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如何高质量的度过?


大学四年,如何高质量的度过?


1、不限年级的交友。


大学的一个特点在于,它是分级的,尽管整个大学是开放的,但我们不能说我们就处在了一种复杂关系里。

很多人的大学四年肯定就是这样的,一年级的学生只会和一年级的学生玩,他们不会去找二年级的学生,有求职困惑不会向学长寻求帮助,更加不会和校友构建联系,这样真的不会感觉有点浪费吗?

真实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你到大街上,看到的是司机、摆摊的、清洁工人,你到公司里,有老板,职员,还经常看见外卖小哥,这才是真实的世界,以后和你打交道的都是这些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人,不再是同一级的同学。

前面说到语言反应,你和同级同学交流肯定没问题,因为你们处在同样的语言环境里,但这样也往往会让你误以为自己的表达没有问题,但真的没问题吗,你能和真实的世界有效沟通吗?

“怎么说话”这件事,说来我们也是没有训练过的,千万不要那么自信,大学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让你去检验你自己。

我的建议是,去认识你的学长、甚至校友,去和校园里的阿姨交谈,和门卫交谈,和学校外面摆摊、烧烤的人交谈,甚至去建立关系,这让你知道真实世界是怎么对话的,你的一只脚就迈向了成熟。

去了解你的学长,他们在关注什么,去看看那些不同背景的人,他们关心什么,焦虑什么。

有学生经常说自己迷茫,那可能只是你个人钻牛角尖,有时候,你的迷茫在他们那里是有一个很好的解 ---- 主要还是你看得太少。


2、旅游和电影,有些事情过了就不再。


经济允许的话,建议让自己多多出去旅游,确实能够增长世面和见识,当然也不要抱有过高的期待,比如去西藏就洗涤灵魂之类的,真没有人在那里给你洗灵魂,或者也不要以为出去就能艳遇之类的,你能不被坑就烧高香了。


旅游对不同的人来说意义不同,但是有些好处是共通的,那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大的人和事,有很多学生就读的是本省学校,可能之前也没怎么出过省,这种情况就更得出去走走。


旅游这种事情的一大特点是,它特别的看“心气”,或者直白就是年龄吧,仿佛有一个最佳窗口期似的,很多人过了那一阵子,如果不出去逛逛,往后就没那兴致了。


多看一些经典的电影,再次基础上,我的建议是,培养自己解读电影的能力,就是要能够看得懂电影。


电影中展示的人类的情感和人性,如果能够把电影看得懂的话,实际上能够为人生增添不少的深层体验;能看懂电影、能够解读电影,实际上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单是提高观影量就是培养出来的,难道没发现吗,很多人看电影,无论他们怎么看,都还只是停留在表层的观感刺激之中?


我的一位朋友,大学期间看了很多电影,后来偶然看到一本《如何写影评》,于是开始按照上面的方法去给自己看过的影片写评论,结果,他从原先的普通电影观众变成了一位影评人,每个月上新片,不仅能受到合作方提前观影的邀约,看完之后写一影评,还能得到一笔不菲的收入。


倒不是说谁学了影评写作就可以成为影评人,并因此获得资方奖励,但于理解一部电影而言,从写影评开始,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3、饱览新知,消除认知盲区。


在所有建立中,这是你最需重视的一条:无论在大学做什么不做什么,首先需要能够自己形成基本的认知和判断,需要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体系。


所谓价值观体系,说白了就是一些列“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的认知,唯有这些认知的建立,你才能进行独立判断。


而这些判断怎么来、这些价值观体系怎么建立?其中最为靠谱最终重要的途径就是大量阅读,这是一个人形成基本认知最快的手段。


高中之前,你看的课外书多吗,或许连课表规定看的那些读物都蒙混过去的吧?


实际上,就我们所学的数理化政治历史地理等等,这些都只能算是人类文化大花园中极小的一景,几千年前,那时的知识总量远不如今日,但那时的祖先就已经感叹“求知无涯”,何况到此时?


人类总有一种过度自信效应,例如,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无论是开车、教育小孩还是处理恋爱关系等都优于平均水平,我们在认识自己的知识水平时也有同样的想法,以为自己知道的足够多了,然而就一个大学生的认知和阅历而言,说来还是普遍处于肤浅的状态。


高中之前你没看的很多书、没有时间来了解这个世界几千年的历史发生了什么、没有机会来了解这些年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总之,高中毕业那一刻,你就终于有时间和精力来填补这些知识的空白了。


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能过了解别人用几十年的认知积累下来的知识,真不知这世上哪还有这么廉价的增长认知的方式。


然而,很多人并没有这样做,这是很令人惋惜的。


很多人口口声声说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但是,深入的思考需要依靠知识积累才能萌芽的。


大一大二让自己进行大量的阅读,其一可以迅速形成对这个世界的一些基本认知,其二可以让自己的思考脱离肤浅的层次,而这两者,都是你往后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


4、一技傍身,再谈软实力


以培养核心竞争力为先。


这个世界能贴上优秀标签的人很多,但常见的优秀并不能体现出稀缺性。比如学校里的那些人,他们的「优秀」几乎可以用罗筐数计量,比如从小一箩筐的各类奖状,人们对他们的印象也是一箩筐的各种好,成绩优异、遵纪守法、道德良民、三好学生……但是这些优秀在面临实际职场竞争的时候,效力往往就被淡化了---如果你没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就难以脱颖而出。


很多人热衷于到学校社团之中提升所谓“软实力”----「沟通力」、「说服力」……这些都很好,而且往后在职场中也极为重要,但首先你得有一项硬技能傍身,否则这些软实力就等于空架子,无所附庸。


比如笼统的「写作能力」这一项,如果你希望以它作为生产力,就不要连个文案都写不好;很多人只是限于书写碎碎念的得意,距离有力量的生产力还欠太多的提升。


想想自己往后毕业最有可能依赖哪种技能吃饭生存,然后先把更多的精力花到这方面的培养上,先硬后软,而不是倒过来。


5、偷师顶尖学府的有效训练手段


先推荐大家看一部韩国电视剧《爱着哈佛》,讲的就是大学的故事,很励志,相信其中有关读书的那些场景会触动到你。


然后感兴趣的话,再到网上搜一搜牛津和剑桥这两所大学所独有的tutorial学制,此学制的一大特点是,每周有一个大课,对应大课有专属导师,他会给学生布置阅读书目以及每周的论文题目,学生每周需要完成一篇论文,并在一对一的讨论课上与导师进行深入讨论。


通过阅读书目,然后书写论文,还要和导师进行讨论,这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写作能力形成巨大挑战,当然,这个过程也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再和导师的讨论中,还要挑战学生的应答能力、反应能力,想想看,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三年,一个学生的思想深度将达到何种程度?


我们大学没有这个制度,然而你如果想让自己的大学生涯在以上列到的各种能力上有质的飞升,奈何不自己进行效仿?


两个同学就可以,其一,理解共同愿景,你们得了解tutorial学制的精髓,并且都愿意对次进行尝试;其二,如果实行的话,两人约定阅读共同书目,并每周写作相同话题的文章;其三,互为导师,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做深入讨论。


即便效果比不得剑桥牛津,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6、维持求知强度


曾有2200名大学生接受跟踪式记录,学生们被要求分别在入学时、第一学年结束和第四学年结束,这三个时期接受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中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学生学习动力在第一学年结束时突然下降,并且直到毕业也未恢复。


这是一个十分值得警醒的现象。


想当年,刚入学之前,我对大学憧憬万分,到了大学之后,依然能够发现许多同学依然保持着学习的热情。我自己也是,在第一年,我对图书馆、对阅读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但是随后,升入大二,确实很多热情就不见了,课堂上,你能发现更多逃课没来的同学、玩手机的同学...各方面都渐渐变得“老油条”。


历经第一学年的新鲜期之后,确实这也基本上是大学生群体的普遍现象,然而,也有的人能从出淤泥而不染,从这股怠惰之气中挣脱出来,如果说大学需要自律,那么最应该强调的自律就应该是从大二开始的。


大二是个转折点,有的人会允许自己懒惰下去,有的人依然不会降低自我的要求,我希望你能警惕到这一点。


7、网络课程。


诚心算算自己在学校里,一周的纯学习时间有多少?认真学习的纯时间又有多少?如果仅剩上课学习时间,而上课学习之时也是敷衍了事、为应付点名之需,那么你真正的学习时间算下来,估计会令自己感到心虚吧?


平时老师管不到学生,也就是缺乏了监督者,学生们也就更放纵自由;在此背景之下,一个大学生想要变成什么样,就极大的依赖自主性。


对自我有要求的学生,他们知道自己学什么,如果不满足于课堂或者对学校的课程设置不满意,他们还会想方设法利用网络课程丰富自己的所需,比如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这些名校提供的网上慕课课程,以极小的代价,或甚至不需要投资就可以吸收顶级名校的知识。


很多人都知道网络课程,然而大部分人都是浅尝辄止,据相关统计,报名慕课的学生中,只有不到10%的学生完成了他们的课程,所以,真正想有效从慕课等网络课程中受益,你必须比一个在实体大学中学习的学生有更大的自控力。


所以,你会发现,人生处处有分野,正应了那句话: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的人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学制   这个世界   学年   影评   美文   认知   导师   能力   同学   课程   时间   学校   知识   学生   大学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