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要么忙着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我们所面临的压力和焦虑,那些不眠之夜、沮丧、疲惫、斗争,都是我们这些“自由”的人强加给自己的,我们把自己的价值与成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其实在人生的游戏中,我们更要保持微妙的平衡。

关于《肖申克的救赎》,我就是被一股强烈的希望感给冲击到的,那种新生的希望之感,是令人始料未及的,它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念。

《肖申克的救赎》:要么忙着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行走在人世间,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太多人局限于一个个世俗的圈子,放弃那渺茫的希望,宁愿绝望侵蚀自己。

对于那些日夜挣扎在自己的事业的腥风血雨中的人们,有必要看看。

妙趣横生、催人奋进,并且会让你明白你为什么要千里走单骑?

可是谁又能领悟得到,那些渺茫的,遥不可及的希望,正是成就不凡的基石。

01:体制内是枷锁,体制外才是江湖

外表宁静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黑暗,充满罪恶的地方。许多人年轻时进来,到出狱时已白发苍苍,丧失劳动能力,更不用说人生价值了。

这就是:“习惯成自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活着干,死了算。”

它剥夺一个人的一生,甚至所有,正如狱中人所说:“关押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是无辜的。”

《肖申克的救赎》:要么忙着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更可悲的是这座监狱的魔力还在于他能完成一个人的体制化,在这里呆行几年,你会迎来你的释放,但你的肉体处于狱外,灵魂却依旧被禁锢,在社会中你无力适从,千方百计想要回去,余生就被这样摧毁。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老布,他在牢里坐50年,被释放后,反而因为不习惯外面的生活而自杀。

50年,监狱是他唯一知道的地方,在监狱,作为图书馆管理员,有一定地位,在外面只是个糟老头。

他孤身一人忍着和自己格格不入的陌生世界,忍着内心的痛苦,每晚难以入眠,做噩梦,醒时莫名恐惧,有时不知道自己生在何方?

朋友没有,循规蹈矩的生活没有,一手带大的鸟儿不见踪影。

其中,有一位叫安迪的人,因被指控杀银行家,刚入狱的人都会发出绝望的哭喊,但他没有。

在接下来的日子,逐渐拉拢自己人脉圈,在狱中站稳脚跟,日子也如鱼得水。

清静的日子不久,典狱长为了野心,利用安迪银行家身份帮他洗黑钱,把安迪提交的释放请求否决,认清现实的安迪,放弃上诉,靠自己努力,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成功越狱。

《肖申克的救赎》:要么忙着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这些高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你周围的高墙;慢慢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高墙是监狱里体制化的象征,如果把它放大,也可以说,体制化是一个社会化,你所身处的世界,有肉眼无法看见的高墙在束缚着你。

甚至,那最终的体制化,是生命中困住你内心的东西。

永远不要被体制化,失去你独一无二的个性。

《肖申克的救赎》:要么忙着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有些鸟毕竟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翼太过光辉,当它们飞走时,你会由衷庆贺它获得自由。

02:希望,人存在下去的理由

电影中,关于希望的善与恶,安迪和瑞德之间有一场“较量”。

“希望是危险的。”瑞德说。生活带给我们的教训已经够多,希望还会带来失望,对他人有所期待,常常会带来无可救药的伤害。

对于身处监牢的人来说,渴望自由和幸福,将是件令人感到绝望的事情,这之间有巨大的心理落差,有时会让人精神崩溃。

所以,你要学会对一切降低期望,以免感到失落。

但是,安迪告诉我们,恐惧会使你沦落为囚徒,而希望让你获得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要么忙着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瑞德在狱中生活三十多年,他相信自己已经成为那座监牢的一部分,即使释放出狱,他内心依然充满恐惧,对现实生活感到灰心。

瑞德去寻找那颗草场上的橡树时,前一个镜头是绿色的庄稼,而随后几个镜头,庄稼已经成熟,呈现金黄色泽。

这说明瑞德不止一次去寻找那个地方,而寻找的过程,也是心里对幸福的期盼逐渐复苏的过程。

对我而言,瑞德最终找到橡树,坐在阳光微醺的草地上读信时,那是希望开启的时刻。

那棵树藏着前往蔚蓝色墨西哥海湾的地图,那颗橡树也曾是安迪向妻子求婚的地方。

看到这里,才明白,瑞德和坐在面前的观众才是真正需要救赎的,因为都曾在生活的挫败之下丧失过勇气,抛弃了希望。

甚至,安迪用近乎20年时间挖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隧道。

《肖申克的救赎》:要么忙着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有人说,安迪能够做到这一点,得益于他丰富的学识,可是能够20年如一日,挖出一条逃跑的隧道,他依靠的不可能只是学识。

这就是像说的,成功的间断性,一夜成名都源于实在的长期奋斗。

一夜成名并非真的能在一个晚上出名。这就像安迪挖洞一样,意识到这将是一场持久战,并坚持不懈。

做你力所能及的,只要有进步就行。

一夜成名往往发生在那些努力数年才得到回报的人身上。

假如有人赠送给你关于生活的希望,请收好它,因为这是世间最好的礼物。

就像电影末尾,安迪在信中对瑞德说:“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用不消逝。”

希望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东西,一个人只有有希望才会有力量。可是拥有希望并不是容易的事。

就像瑞德和老布一样,当身处井底时,很难想象天空有多辽阔。

可是如果,你能推自己一把,让自己心中燃起希望,希望会成为你一路过关斩将,抗击命运的源泉。

03:让信念敢于越过内心的监狱,才能重获新生

时间是一把刻刀,不仅雕刻额头的皱纹,也雕刻那颗脆弱的心脏。

安迪对自己的救赎:从一开始不让自己沦陷监狱的生活,对比于和他同时入狱的胖子第一晚就受不了,到对“姐妹花”的不懈抗争,到为自己的信念而坚持写信,挖洞等。

最后在挖好隧道后一开始并不急于越狱,因为他对自己的救赎并非“越狱”而是一份对自己信念的坚持,坚持自己的清白---越狱代表了罪恶的一方,便永远没有人相信自己的清白。

最后的决然越狱其实是对自己的最终救赎--“我本无罪,我需要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要么忙着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安迪能用20年挖开瑞德认为600年都无法凿开的隧道。

当他终于爬出500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时,我们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

亮光下,我们懦弱的灵魂纷纷在安迪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

庸常生活中,似乎已经习惯按部就班,习惯了先说“那不可能!”习惯了没有奇迹,习惯了,习惯了。

可是正如《飞越疯人院》中说的那样:“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试着留住一些信念,在它们丧失殆尽之前。

它们也许无法最终实现,也许无法让我们更有意义的活着--甚至对于自己而言。

不要把自己困在内心的监狱里,时刻准备越狱吧!

他不需要用啤酒来作为自由的媒介,信念永远蜗居在他所说的那个“里面”。

他的信念就是独自囚禁2个礼拜只为给全监狱的人放一张唱片。

《肖申克的救赎》:要么忙着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他的信念就是每周一封信的要求图书馆资金坚持6年。

他的信念就是用巴掌大的鹤嘴锄挖凿墙壁坚持20年。

强者自渡,圣者渡人。

要么忙着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步履维艰的人们也许应该偶尔驻足,跳出来看看自己的模样。

人啊!倘若内心向往自由,坚定信念,怀有希望,就该策划自己的救赎。

你现在的环境或许是让你绝望的,但你可以波澜不惊地活着,因为你大可以突破、改变到最终的救赎,这可能一时半会不能完成,但那种坚定的内心定能找到一个可以安放的归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监牢   银行家   高墙   狱中   橡树   美文   隧道   监狱   信念   体制   恐惧   绝望   内心   习惯   地方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