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秋过的是团圆美好,现代人的中秋是表面上的形式

中秋要干什么,中秋不是要赏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而我们现在是赏手机,买月饼,赏朋友圈,但绝不是走出去赏赏月。

古代中秋过的是团圆美好,现代人的中秋是表面上的形式

为什么这么好的传统节日,到了现在,为何过的如此没有意义。

我看到最多的是别人朋友圈里的中秋节快乐,看到微信群里刷屏的祝福,看到别人群发的中秋节快乐,为何独独找不到一个可赏月的人,找不到一个可以谈天说地的故人。

这是表面形式上的存在,每个人内容都有其自己想过中秋的想法。

虽说,中秋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上的一个小节日,比起春节、端午、清明显得小一点,但这不能完全沦为现在人不过中秋的理由啊!

现在的现象,不止中秋如此,其他大节日亦是如此,也是走走互相祝福的表面道贺之上,至于有没有去过,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过不好的缘由往往归结于出门在外,生活压力颇大,过个节日,表面上的快乐掩盖不了内心的痛苦,索性有些人就不过了,一时不过还好,一直不过,恐怕连日子都不记得了。

不管记不记得日子,我们都要好好了解一下中秋以及中秋的意义。

01

中秋的起源:

中秋别称有点多,这里我们只说一个别称:团圆节。对现在人来说团圆尤为重要,团圆带来的幸福感也很重要。

中秋不止我们国人在过,因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还有一些东亚和东南亚的华侨也过,真所谓,人越少,就越有意义,越珍惜。对在外的华侨来说,团圆便是一种幸福,虽在国外,但还是华夏子孙,流的是华夏的血脉,所以,在中秋过过节日,既是团圆,也是温暖,也是怀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怀念先祖先辈之意。

先要了解一下中秋,了解中秋是什么时候起源的,盛行于哪个朝代,在古代过中秋是不是比现在更有意义,更美好,古代中秋和现在的中秋哪种更美好。

中秋节从唐朝初年开始,盛行的时候是在宋朝,别看宋朝版图小,打仗也经常输,宋朝当时盛行重文轻武,文臣得到皇帝的青睐,掌握大权,武将得不到重视,所以,打仗输是有点道理的,如果说打仗需要靠计谋,那就不需要精兵强将了,遗憾的是打仗即需要文臣的谋略,还需要武将的智慧和勇敢。

宋朝的重文轻武,使的士子们有大放异彩之地,苦读诗书,考取功名,聚三五好友,约一地,尽兴写诗饮酒。这就使得两宋时期文化学术活跃,经济发达,商品流通便利,因为有纸币的出现,交易在一定程度变得便利起来。经济发达了,人们手里钱就多了,钱多了,节日自然过的也就所谓“丰富”了。

古代中秋过的是团圆美好,现代人的中秋是表面上的形式

02

中秋的盛行:

唐朝的节日过的就没有宋朝那么丰富多彩了,尤其是苏轼的那篇《水调歌头》,我们常常见于情书末尾这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用在情书似乎过去太勉强了,这是苏轼写给自己兄弟苏辙的,但现在的人就喜欢用在情书,也不知道是要结上血缘关系,还是要认兄妹。

宋朝的时候中秋节盛行起来,而苏轼的这首词《水调歌头》就直接把中秋这个节日写成了千古绝唱,内容既有对中秋的无尽感怀,也记挂了整整五年没见的兄弟。

这首词,后来被公认为中秋咏月的第一名篇。这第一名篇,我们能看得出古代过中秋不止是吃喝那么简单,还有思念,不止是团圆,还有感怀。

可以看看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的上阙从饮酒赏月开始,感叹岁月,到后面忽然一个转弯,又到了苏东坡那种豪迈的精神世界,“乘风归去”写出了一个人的心酸,受不住天上寒冷,起舞翩翩看着月下身影,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呢?

词的下阕,主要写了月亮,写了月亮转过了阁楼,月光照进窗子里,照在失眠的人身上。

想问问,这冰冷的月亮是不是喜欢在别人离别的时候照射到失眠人的身上呢?月亮不会对人有怨恨吧,就是有怨恨也不该在人离别的时候特别圆,让人感觉月亮的圆就是代替了离别之人无尽的痛苦一般。

人不都是有分分别别,离离合合,何况月亮有的时候圆,有的时候还是残缺的半月,想要常常久伴这种事,自古以来都很难实现。

古代中秋过的是团圆美好,现代人的中秋是表面上的形式

尽管很难实现,但还得要有一个祝福的心愿,祝福谁呢?就祝福自己的弟弟苏辙也希望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虽然相隔数千里,只要亲人平平安安就是最好的团圆。

这是古人过中秋,满满的诗情画意,那时候没有电话,问候总是迟来的祝福,一封信到手里得好几天,所以,我感觉中秋还是古人过得好,起码可以用思念代替团圆,用诗词酣畅淋漓地写出心中所感所想,有所表达,也有所怀念。

03

现在的中秋形式:

但是,现在呢?手机在手,忙的打不了一个电话,一个视频,更不说赏月,再不去说望月表达思念之情和怀念感恩。感受不到月亮的变化,也不愿去感受月光照在身上的冰凉和孤独,我倒是希望,如果有机会,可以站在月光地下,把自己想象成一位诗人,在心中表达自己想要表达,感叹一下这人生的悲欢离合,感叹这团圆美好之时却在远方。

现代人的表面过节是怎么回事,表面过节盛行在各种社交软件之上,不管有没有祝福之意,反手就是一个复制,随后粘贴各社交平台上祝福,也不敢问祝福的是谁,不敢问要和多少人团圆,更不敢问你这一发没有过节的人是何感受,难道望望月亮就此作罢,还是给家里打个电话问个平安,说句祝福。

表面形式祝福,这个过程走的没有任何瑕疵,可是缺少了很多可团圆的对象,本是很好的思念团圆之意,被硬生生搞成了大家的事,弄的大家也不好团圆,如此一来,你发你的,我发我的,互相祝福,以表敬意,也不失为一种尊重彼此的行为。

我不知道这种发表是孤独的另一种表述,还是无人问津的另一种姿态,这个恐怕只有自己知道了。看着屏幕上的无生命月亮,发着复制过来的文字,毫无生意,也无任何意义。原本美好团圆的意义,不知道现在跑到哪去了。

古代中秋过的是团圆美好,现代人的中秋是表面上的形式

是跑到了人背后的孤独,还是跑上了眼前的屏幕,我们都不知道,知道的只有自己去感受,去感受这意义,去感受这天上的月亮,去感受月光,去吃一口月饼。

04

中秋的意义:

现在该有的意义在很多人心中形成了别样的意义,在农村还好说,传统节日过的也比较隆重,凡事都有一个细致的开头和细致的结尾,自然,对节日也是一丝不苟,农村过节就这样,要有形式,要有意义,上了年纪的老人,非得把儿孙叫回家,一家人幸福的过上这团圆之日。

在城市呢?就不一样了,很多传统节日都是商家眼中的另一种获利渠道,走在大街,各种中秋广告,让你目不暇接,不止如此,上个网页,充斥你的双眼,这还不算,给你推送,非得让你买上这月饼不可,不管你吃不吃,过的有没有意义,只要你买了就可以了,你买就等于过了中秋节了。

在个人,跟着大家走就可以了,身边过的人多,凑个热闹,也过过,身边没人时,干脆就不过了。看起来,这过节的意义是随着个人身处的环境而改变,过的方式也在改变,由以前的隆重变得简单,甚至简化很多步骤。这样,一个人过的节日盛行起来,慢慢就变成一个人的节日了,其形式不一,过完发表一下此时此刻之感情,表达此时的岁月感叹,一切完事,这也就算是过完了。

然而,一件事物是否别人们接受,再到认同,就看它是否具有认知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传统节日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形成,并且一直在演化慢慢保存下来,是一段时间的标志,也反应了在历史的某一时期生活状况的变化,这种变化直到现在依然还在,时间纬度上的变迁,人们赋予的意义各有千秋,变得越来越个性化。

中秋是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对这个民族而言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它都有不同的意义而存在,也被人们不断歌颂和发展。传统节日是传递人们情感的认同,沟通和凝聚一个民族的力量,其意义不能忽视。

古代中秋过的是团圆美好,现代人的中秋是表面上的形式

但是,对于现在的表明形式而言,我们更应该去挖掘传统节日背后的意义,价值,然后转化成一种向上的力量,从传统节日取其精华,不断发展,用创新适应现在的不适应,增添新的时代元素,让人们更具文化意识,也要深刻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价值。传统节日需要焕发现代人内心的活力,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还要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这样,节日虽是节日,有了新的文化元素,被人们广泛接受,使传统节日变得更有力量。

一种美好是团圆,一种残缺是表面形式,此事古难全,所以,发现其价值和个人赋予价值,与个人的文化自觉性都息息相关。还有,软实力也是一种少年强则国强的力量,所以,文化软实力在全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资料参考:

得到APP:熊逸:宋词10讲:《宋朝人如何过中秋》

《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https://wk.baidu.com/view/e81678a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1?fromShare=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团圆   中秋   形式   水调歌头   月亮   传统节日   宋朝   月饼   中秋节   美文   现代人   表面   思念   节日   古代   意义   美好   价值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