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孤独方显修行本色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修行人。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普通人通过追求财富权力地位名望。以此实现内心的满足。而修行人则通过性命双修,内炼身心。使内心达到直接的满足。所以他不需要借助外在的财富权力地位名望等事物来实现内心的需求。

由此可见。普通人和修行人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但是他们实现目标的手段,却不相同。而从效果上来说。借助外在的事物是无法实现内心的真正满足的。他所谓的满足,只是自我欺骗的一个假象。而修行人得之于内的内心满足才是真正的满足。所以修行人甘居清贫孤独,终身不易其志。故曰:圣人披褐怀玉。

清贫孤独方显修行本色

修行人追求的是清贫和孤独的生活。普通人追求的是富裕和热闹的生活。所以修行人与普通人往往异路而行,异处而止。道不同之故也。

一个家徒四壁的修行人,连小偷进到他的房间都看不下去。甚至会自己掏腰包给他留点什么。这就是修行人的清贫生活。一般人以清贫和孤独为耻。而修行人却以清贫和孤独为荣。因为只有清贫和孤独,才能让自己的内心保持清静。才能避免外界的干扰。深入的思考人生的意义。贫居闹市无人问,正好清静做修行。

清贫孤独方显修行本色

修行人的清贫和孤独,只是外表的假象。他的内心是富足和快乐的。正是因为他的内心得到了满足。所以才会追求外在生活上的清贫与孤独。而普通人的内心是空虚的。所以必须依靠外在的富足与喧闹,才能平衡自己的心理。

清贫与孤独就是修行人追求的生活境界。尽管如此,修行人并不排斥婚姻和家庭。他可以有妻子,也可以有孩子。只不过他不追求富裕的生活。他追求的是平淡无奇、自隐无名的生活。

清贫孤独方显修行本色

人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越穷越开心,越穷越快乐,越穷越洒脱,这样的人就不一般了。平常人追求财富名望,而他却甘守清贫无名。清贫无名如此淡而无味,他为什么喜欢呢?

原来,他已经打通了任督二脉,见到了本性光明。自性光明使他感到了内心的满足,幸福,快乐,自由。由于内心已经得到满足,所以对于身外物质生活,已经没有过高要求了。

清贫孤独方显修行本色

我清贫,我快乐。吃土豆白菜如吃山珍海味。闻到肉味就恶心,连吃两个鸡蛋就觉得心里腻的不行。人再穷又能穷到哪里去呢?没有饭吃,到饭店门口要点残羹剩饭糊口即可。没有衣服穿,可以光着身子逛街。路人看不下去,随便仍两件破衣服给你,就可以遮形蔽体。现在是文明社会,光着身子在社会上行走不合适。

所以修行人的心与普通人不同。他是守贫终老,抱道而死,绝无二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清贫   残羹剩饭   孤独   名望   光明   富足   假象   清静   美文   外在   普通人   富裕   本色   事物   权力   内心   财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