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不努力,晚上想刷手机,想戒又戒不掉,怎么办?


白天不努力,晚上想刷手机,想戒又戒不掉,怎么办?


一个高三学生问道,白天不努力,晚上想刷手机,想戒又戒不掉,怎么办?


1、题设立加上了几个字,“题主高三”,其实语境一下子就变了。这几个字信息量很大:


其一,高中手机真的玩不够。


在高中,住的学校宿舍,每天晚上10点50息灯,这个点我是谁不着的,怎么办呢?我喜欢听收音机,我带着老爸的旧手机,那手机续航时间真的牛逼,周末充一次电,够我用一个星期。


熄灯之后走廊有值班的老师和同学在夜巡,有时候要等到11点半,或者要晚到12点,这时候你要是还睡不着,会看到八人床的寝室里,每天晚上总有那么几处半夜闪着亮光。


有两个带的是手机,其中一个会习惯性在周一周二玩到很晚,直到手机没电,然后周三开始在做早操的时候,他得准备好把手机偷偷放到讲台下充电,半个小时时间其实也冲不了多少,却要冒着手机被收掉处理的危险。


另一个很少去教室充电,目光比较长远,每天玩到一两点就睡,这样就可以玩一个星期。


那时候,我知道有QQ这东西,我知道我的一些同学在玩,平时他们用QQ聊天、看空间,我就觉得很羡慕;直到高三,我才在一个周末,在同学的帮助之下,到网吧建立了自己的QQ账号。


高三考试一玩,那时候智能机已经比较流行,我立马把自己攒到的1300块拿去买了一部智能机,我的第一部智能机叫做酷睿。


那个夏天,我对手机沉迷了。


相对于高三之前的日子,不需要用“那仿佛就是一个炸开的世界”,那就是一个炸开的世界!


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网站,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可以这样讲话,原来这个世界上还可以这么赚钱,原来有那么多东西我没看过……以前你没有机会了解的东西,一下子都摆在你面前。


有太多的思想都是你第一次看到,有太多的知识是第一次解除,有太多的人值得去学习,而且确实让你产生了崇拜心理…我就是这么沉迷了。


现在的学生,当然不比那时候的我和我们,他们平时就有手机,就可以玩,尽管,尽管他们现在的情况好得多,但是手机还是玩得不够。


当我们觉得手机没有那么吸引力的时候,是在第一次发现,其中我喜欢的一位博主,我在他的文章里发现,他竟然好几次写了重复的东西,是我第一次发现,这种说法,好像在别处也看过,是我慢慢发现并认可一句话,“太阳底下无新事”,当我们学会对信息进行挑剔、对所看的书能做到指手画脚、能对一些视频不屑一顾,我发现,我早已经对手机这东西脱敏,那时候,手机才真正变成了我的工具。


但是,从我沉迷手机到渐渐到对手机脱敏,用了大概两年,然后从脱敏到变成一个正常的工具,又用了一两年。


高三的学生,其实知乎上的东西,对于我们这些用了几年的老用户来说,我们会觉得热榜好无聊,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老生常谈的东西,但是,他们还是那么敏感,还是觉得那么新鲜,一旦他们觉得新鲜,就还有沉迷之可能。


所以,高三的朋友们,我理解你们。


2、沉迷背后是一种深度情感


是得戒,如果你想要成绩变得好的话,就要先把手机放一放——如果你真得控制不好自己的话。


不要说戒不掉,不要给自己贴上做不到的标签。有一天你觉得应该戒掉,于是尝试了一天,可是心头总是痒痒呀,第二天还是继续玩了,其实这是你在进行自我改变的时刻会有的一种感受,你已经习惯了手机的存在,当你不碰的时候,自然会感觉难受,而这“难受”的逻辑就是让你回归到原来的习惯中,你若妥协,那就白费了一天的努力。


而这个妥协的举动,又会给你一种“我真的戒不掉”的印证。


但如果你真心想戒的话,还是可以放得下的,方法有很多,但在说方法之前,我先给你分享一个更为重要的心法:不要说自己去戒掉手机,而是说为了珍惜自己对手机的隐。


这时我生活中的一个深刻体会:迷恋没有错,如果能利用得好,那就是一种珍贵的体验。


我有一位朋友,饱经风霜之后,跟我说,小白,我真羡慕你还能对XX沉迷,我连XX也沉迷不起来。借用这句话,我也想对你说:高三小朋友,很羡慕你,你还能对手机沉迷。


为了防止被喷,还是加上个词吧:一定程度的沉迷。


你可知,你这种沉迷手机的行为,其实背后隐藏着一种深度情感,那就是对你所未知的诺大世界的好奇心。


我初入大学,极度迷茫,后来我借助这迷茫之强度,让自己去看书,我告诉自己,每当你感到迷茫,你就去完完整整看一本书,看完再来想你所迷茫的问题,结果我一本挨着一本的看,养成了现在每天必须阅读的习惯,我的迷茫,在我斗转星移的手段之下,终于变成了一个强大的,能为我所用的力量,我受益匪浅。


我想说,你的好奇心也可以如此利用。


对这个世界,你们有那么多没看的书,那么多没有接触过的言论,那么多没有学习的知识,你要知道,如果只是东看看西翻翻,当你们习以为常或者在未曾深入以前就已以为是,你们的好奇心是会慢慢消散而去,也就是说,你们的这股求知动力没有得到好好的利用。


现在你们的好奇心更多的是还处于“探奇”、“猎取未知”的状态,如果不经好好对待的话,终会变成大多数人那样对什么都没多大好奇心,或者只会变成大多数人那种只会被小视频吸走注意力的茫茫庸众,不能说他们没有好奇心了,只是他们的好奇心还是永远处于低级层次。


当初,我刚上知乎那时,真正的做到了沉迷,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他们沉迷着,但是永远在翻看别人的答案,这没什么不好,只是说,其实还有另一种相对是较少的人才会去做的事,那就是写知乎回答,我把沉迷的一部分精力用在了写知乎答案上。


要是过了那阵子沉迷期,你让我来知乎写答案?说实话,真的动力不足了。


然而就是幸运的抓到了那阵子沉迷期,我才进一步养成了长文字输出的习惯,比如现在对我来说,写4000字是一件舒服区之内的事情。


沉迷背后是一种深度情感,你要知道,理性明白要做一件事情是不会去做的,只有当你的感性、你的感情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往往像一个莽汉勇往直前,那股子力量真棒。


我所要说的是,高三小朋友,如果你真的控制不住自己,那就先放下你的手机,好好准备高考,这么做,并非是让你不去接触你所喜欢的东西,而是为了珍惜自己还怀有的对这个世界知识的求知势能,放到高考结束之后,你再系统并且有规划的利用,往往会产生更得益于自己的好处。


我的迷茫帮我捆绑上阅读的习惯,我也曾沉迷知乎,结果不经意间被我合理利用,那股子动力就进一步铸就了我写长文的能力,我总觉得,每一种深度情感都值得珍惜,谁说它们不可以改变你的一生。


你们那些还未开采的好奇心,你们决定把它们塑造成什么样,你们对世界那些还大大未被满足的求知动力,你们将让他们走向哪个方向,还是如大多数人一般最终只剩下被商家驱使的低阶注意力,这一切,由你们决定。


但是,最好在高考以后。


我看了一下,我写的这个答案,远比本问之下绝大多数回答靠谱得多,是真正对高三学生说的话,而且也分享了我珍贵的见解,所以,我还请看到这里的朋友,方便的话,麻烦点个赞。


3、关于“戒”手机,我的一些看法。


别的回答里面,说什么要用时间管理软件的一些回答,都是一些不审题的高手。


你推荐的时间管理软件能有用的前提是,我的手机对我来说,就已经退为“我的工具”,这对于我们这些社会人来说有用,但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其一,用起来不方便,至今也仍有学校是禁止手机的,他们只是偷偷玩,其二,手机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在时间管理软件之前,有一万个可以让他们沉迷的APP、八卦消息。


不能自控的话,就放家里吧。


如果你想刷,那么周末回家,就好好的攒半天或者不够的话,那就一整天,拿来好好刷。我在另一个回答里说过,平时我们东翻西翻,过了一段时间再回忆,你什么都不记得,反而是,你集中时间来把那些平时杂乱看的文集中看了,即便仍是碎片,但过一阵子回忆起来,你却能记起一些。


原因就在于,整合起来看,碎片的信息在没有忘掉之前,还是更有机会得到相互印证和强化,自然更利于记忆存储。


你可能带着手机就只是为了看某博主更新或者某个剧情更新,但实际上,你最终看的不只是博主的内容,你最终看的,也不会只是你期待更新的那个剧,你还会看更多。


实际一周里,你喜欢的博主其实也更不了多少内容,你可以把他们更新的信息,在一周结束的时候整合起来看,哪怕你关注的博主是二十个,估计两个小时也都看完了;


关于追剧,我总是说,等剧情完结再看,那时候你完全可以凭着总体评价选择好剧情,但若是追剧,你会发现,一旦入坑,就再难挣脱,哪怕是烂片,只要是没烂到你的底线,你还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带着手机去学校看剧就会有这毛病,追完一个剧追一个剧,这种行为影响学习不说,最后还发现是烂剧,还有比这更可悲的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手机   这个世界   美文   好奇心   深度   迷茫   白天   平时   晚上   习惯   答案   东西   高中   动力   发现   时间   情感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