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中的圣人与自闭症儿童之间的关系

圣人是开悟见性,拥有菩提智慧的人。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和。他的菩提智慧遍及世界,贯通万物。当他把菩提智慧运用到万事万物中时,就能够建功立业,成就事业。当他把菩提智慧收藏于心时,就显得昏默无迹,和普通人并无两样。从古至今,圣人都是难得一见的杰出人物。

自闭症儿童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特殊群体。这些孩子天生自我封闭,不能与人正常交流。他们总是喜欢重复一些单调的活动。他们平时总是表现出若有所思的状态,可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很多自闭症儿童连最简单的吃喝拉撒、听懂人说话都成问题。

预言中的圣人与自闭症儿童之间的关系

由于自闭症孩子的高度自我封闭,与人交流困难,且只活在自己的意识世界中,所以他们的教育问题成了很大的一个难题,不少孩子好几岁了连爸爸妈妈都不会喊,甚至好像从来不认识自己的爸爸妈妈。孩子的家长为此痛不欲生。由于自闭症孩子被界定为残疾儿童,所以国家也需要为自闭症孩子支出很大一笔经费。

于是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智慧无所不通的圣人,与喊一句爸爸妈妈都费劲的自闭症儿童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呢?圣人会不会曾经也是自闭症儿童?自闭症儿童将来可能会成为圣人吗?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些问题。

预言中的圣人与自闭症儿童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圣人的菩提智慧并不是天生的。尽管普通人的一切思想智慧都是菩提智慧的表现,但是普通人并没有掌握菩提智慧的运用方法。普通人心中的灵光一闪,其实就是菩提智慧的表现。而圣人所拥有的菩提智慧,指的是他能够自由控制菩提智慧的运用。所以圣人的智慧与普通人的智慧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圣人的菩提智慧是他通过长期修行得到的。圣人原本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平凡人。但是他听从了祖师的教诲,开始做清静内心、心不住相的功夫。日久天长,水滴石穿,圣人居然做到了心无其心,心不住相的境界。于是圣人忽然悟见了本性,打开了自性中的根本智慧。从此与凡夫境界作别,进入了圣人的境界。

预言中的圣人与自闭症儿童之间的关系

圣人在清静内心的修行过程中,需要见无所见,闻无所闻,心空无相。他每天的功课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内心上,观察自己内心念头的起伏。每当心中有所念想时,圣人便立即觉醒,把注意力从所念想的事物上挪开。圣人不去想他刚刚念想的事物,于是这个念想便消失了。,

由于圣人总是保持心不住相的状态,所以他在没有开悟的时候,注意力会全部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上,对外界的事物常常视而不见。他每天都在时刻观察自己的内心。当他开悟了以后,他的注意力还是会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但是,这时候他的内心已经与天地万物相互贯通。他虽然是在观察自己的内心,实际上却能观察到自己周围的一切事物,甚至整个宇宙都能观察到。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预言中的圣人与自闭症儿童之间的关系

熟悉了圣人修行开悟的过程,就能明白自闭症儿童的各种独特特征。自闭症儿童整天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接触,总是表现出一副若有所思,魂不守舍的样子。这种状态正是他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内心上的表现。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内心里面。所以他们总是对外界环境视而不见。他们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由于他们的内心还没有开悟,菩提智慧的光明还没有出现,所以他们的内心与周围的世界是隔绝的。只有当他们内心开悟时,他们的内心与外界环境相互贯通,他们才能感知到周围的世界,才能表现得像一个正常的孩子。

预言中的圣人与自闭症儿童之间的关系

尽管如此,自闭症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与普通人其实并不相同,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与圣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一样的。他们都是通过观察自己的内心来认识周围的世界。这就是守一而知万,得一万事毕。从这个方面讲,自闭症孩子其实就是潜在的未来圣人。

在自闭症孩子还没有开悟以前,人们怎样才能和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同样是自闭症,但是已经开悟的人去和他们交流。由于他们是一类人,他们一定会交流的很融洽。可是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人呢?其实,预言中的圣人极有可能就是一位自闭症人士。他可能从小就自闭内向,不愿与外界交流,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幸好他已经开悟见性,通过观察自己内心,就可以与世界沟通。试想,如果圣人从小活泼开朗,能力出众,怎么可能至今都毫无动静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自闭症   圣人   儿童   菩提   美文   普通人   注意力   心上   万物   外界   事物   境界   内心   智慧   关系   孩子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