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明天》:希望与绝望为伴,无奈与寂寞伴随明天而生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鲁迅


透过现在的窗口,看看二十世纪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动荡不安,充满了生与死的别离,充满了绝望与希望共存的传奇色彩。很多人在希望中等待,在希望后又大失所望。如给鲁迅先生这篇定个主题,可为“希望与等待”来定。


不管是一九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写的《药》,还是一九二零年六月写的《明天》,都写出了一种“愚昧等待和希望”。


《明天》是鲁迅先生《呐喊》中的一部作品,其内容丰富而又简洁,紧凑而又不失希望与等待,内容短小精悍,情节丰富而又充满许多深意。


《明天》讲述的是一个在有古风的鲁镇上在特定的“三个晚上两白天”的故事,故事主要围绕主人公寡妇单四嫂子来描写,通过其他人物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无情与冷漠,通过单四嫂子的希望写出了一种绝望。当然,全篇主要以单四嫂子和她的儿子宝儿来展开描述。

鲁迅《明天》:希望与绝望为伴,无奈与寂寞伴随明天而生

《呐喊》

看完《明天》之后,我们将其简单的归纳为对社会的讽刺和抨击,未免略显单薄,虽有此意,但我们还是要多角度去看看里面的主线与暗线。主线为故事的走向和发展,则暗线真正表达出了一种心声,一种心声来自鲁迅先生的内心,另一种声音则来自文章中主人公单四嫂子的心声。


单看“明天”二字,看不出任何意味,当“明天”二字有了文章,有了故事,正是蕴含着另一种隐秘而伟大的意义。


01.

“明天”到底意味着什么:


“明天”意味着“希望”还是“绝望”。从小说《明天》我们可以看得出第一种明天意味着希望,第二种明天意味着绝望。

不论其“希望”与“绝望”,论其“明天”究竟是什么。我们总是谈论“明天、未来、预测”等等一些事情,殊不知“明天”是什么,我生的可怜,却在想法上又何其孤独,我们不谈自我,却论自我之“明天与未来”,其意义在于对明天的一种美好希望。

我们总是希望“明天”的到来一定会是好的,暗暗隐喻明天为一种新的开始,又将“新”的东西暗暗比作任何事的开头,这是不是一种自我之外的妄想与过过度的希望。

鲁迅《明天》:希望与绝望为伴,无奈与寂寞伴随明天而生

鲁迅

我们总是将“明天”归为新的开始,充满阳光的一天,但“明天”总会是一种“明天”吗?它总会以你想的“明天”出现在你眼前吗,不会的,永远不会。

就像小说里的单四嫂子,独自坐在偌大空房,看着自己的宝儿日渐消弱,正在染上热病的宝儿躺在单四嫂子怀里。单四嫂子该做的都做了,但愿明天希望宝儿会好起来,一切都好起来,让着空房变得欢悦一些。

单四嫂子前年就守了寡,现在与宝儿相依为命,从守寡来看,宝儿就是单四嫂子未来的希望,而宝儿染上热病之后,明天又成了单四嫂子最大的奢求与希望。

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到了明天,太阳一出,热也会退,气喘也会平的: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选自《明天》)

此刻,“明天”对单四嫂子而言,就意味着希望和阳光,但我们都知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希望”或许总出现在“失望”之后。当我们奢求“希望”时,一定经历了某些“失望”,这些“失望”带动我们的“希望”,只是不知道的是,这种“希望”会不会转坏为安,还是另一种“失望”。

单四嫂子渴望的明天,渴望的阳光,渴望宝儿能够随着明天的太阳会好起来。

但,与单四嫂子希望的那个“明天”越来越远,深夜越来越长,单四嫂子显得越发孤独。

“希望与绝望”为伴,“明天”随着“希望”没落,到底“希望”是我们渴望的“明天”,还是“明天”是我们渴望的“希望”。

到底有没有“希望”,到底有没有“明天”,这才是我们要面对的一个现实。对于“希望”而言,只有“失望”才是“希望”诞生的唯一途径吗?对于“明天”而言,只有“昨天”才能比作只有“明天”吗?其实,鲁迅先生说过,没有所谓的希望,也就是没有所谓的明天,也没有所谓的失望,也没有所谓的昨天。当希望实现,就不是一种奢求,而是一种得之坦然的安全;当没有所谓的明天时,等到了明天,这个“明天”过去之后,就会变成所谓的“无”,这个“无”就是“昨天”,所以,没有真正所谓的“明天”而言。

鲁迅《明天》:希望与绝望为伴,无奈与寂寞伴随明天而生

绝望

02.

单四嫂子冉冉升起的“希望”与没落的“无奈寂寞”:

读了文章之后,我们要知道的一个既定事实是,在文章里面,到底是谁毁了单四嫂子,单四嫂子又是如何走投无路的。

通过开篇的描述我们得知,单四嫂子守寡,在咸亨酒店长着红鼻子的老拱、蓝皮阿五等人在隔壁的喝酒声、吆喝声,正是彰显出了单四嫂子一人独守空房,且抱着孩子等待“希望与明天”。单四嫂子有典型的中年妇女形象,在家纺纱以维持生计,以养活自己和三岁的儿子。

但是,这些天夜里少了纺纱声,多了吆喝声,少了的纺纱声,正好是单四嫂子儿子日渐消瘦的时候。两种声音,一种无声,一种有声,此时的声音便是“无声胜有声”,无声的是长夜漫漫有所归的期待,有声的是长夜漫漫无所事事的冷漠。

随着两种声音消失,真正的明天到来,单四嫂子看着二宝依旧不见起色,便动用最后的法宝,寻求何仙人为宝儿医治,何仙人的江湖常规神灵骗术,开药方,须是指定药店才有,这样何仙人和指定药店、单四嫂子形成三角关系,在这关系里面,何仙人负责询问,药店负责收账,直到把单四嫂子身上的水分榨取干净。

如若人情冷漠至此,人世间便无意义可追寻,亦无意寻求自我。即便单四嫂子到了绝境,掏空了腰包,依然还有人想着榨干她的腰包为止,不止是半路出现的何仙人和药店,还有其他人。这正如单四嫂子与世隔绝,毫无帮助可言,帮助她的只有她纺纱而赚取的微薄之力。

鲁迅《明天》:希望与绝望为伴,无奈与寂寞伴随明天而生

冷漠

就在开完药方,归家途中,单四嫂子遇到蓝皮阿五替她抱抱孩子,遇到王九妈,又恳求王九妈用她的老法眼再看一看宝儿,此时的单四嫂子,迷信询问了何仙人,此时,仍抓住心中最后一颗稻草不放,还是询问王九妈的看法,以求得心声平静。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变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咷。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子老拱之类。(来自《明天》)。

直到单四嫂子最后的希望破灭,宝儿呼吸停止,门口围堵的这些人。王九妈烧纸钱以凳子作抵押,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棺材是以单四嫂子的一副银耳环和一支裹金的银簪作抵押而买来的,此时蓝皮阿五极愿帮忙,可王九妈阻止,只需他抬棺材;凡是帮忙和开口的人吃过了饭,且有不愿走的意思,终归还是全部走了。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到个个都抢着帮忙,个个都是为了自己,从宝儿呼吸停止到下葬,每个人似乎都在围绕着“钱”而办事,有人为了吃饭久久不肯离去,但在下葬前一夜,一更所有人便睡了。这不正是“明天”的含义吗?“明天”是留给单四嫂子今夜的无奈与寂寞,孤独无助与凄凉,是一个普通人最痛苦与无助的时候。

这里有人心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有单四嫂子的“等待与希望”。这一切都在鲁迅先生笔下刻画的栩栩如生,正是“明天”单四嫂子这个人物形象而表达出鲁迅先生自己的“希望”与“明天”的无奈寂寞。

鲁迅《明天》:希望与绝望为伴,无奈与寂寞伴随明天而生

寂寞


结语:


但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还魂是不能有的事,他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来自《明天》)。

虽然单四嫂子迷信,但鲁迅先生最后也写出了单四嫂子不信魂魄归魂一事,一方面是表面了单四嫂子还未愚昧到不可自救的地步,另一方面是不是也就意味了,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在迷信我,但在迷信的最后归途中,也有一种转“迷信”为“不再迷信”的回归思想。

鲁迅先生通过手下的笔墨,写出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这些活生生的人,有的表达了希望,有的在等待着希望,不管怎么样,鲁迅先生通过笔墨又写出了当时社会人心的冷漠,世态炎凉。良知慢慢丧失的社会,鲁迅先生通过“笔墨”去挽救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东西——良知。鲁迅先生通过小人物刻画社会大众的心理状态,是真正下笔如神,入心三分的绝妙之笔。通过每个小人物串连社会人生百态,写出了像单四嫂子这样的妇女即希望于“明天”,又随着“明天”没有阳光,而显示出了寂寞与无奈,孤独与无助的“失望”。单四嫂子因希望而孤独,宝儿因药方而离去,人心因无知而凄凉。

参考资料:《明天》——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鲁迅   绝望   明天   寂寞   人心   纺纱   嫂子   美文   仙人   药店   迷信   冷漠   失望   无奈   孤独   声音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