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受益匪浅的6个微习惯

这篇文章,总结的都是个人感受很真切的一些东西,相对往常,内容有20%增幅,希望能够给到各位一点启发。


另外,特别提示,因为我并不擅长总结小标题,因此小标题不会有多少有效内容,真正的内容都写每一小节的正文里了。


1,情绪低潮的时候,是找不到好答案的


日常会被各种负面情绪困扰的同学看过来。


我有个体会,就是日常能够引发一个人情绪的事情,如果你有意把它们都记录下来的话,不需要多久你就能发现,能够困扰你的事情,来回不过那几件,或者说这些情绪事件对你造成的困扰,其实困扰类型是相似的。


其实想来这也合理,毕竟每个人都是有相对固定的模样,每天的生活的内容也不会天悬地殊,在相对一段时间内,一个人能够经历和遇到的事情,也是极为有限的,因此一个人所受的困扰,也就会是有限的。


如果你不将这些会引发你情绪的事情记录下来,你还当真以为自己活在丰富多彩的各种困扰之中,这是一种误会——你的烦恼其实很单调,其实就那几样。


想到自己的烦恼,原来也并没有参差多态,真的不知道该喜多一点,还是该多悲多一点,哎。


那至于你为什么感受不到单调,那是因为你不善于记录并对它们进行总结归纳,更重要的是,每次情绪来袭的时候,我们其实来不及辨别,便已经完全融入、沉浸到情绪之中,一个人忘我的时候,连自己扮演的角色也都会忘了


被这些负面情绪困扰的时候,并不好受。


那么这些情绪,能否解决呢?


其实是可以的,至少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情绪的出现。


而之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解决那些导致情绪的问题,那是因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导致的,就是:你的思考时期。


什么意思?


想一想,比如一件事令你焦虑,那么你会在什么时候思考怎样应对那件引起你焦虑的事情


往往就是在你感到极度焦虑的那个时刻,就是在你感到焦虑而不能再焦虑的时候,才会促发你去思考如何应对如何摆脱现状。


这正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因为,人在情绪之中,是思考不好问题的。


在「感到焦虑而不能再焦虑」的时候,你已经处在负面情绪低谷,这时候你确实不得不去思考应对方式,但是很明显,此时你的认知资源其实是最稀缺的状态,因为你负面情绪已经挤占了大脑最大量的认知资源


说白了,人在情绪低谷时才去思考问题,往往脑子是最不够用的时刻。


不得不说,这就是我们很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恰恰正是因为在感到难受的那些时刻,在被负面情绪极度困扰的那些时刻,我们才会去思考的啊,毕竟,没事的时候谁会去思考啊,我们的确是会思考的动物,但又不是爱思考的动物,哼哼哼。


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一个极好的办法,就是反其道而为之,遇到负面情绪的时候,只需要把那些自己遇到的情绪问题记录下来就可以。


情绪留在头脑里,就永远会是情绪,而把它记录到纸上,我们则可以从第三人称视角来拉开距离看待自己的情绪。


如果记录的当时当刻,可以找到解决办法,那自然是最好的。


但是如果不能找到解决办法的话,那就留着好了,假以时日,秋后算账:


当你记录的情绪事件足够多的时候,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在一个心情舒畅的日子,在一个脑力充沛的日子,再来对这些情绪事件算个总账,对它们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这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警惕来自「自我奖励」的陷进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可怕的陷阱。


比如我因为写作取得进展,于是乎,吃个饭的时候,就想着应该奖励自己看个电影吧,一部两小时的电影看完,是够奢侈的奖励了。


该知足了吧?


结果呢,看完一部电影,很多时候,我都意识不到,自己竟然已经不知不觉的去搜下一部电影……


或者,如果看的是直播,那就更难察觉到自己其实已经在「自我奖励」这条路上走得太远了……


这种来自对自我奖励的陷进,其实是一种行为的惯性,物理学中,一个光滑平面上,你给静止物体一个初动力,这个物体就可以无摩擦的惯性前行。


太可怕了,得亏人是会被打断的、是会困的,否则,如果不能及时被其他外在因素打断,人便会在一种惯性行为中,浪费掉大量时间,再回头的时候,才发现他哥的,原来「自我奖励」的时间已经是做正事的几倍时间了!


其实人很多时候,并不是想主动去浪费时间,而是时间在毫无察觉之中流失掉了。


那怎么办呢?


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说到的是两小时计划法,原文请戳:


这个方法,用来对付我这种容易丢掉主要目标的情况,是很不错的。


我现在会建一个工作文档,每天把要做的事情列出来,形成一个任务列表,以此列表作为总纲,不时会去回顾自己的目标。


当然,方法上我已经不是按照「每两个小时回顾一次」的方式,我用到了一个更为拥有的办法。


想对这个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各位一定要去看之前写的这篇文章:《轮》


如果说之前我有过多次断更,甚至一断更就是几个月的情况,而现在又能够回来更新,并且还更了这么久,功不可没的一个工作方式,就是我采取了一个新的方式来衡量自己的工作


我采用的是「纯时间累计」的方式来衡量工作。


我现在看的是,自己累积的纯工作时间是多少,比如连续工作一个半小时累了,或者工作获得了进展想要停顿,我就会及时的在文档上记录下自己的纯工作时间。


并且,每一次在相应任务下面记录纯时间,间接起到了对自己进行「目标提醒」的作用,这样,或者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我就会回顾一到两次目标,想要忘掉自己要做的事情都难。


而且,为了避免不小心会陷入到「自我奖励的陷进」之中,我会预先地给自己设定一个闹钟,比如一顿饭可能会吃四十分钟,期间就是很想看个视频自我奖励,怎么办?


设定一个四十五分的闹钟搞定了。


或者,实在是想要把一部电影看完,那就设个有电影时间长度的闹钟,以避免自己又不知不觉的去放下一部电影


这个方法对我来说是很有用的,因为一旦让我回到工作,我就能够在工作的状态中,很丝滑地进行下去,这同样是一种惯性。


3,通过搜索的方式进行冲浪


现在我还是会每天刷各种网站,但往往都只是浏览热搜榜、热榜,遇到特别感兴趣的,才会点进去稍作浏览,其实这花不了多少时间,十几分钟就完事,我已经很久都没有像以前那样,在单个网站上面,一刷就能刷两个小时以上。


因为我知道,通过「刷的方式」所获得的信息,往往只是服务于感官刺激的,人获得的只是一种虚假的收获感......这些感官上产生的爽感稍纵即逝,最终不会有任何实质意义上的积累——真正有所收获的,往往来自于「主动搜索」。


现在我会将自己平日的困惑记录下来——其实很多困惑,你只是在感到困惑的那个时间点感兴趣,过了那个困惑点,恐怕你都提不起兴趣


过了困惑时刻就提不起兴趣的困惑,说明这些困惑更多的是一种即兴的感受,并没有太多实际解决的意义,如果在当下感到困惑的一刻就着急去了解的话,其实所做的工作,不过是满足一时的猎奇。


记录的方式,其实可以对这些困惑进行静置和冷却,能够筛选掉一些价值不大的问题。


如果过了困惑时刻,还是感兴趣的话,这些问题就会成为我的搜索主题。


我的搜索范围很广,会搜索文字网站,也搜索视频网站,甚至是外文网站,只要是有可能的途径,我都想去了解一下,不同的人,对于这些困惑是怎么想的,直到我自己也有了清楚的答案。


这个过程,既能够保证涉猎的广泛性,又能保证具有一定的主题集中度,我用这个方式取代了以前毫无目的上网冲浪的做法。


毫无目的冲浪,一大弊端就是,你永远看的都是东一片、西一片的,任何东西都是碎片的,并且碎片之间是毫无关联的。


在网上阅读,碎片化是无法避免的,但「让碎片与碎片之间有关联」,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


甚至现在看一些公众号文章,我都会采用类似的模式,比如读完一篇文章,看到其中某个感兴趣的主题,会主动去搜一搜同主题下别的作者是怎么写的。


当然,很多公众号的内容不堪入目,搜一搜找不到什么有质量的内容,那怎么办?


那还是老办法,从公众号文章里,提取出那些感兴趣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先静置之,然后再挑选一些问题,并以之作为日后上网冲浪的搜索主题。


相信我,用这个小方法,你会发现你永远有想进一步深入了解的主题----而不必像某些人担心的那样,说不知道搜索什么怎么办,不会出现这个问题的。


也请相信我,通过主题搜索式冲浪,绝对比漫无目的式冲浪,有意思得多,也有用得多——如果你能够养成这个小习惯,你一定会回来感谢我的。


4,保持严肃阅读的习惯。


保持严肃阅读,这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因为他们连保持阅读的习惯都难以做到,很多人毕业后,除了手机,就几乎不怎么阅读了。


我之所以还在保持这个习惯,那是因为,我可能想要和现实做一些对抗吧。


你可以去找一本书,一本你大学期间读过,一本别人认为具有一定阅读难度,但当初的你却能够读下去,也能理解的书......你再找这本书来看看,你是否还能看得下去


这还是一本你曾经看过的书哦…….其实很多人会发现,即便是曾经看过的书,也是难以看下去了。


也许是没耐心了,也许是很难体会到那种慢热的阅读乐趣了。


毕业后,就因为学习已经不再是主业——我们失去了最主要的“健脑锻炼”活动,人的脑力,无论是思考能力,还是理解能力,都会面临着世俗喧嚷信息的侵蚀。


是的,用的词汇是“侵蚀”,而不是“影响”。


上次公众号更新的时候,有读者问我怎么看dou音,我直说的是,这玩意,刷久了人是会变蠢的。


越来越短的短视频,在不断瓦解人的注意力系统。


这些碎片信息,以刺激人的眼球为目的,根本无法让人维持思考的连续性,更休提引发有深度的思考。


人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就这样一步步钝化下去了——如果你不能有意制止的话。


其实是挺可惜的事情。


所以我才说,要做一些对抗——但是这个对抗是自己的事情,我们都不是小学生了,不要等老师给你布置作业,你才会开始思考作业上的题目。


我建议的方式,就是维持一些严肃的阅读,也不需要太多,不要把它看成是负担过于重大的事情。


每天半小时足矣,或者每周,集中安排足量的两个小时,我估计也够了。


就像打游戏,如果目的并不是突破操作水平,那么每天维持最少量的练习,就可以维持手感。


但如果你说,既然只需要维持最少量的练习,就可以维持手感,那是不是不练习也可以呢?


不是的,打游戏的人知道,一个星期不打的话,手真的会很生。


所以,一点点的练习量,虽然不多,但并不等于不重要,恰恰是,很重要,很重要。


当然,如果你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可以增加严肃阅读的时间。


最重要的是,我们总要做点什么,去对抗。


要知道,如果自己不去做点什么,任由事态自然发展的话,事情是一定是会朝着「无序」的方向去发展的。


自发的从有序走向无序,这是最基本的宇宙定律。


5、行动的时候,要多做选择题,而不是思考题


做计划,干一阵后,半途而废,接着下次再做计划,再失败……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你无法有始有终地完成计划呢?


这些原因,凭空想是想不周全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强调记录。


只有每次记录遇到阻隔的那些时候,把具体的原因、把具体的障碍记录下来,你才能够清楚,都有哪些原因。


很大程度上,这些障碍是和负面情绪有关的,比如拖延、比如自我怀疑、比如丧失意义感…….


怎么办呢?


一个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让自己在行动受阻的时刻,去想「怎么办」,而是应该提前想好应对的策略。


让自己做选择题,而不是去做思考题。


你可以提前为自己设置一套程序:如果A情况出现,则就去做B事情。


A情况是B事件的触发器,也就是“开关”,当A情况产生的时候,提醒你直接去做B事情。


如果A情况是某一种负面情绪,那么这套程序就可以让你最大限度地减少没必要的情绪内耗。


在没有这套程序的时候,你遇到任何一种负面情绪,都不免会沉湎其中,不得已的情况下还需要想怎么办——但让一个处在情绪低谷状态的人去想怎么挣脱自己的负面情绪,有时候真的挺为难的,因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个迷茫的人,很难通过迷茫的自己找到一个好答案。


但是,站在局外看,从旁观的角度,就容易找到好的应对方式,你积累下来好的应对方式,就是B事件。


比如,有时候我会因为不满意自己写的东西而抗拒修改,对我来说,这是挺常见的情况,那么我就给自己设置了一套程序:如果因为不满意而抗拒修改文章的情况(A情况)出现,那么只需要去把文章的错别字挑出来(B行为)就可以。


我发现这套程序对我是管用的,A情况的出现,立刻触发B行为的发生,让我不必在A的那种状态中沉溺太多。


因为自己的感受比较真切,所以我只举这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但我觉得,这个方法,每个人都可以用在自己身上,你可以设置自己的应对程序。


6、不要把感受当作客观


这是我一定要向大家传达的一个认识。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晚上,一位熟识的女孩跟我说,她终于熬几个小时,才把一篇数码稿写完,然后接着强调,“我自己看着都觉得很垃圾”。


这句话正中我下怀,我告诉她,其实我看自己写的东西,挺多的时候,也感觉垃圾。


“你知道我今天发的那篇文章,为什么前五个评论点赞那么高,后面的几十条却没有什么点赞吗?那是因为发那篇文章之后,我觉得自己写的东西稀烂,我只放出来最初的五条评论,接着我就睡觉去了。”


“为什么?”


“因为我真的不敢面对那篇文章,真担心读者不满意,后面再出现的评论都是骂我的。”


她觉得我在凡尔赛,“你的评判标准跟一般人的都不一样,对我没有任何借鉴价值,因为我看你写的就觉得很好了,我在起步阶段,你是有更高的要求,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她看来,我是凡尔赛,但我真的没有,有时候看一些以前的文章,我都感到羞愧难当。


为什么一个人会对自己的东西感到不爽?


其实跟我们的成长性有关,因为你成长了,于是对于“好”是什么样,你有了更高的标准,所以你再看自己的东西,就会感到不满意。


一个人成长的越快,再看以前的那些东西,就越会发现那些东西,“不是个东西”。


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的提高实力啊…….但提高实力之后,对自己的满意度就会提高了吗


还真的不一定,因为随着实力的提高,随着对所在领域更深入的了解,你就越能发现自己的不是,从而你又有了新的追求。


为什么我们能够获得成长?


就是因为目标总是跑在现状的前面。


它总是让我们去够,这是一个用力的过程。


一个成长着的人,在其成长过程中,他的能力和实力得到成长的同时,其目标也是会渐次提升的——正因为如此,总体来说,也许,我们没有办法让自己永远感到好受,这是我最深切的体会。


作为写作小白的她,会为她的作品感到不满意,就如同我现在依然会对自己写的东西感到不满意,尽管她觉得自己和我的写作水平有不同,但我认为,在难受的这种感受上,我们是公平的。


就好像打游戏,小白玩家会为自己的人机操作感到苦恼,王牌玩家则会因为自己无法冲击战神而气馁,大家都能够感受到同样的艰难。


尽管大家在不同的层次,尽管每个人有不同的水平,但是每个人在自己无法抵达目标的那条路上,会产生的那些感受,是公平的。


唯一的区别在于,你选择在哪个难受阶段放弃?


比如,小白玩家,因为无法脱离人机操作的难受阶段而选择放弃,则小白玩家就无法晋升入门玩家。


入门玩家,如果因为无法达到熟练玩家的难受阶段而选择放弃,则入门玩家则只能停留在入门阶段。


你在哪个难受阶段选择放弃,往往就决定,你的水平停留在了哪个层次。


当然,游戏这种东西,普通人也就是娱乐一下,所以做小白玩家也没关系,只不过:千万不要在人生的任何领域里,都只甘当个小白玩家。


每个人在自己感到难受的时候,总是会过大的高估自己难受的独特性,总觉得别人无法体会......哎,还是那句话,感受,是公平的。


总而言之,感受是公平的,你可以羡慕我的水平比你高,但是千万不要觉得,我水平比你高,就不会像你一样感到难受。


你真正应该羡慕的是,我在自己的征程上,还没有被感受到的那些难受打倒,我还在前进。


每个还在前进的人,都值得我们的去羡慕。


如果你也是在前进的人,那么,请为自己点赞。


如果你怂了想要放弃,那么,请把这种羡慕化为自己的行动。


这一生,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不同资质、不同背景,所以,不要总是去进行存量比较,要更多的看到自己的增量。


完成自己的增量,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进程往前推一点点,这就是我们可以完成的具有「英雄主义」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目的   受益匪浅   美文   焦虑   负面   碎片   困扰   困惑   难受   情绪   事情   习惯   东西   情况   方式   玩家   时间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