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中秋之起源,除了“嫦娥奔月”,你不知道的中秋来历还有这些

小时候,大家知道吃月饼过中秋;长大了,大家知道中秋不仅是吃月饼,还知道关于中秋的故事“嫦娥奔月”。但也就知道“嫦娥奔月”这一个故事而已,其实关于中秋的故事,大家好好追思一下,能到哪里呢?

开始追思,记忆停留在八年级课本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上,毕竟背得熟,还有老师的讲解,若没有老师讲解,很多人认为这是苏轼写给妻子的呢,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许多人误以为这是首情词,还好被老师纠正,原来这首词是苏轼写给弟弟子由的,苏轼和弟弟七年未见,所以在丙辰年的中秋,喝酒思人,思的这个人正是苏轼的弟弟苏辙。

追溯中秋之起源,除了“嫦娥奔月”,你不知道的中秋来历还有这些


现在把思绪理一理,我们和中秋节打个招呼,然后认认真真去了解一下中秋。我们从中秋起源开始,再去挖掘中秋有什么习俗文化,再去看看中秋对古今的意义,三个问题,带你畅游这个中秋节。

中秋之起源

关于中秋的起源,说法较多。

最早说是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指祭月亮。

早在春秋的时候。帝王就开始祭拜月亮了。

这是其中一种说法。

第二种说法,中秋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农业上春种秋收的说法,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意味着庄稼成熟。

到了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相继熟透,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收获的喜悦,故把这一天“中秋”作为节日庆祝。中秋反过来就是秋中,也是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而八月十五则是秋季中间的中间。故,中秋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这是说法二。

第三种说法步入正轨,来自历史学家的研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该为隋末唐军在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了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的军粮问题。

这是说法三。

三种说法,第一种是由帝王祭拜月亮而来,还是有可能的,古人迷信,拜太阳拜月亮,拜天象完全有可能;第二种说法是农民自发,为感激秋收之日,所以为了庆祝,所以有了这中秋节,有道理,但节日的起源必定是一种全国人民都接受的且有意义的关联活动;其三是史学家的研究,可信度高,所以说到唐代时,中秋就定型了。

追溯中秋之起源,除了“嫦娥奔月”,你不知道的中秋来历还有这些


这是中秋的起源,从起源到现在,从古至今,世世代代都在中秋节这一天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思人、思乡,用象征美好意义的月亮寄托自己无尽的思念,中秋为许多百姓,达官贵人都有着精神上的慰藉,尤其在古代,精神慰藉是一种最好的自我治愈,思念了,写信一般人做不到,做不到只能思念,看到中秋月亮之圆,自己愁思之多,看到月亮而圆,再看自己身边物是人非,思念加上悲愁,双重情感负担,所以只能看着月亮,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但笼统概括一下就是中秋起源于上古时代,在汉代有所普及,在唐代定型,盛行在宋朝。所以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能有这样一个充满美好象征意义的节日流传到现在,这就是一种幸福,幸福在人们可以通过节日增加彼此间的距离。

这就是中秋大概的起源历程。

中秋的发展和习俗

中秋不止有中秋这一个名字,中秋还有祭月节、月夕、秋节、拜月节、月亮节、团圆节等一些别称。虽然有这么多名字,但最顺口的还是中秋节。

中秋节在古代的形式很多样,不止吃月饼,还会干很多其他事情。比如赏月,赏月的风俗来自祭月,据说,八月十五中秋夜月亮距离地球最近,且最大最圆,唐代的时候,中秋赏月,诗句中也是频繁出现。

赏月是有意义的一件事,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古人赏月,普通人可以寄托思念之情,文人才子赏月,把月亮比作人,创作出不少名句。现在的人赏月,也仅仅只是赏月,我们虽说是赏月,但很多人达不到赏月的境界,只能算作看月。

追溯中秋之起源,除了“嫦娥奔月”,你不知道的中秋来历还有这些

赏带有一种敬佩之意去看待,而看则是毫无意义地看,看月亮圆不圆,亮不亮,如果又亮又大,拿起手机拍拍照,这算赏月完成,从赏月变成看月,最后变成拍月,幸好月亮的照片没有洗出来,否则灰落照片一层又一层,无人问津。

中秋到了宋朝,可谓是热热闹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竿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宵。

中秋的夜晚,达官贵人搭设饰台,而普通老百姓都忙着去酒楼赏月,可谓热热闹闹。宋代这个中秋可谓上至贵人,下到普通老百姓,都在中秋这个节日里,享受这一天的快乐。

大家知道宋朝纸币开始出现,纸币出现,市场会流通,人们交易、生活更加方便,挣的钱多了,大家喜欢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有娱乐节日,在盛兴的宋朝可谓是万众追捧的节日。

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开篇的“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中就可以看出,苏轼这首词大醉了一晚,赏月赏够了,突然思绪涌上头脑,兴之所至,作词一篇思念弟弟苏辙。

苏轼这首词把中秋这个节日真正带到了大家的心中。但宋朝人过中秋的时候,月饼并非必需品,比起月饼饮酒倒是更加普遍,苏轼的大醉可以看出,饮酒是中秋必不可少的。月饼在当时条件下,制作有一定难度,所以月饼并非家家户户首选。而酒水就不一样了,村镇,街坊,大都有酒肆,而且中秋时,有新酒上市,大家可以购置新酒来个大醉。中秋的夜晚,富人可饮酒高歌,穷人亦可置衣买酒,也可勉强欢迎,不能虚度中秋日。

你看,宋朝人过中秋可是认认真真在过,买酒通宵,喝酒促膝畅谈,这是现代人缺少的一种娱乐,现在的人喝酒,倒头就睡,没有促膝畅谈,只有碰头听响。

当然除了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外,这些神话故事也丰富了中秋的元素,除了大家熟知的“嫦娥奔月”之外,还有“吴刚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错了,才惩罚他去砍伐月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

当然还有神话“玉兔捣药”的故事,相传嫦娥身边有玉兔,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只喂养的白兔子。白兔随着她升上了月亮,月兔在月宫中有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就变成了玉兔捣年糕。

追溯中秋之起源,除了“嫦娥奔月”,你不知道的中秋来历还有这些


有了宋朝的热闹过中秋,还有这些神话传说,中秋就是古代人民和现代人们的精神相聚的日子。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成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在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

你看,从古代发展到现在,中秋的习俗虽然慢慢所有改变,形式也在变,但中秋的发展是正向发展,中秋并没有落没下去,而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一天大家会团圆,诉说各自幸福美好向往。

在看完中秋发展习俗古代人如何过中秋之后,最后再来看看中秋对古今人的意义。

中秋对古代和现在的意义

先说古代,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农民在秋季丰收后,如果收成好,恰好到了中秋之日,可以好好地过个中秋节,促进文化繁荣,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丰富了古代人民的夜生活,大家可以互相诉说彼此的故事,也可以听老者讲故事,大家围坐在一起,饮着酒,赏着月亮,谈思念的人。

文人才子,饮酒赏月,兴致起来还能做文章。

达官贵人也可以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串串门,互相道个祝福,增加关系的增加关系,增加不了的至少缓和一下,至少开开心心过完中秋再说。

不管对什么人,在古代中秋的意义,在每个人心中都是不一样的,在文人才子眼中中秋可能是做文章时的灵感;对于普通人而言,中秋就是一天欢乐的日子,不管昨天有多苦,今天该乐还得乐过好开开心心的一天再说;对于富人而言,是摆弄自己的最好时刻,设台宴请宾客,然后互相谈论。

追溯中秋之起源,除了“嫦娥奔月”,你不知道的中秋来历还有这些

最大的意义还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丰富了文化元素,给中国文化增添一份独特的传播窗口和魅力。

中秋对现代人最大意义是团聚。现代的人,去哪里,只要想去,不顾一切,毅然决然前往,很久不回家,很多人都有背井离乡之感,感觉没有混到出头之日,回去就意味着失败,失败意味着要受别人的嘲笑。

但这里许多人顾及到了别人看自己感受,但忽略了家人思念的感受,家人是不会那样看你的,你在外面只要没事,只要平安,在家人心里就是幸福的,快乐的,开心的。

现在的人,过节日感觉就是休息,吃完喝完就睡,你是不是这样的呢?

我们大可以在团聚完后,和家人聊聊天,月亮可以晚点拍,先把手机充上电放着,然后和家人好好聊聊天,大家虽然不能做到畅谈,至少能长谈吧。

完了一家人,大大方方一起看看月亮,大家回忆一下自己上学时的日子,一起说说自己那个时候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快乐。在互相嘲讽一下谁背得快,谁慢。当然,还可以问问为什么吴刚砍桂树的时候为什么砍不断等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然后可以一起仔细看看月亮,然后各自说出从月亮中看出了什么。

大家互相交换彼此的看法,这样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就过去了。

你有没有发现,从古至今,中秋节的象征意义是美好的,是团聚、思念、幸福。古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现在大家可以“每逢中秋多团聚”

追溯中秋之起源,除了“嫦娥奔月”,你不知道的中秋来历还有这些

了解中秋的起源,发展和一些习俗,还有古人是怎么过中秋的,说这些无非是大家意识到过中秋的时候多些在意和用心,在意身边人,在意天上的月亮,多看看身边的人,多看看月亮,如果境界够了,那我们不看月了,直接赏月,多看看,万一哪天看不着了也说不准。再者中秋有法定节假日,大家可以促膝长谈,多聊聊,没事的,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加深交流,中秋的意义不止是让中秋过去,而是让我们拥有中秋这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嫦娥奔月   大醉   起源   中秋   水调歌头   月亮   宋朝   月饼   中秋节   来历   美文   习俗   说法   节日   思念   古代   意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