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究竟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佛学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内容。佛学从释迦牟尼佛出世以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佛学的长期流传过程中,人们对佛学的看法并不统一。有人认为它很虚幻,有人认为它很实际,也有人认为它可以实证。到了近代,哲学家们对于佛学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大体上可以分为唯物的观点和唯心的观点这两大类。

佛学究竟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呢?这个问题只有开悟见性的人才能回答清楚。可是近代以来,并没有出现过开悟见性的人。所以大家一直在争论不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佛学的哲学定位问题。

佛法究竟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

实际上,佛学既不是唯心的,也不是唯物的,它是唯实用的一门学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

首先,佛学并不是唯心的。如果说佛学是唯心的,那请你三天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不上厕所试试!显然,脱离了物质,佛和佛学都将会不复存在。

其次,佛学并不是唯物的。如果说佛学是唯物的,那么物质必然能够决定一切。可是,为什么两个接受过同样教育的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并不相同呢?显然,单纯从物质观点,并不能解释全部现象。

佛法究竟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

其次,佛学是唯实用的。佛祖创立佛学,本意是为了解除众生的痛苦与烦恼。他经过多年的思考与实践,终于明白一切痛苦烦恼的根源在于自己内心的执着。当人放下心中的执着时,一切的痛苦与烦恼都会烟消云散。有些人一时之间放不下执着心,是因为他们曾经种下的因在那里,必须要用果来偿还才行。

现代的哲学家们在分析问题时,总喜欢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他们总是先提出一个判断标准,凡是符合标准的,划为内部。凡是不符合标准的,划为外部。内部和外部之间,并不存在模糊的过度地带。根据这一观点,佛学要么是唯心的,要么是唯物的。不可能出现中间地带。但是,实际上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佛法究竟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

任何学问和知识的价值,都在于人的使用。当人们用的上它的时候,它就是好学问,有价值的学问。当人们用不上它的时候,它就是一堆废纸。所以,学问和知识本身究竟有没有价值,主要取决于人的态度。

佛学的产生并不是为了证明世界究竟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样的问题在佛祖眼里是毫无价值的,并没有研究的必要。佛学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人心中的迷惑和执着。佛学的作用,就是消除人心中的迷惑,劝导人放下心中执着,清静平淡地生活。

佛法究竟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

显然,佛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把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所有的知识、学问都围绕着人的需要而展开。因此,佛学是以人为本的学问。佛学并不关心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它只关心人怎样才能在世界上生活的开心快乐,充满幸福,远离痛苦与烦恼。因此,《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实际上,物质与精神是相互成就的一对事物。没有物质就没有精神,没有精神也就没有物质。精神是物质的高级状态,物质因为精神的感知而为人所知。物质和精神统统服务于人的需要。脱离人的实际需要,非要去刨根究底,研究世界的本质究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其实是人的执着心的表现。

佛法究竟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佛法是以人为本的学问。它既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它是唯实用的。它以人的需要为第一位,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事物、方法、手段,都要围绕人的需要而展开。离开了人的需要,一切学问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唯物   人心   佛学   佛法   佛祖   美文   学问   执着   物质   痛苦   看法   哲学   烦恼   观点   价值   精神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