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四两拨千斤,你需要找到事业与生活的杠杆


想要四两拨千斤,你需要找到事业与生活的杠杆


开宗明义,这个杠杆就是二八法则。


从十九世纪末帕累托的相关发现,以及到后来约瑟夫·朱兰的提出,再到今天,二八法则,它已经是一个“网红词汇”。

有意思的是,和所有其他的管理学名词一样,由于“二八法则”这个词经常打包出现在各种机场成功学书中、以及泛滥于各类自媒体“十个顶级管理法则”,它已经被很多读者所免疫。

今天有人跟你提二八法则,你可能就会觉得俗气、没新意,不过遗憾的是,正是由于这种免疫本身,阻碍了人们对二八原则本意理念的深入理解,更别提以此来引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就像有人跟你说,巴菲特在生活中恪守二八原则,你会嘲笑,呵,巴菲特怎么会使用那玩意儿。


-


打死你也不相信,因为你想象不出来。

也你不敢想象----因为如果他只是坚守了一条你也知道的行为准则,就足以使之他有如此巨大的成功,那么,你又将置自己于何地?

这就是我们普通人过的舒服的方式,对于那些我们视之无法企及的人物,我们会认为,他们具有某种我们不具有的先天因素,比如天赋,或者是我们所无法具备的,比如资源、权力,等等,才促成了他们诺大的成功。

否则,我们会过得很不舒服。

否则,我们会无法自处。

-

二八原则最重要的意义是指导意义。

比如,“在你所有的努力中,20%的努力产出80%的结果”,那么,我们就可以试着去找出哪些因素造成了80%的结果,然后重新调整自己的努力与方向,将更多的时间用于那些最重要的20%上,就能产出更好的结果。

这就是它的指导意义,它引导我们调整努力与方向。

-

二八法则的中心句是:对于许多事件,大约80%的影响来自20%的原因。

这句话需要强调的地方有三点:

1、 核心在于找出关键的那20%。

关键词----「找」、「关键的20%」。

找:这是动词,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你得去找。

关键的20%:这是对「找」这个行动的结果要求,你怎么保证自己找到的就是“关键的20%”?

所以,完整的意思是:我们需要调动主观能动性,去找到关键的20%部分,为了确保所找到的结果是正确的,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大量的努力、辨识、求证。

这是一件考验你努力的事情,又同时会考验你的观察能力、经验积累度、复盘总结能力。

2、 巨大的改进空间。


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叫做“浪费源于复杂化”。

比如企业方面,大量的业务可能存在如下问题:毫无意义、计划不周、指挥不当、执行不力、远离客户需求。

总有一小部分业务非常高效且为客户称道。

个人的工作和学习也是一样的,很多环节也是在浪费时间。

但只要转变行为方式,少做低效率之事,在很多方面你还是有巨大改进空间的。

3、 专注

即,你需要关注少数能改变现状的动力源。

但我们极容易走入两个误区:

误区一:平均分配。

说平均分配其实是客气了,其实现实中,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明确的分配意识。

与其说是平均用力,倒不如说是随波逐流。

误区二:先易后难

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做题目,要先做简单的,再做难的,于是我们就养成了先易后难的习惯。

但工作中可不是这样的,人一天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拿精力去耗费在琐碎的事情上,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做那些困难的。

20%的工作体现80%的工作价值,我们应该要做的是,集中优势兵力对抗那关键的20%,其实这些说的都是----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用主要精力关注主要矛盾。

-

最后的问题来了:如何将80/20规则应用于你的生活?


在谈如何将二八原则运用于生活之前,我们需要理解二八法则中的最大一个难点,也要对其有心里准备:找到那20%,这是一件挺难的事。

它要求你会分辨。

而这分辨力,就是火眼金睛,需要你进太上老君的炉里炼上七七四十九天。

看看巴菲特怎么练的,他挑选目标股票有三步:

第一,在几千家上市公司里,精选业绩持续大幅增长的20%的优秀公司。我们用中国的股市大概做个测算,现在中国有3000支股票,找出20%的优秀公司,这样就可以找出600家。

第二,20%的优秀公司里,只有20%的企业经理人。这样可以精选出既是好公司又有好管理的120家公司。

第三,而其中股票价格合理且相对低估的大约只有20%。于是,可以选出24家公司。

通过三步,每一部缩减到20%,最后得到24家投资标的(di)只剩下24家既是好公司,又是好管理,又有好价格的目标股票,然后找到好的时机,陆续买入,长期持有。

这说起来似乎很轻松,但实际上每一步的挑选都很艰难,因此巴菲特才需要不断的看年报年报看年报,不断的思考思考思考,目的就是锻炼自己的分辨力,挑选出每一次选择中关键的20%。

所以,二八法则运用起来,也并不轻松,尤其得找到那个关键的20%----对此,我们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


关于具体怎么在生活中使用二八法则,我总结出两个方式:

第一个是:形用。

1、寻找二八法则的直接运用案例。

比如我找到一条“将20%的时间用于挑选一本书的重点,再用80%的时间用于阅读”,这一条具有十分清晰的指导作用,我就可以直接用于阅读中。

寻找案例最大最大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打开一片天”,看到就是学到,比如在我想将二八法则运用于阅读之中,可是你让我光想,可能就想不出原来可以把“挑选书的重点”和“阅读”搭一块去分配,直到你看到有人是这么区分的,才会,哇,原来还可以这样,并且,看着似乎挺有道理,那我就试一试吧。


另外一个例子,之前我就在网上给网友“极力宣传”了一个背诵英文单词的二八法则,大家都说没见过,用过都说很有效果,就是那个“读一遍,回想四遍”,具体怎么用,忘记的可以回去复习了:(链接)。

这就是开眼界的好处,也即,在你不知道之前,想破脑袋都想不到,但是一旦知道之后,豁然开朗,看到就学到了。

2、找间接案例受启发之用

那找不到直接运用的案例呢,比如你想找可以直接运用在写作上的二八法则,但是找不到,那怎么办?

那当然还是要搜集,实际上,搜集这些案例的过程里,很多时候还是挺会有启发的。


对于这一块,我也算是有心了,搜集了网上关于二八法则80%的运用案例,放在次条了,奉送给大家。

2.第二个是:拆分。

首先,你得心中经常有这样一个信念:少数的环节可以带来80%的结果。

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时刻想着,有没有什么20%导致了80%的结果。

这会让你不断的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哪些只能自己独自面对的地方。

结果是原因造成的,如果我们能够把造成结果的各种环节拆分清楚,我们就可以找到每个环节对应产出成效,所以方法论,就是一个拆分。

比如一个写作不熟练的人, 你把它分成选题、思考、搜集资料、处理材料、拟写大纲、写初稿……一旦把这些环节确定出来,就可以清晰的搞清楚,到底是哪些环节造成了主要的写作阻滞。

进一步的,找到阻滞环节之后,你还可以再进一步细分,又可以确定出阻滞中的阻滞。

而这些自我寻找的过程并不会很容易,需要耐心。

比如我自己写作,我就会不断的变换写作方法,也是在不断的实验,迭代,才能发现到底哪些方法的写作效率会高于其他。

这里面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思考,需要观察,总之,我觉得很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分辨力   主观能动性   杠杆   年报   美文   法则   误区   环节   精力   原则   案例   努力   关键   事业   时间   股票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