就是证,那么我们一般可能会用麻黄汤,或者其他能够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药治疗。但比如吃了药两三天后,出了比较多的汗,现在还会流鼻涕,会出点汗,怕风,不发烧,还有点咳嗽,我们说可能属于“正虚邪恋”,这个“正虚邪恋”就是这时的证,虽然还是感冒这个病,但证型变了,用药也就跟着换了,可能就用桂枝汤,或者扶正驱邪的药。

所以为什么说中医看病讲究辨证论治,因为证是暂时的,有时效的,它代表当下。当服药后,或者机体自身的作用,几天后这个症状发生了变化,证型也就跟着改变了,就不能用原来的药了,得换药了。所以一般医生开药方不会超过7天,尤其是感冒、咳嗽或者其他一些急症,一般都是一两包药,因为病情变化会很明显。而对于那些慢性病,病情变化不大的,有些可能一开就是十天半个月的药。

关于脾的病都有哪些?

所以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题目,关于脾的病都有哪些?就觉得无从答起,还不如脾虚有什么症状更为直接一些。这个学中药的应该都清楚,如有其他人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关于脾虚到底怎么回事》,或者《脾虚如何快速恢复》等等。

关注医路19秒,学习更多简单实用健康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宣肺   虚劳   病势   鼓胀   麻黄   风寒   胃痛   病因   病情   症状   中药   中医   区别   简单   更多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