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之“术从简,道从心”如何从0到1碾压“职业”专家?

俊峰在泽宇读书会不仅学到行之有效的读书心法,尤其是学会了如何像厉害的人一样去看书,并能学以致用。

当然啦,不管是学习还是读书,其实更多的是在考虑和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看待世界等很多方面的思维和认知发生转变,这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俊峰想跟大家聊聊“如何高效学习?”的话题。俊峰最近在攻克被逻辑思维称为“中国最会学习的人之一”,成甲老师的书籍《好好学习》。

俊峰提取了4个精华,结合案例以及成长感悟分享给你。

01

学习改变认知,你的认知资产越高,你就是C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普通人和高手到底区别在哪里?

可能大家会说:思维、种族、文化、经历、性格、以及核心价值观等等,当然大家说的以上都在理呢。

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归于一个东西:那就是认知的差别。

真的,有时我们看世界和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因为认知的不同,所看到的东西和导致的结果也不一样

《好好学习》之“术从简,道从心”如何从0到1碾压“职业”专家?

比如我们要判断一件事或者做一个决定,很大程度上先是来源于认知上的考察,然后才会做出行动。

如果一开始你的认知就是错的,那么可想而知,结果也会和自己理想中的出现很大偏差。

因为认知的不同,人们都活在两个不同的平行世界,《人类简史》中提出“想象共同体”概念,它的本质是“认知共同体”:书上是这样解释的,认知水平趋同的人,更有可能结成虚拟‘社区’,在生活方式、个人成就和社交关系中表现的更为接近。

俊峰用大白话给你解释下,就像现在互联网很多的社群,它就像一个社区,把一群认知水平趋同的人,圈在一起,比如泽宇读书会社群的伙伴在读书方面的认知大多都是趋同的,都想通过读书增加自己专业知识储备量并学以致用等等;再比如俊峰参加的写作群里,大家对于写作方面的认知都是趋同的,都想通过写作输出自己的价值或者写书,或者打造个人品牌等等。

那为什么要提高认知呢?

大家会发现,那些大神都是认知水平极高的神,泽宇教育的宇哥对吧,逻辑思维的罗胖,张泉灵等等,你会发现他们能教给别人一些本事,可以帮助你一秒钟分辨判断那些原本非常混淆和模糊的事物。

这种学习能力和分享能力是惊人的。

要想成为厉害的人,首先你的认知一定要处于C位。

那如何提高认知呢?俊峰举个栗子你就知道了。

《浪潮之巅》作者吴军老师,目前在斯坦福讲课,专业做投资,当有人想从他身上获得一些“秘籍”时,他总是很谦虚的说:“不过就是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没什么特别的。”

天呐,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方法”本身呢?

书中是这样回答的:因为这个世界太大,而我们的智慧有限。只有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的认知水平比别人多往前推进一厘米。

好了,俊峰总结下:提高认知的2个心法。

第一、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思考和提炼总结来提高认知;

第二、向认知水平比你高的大神学习,白话说就是向厉害的人“取经”来提高你的认知。

而作者成甲作为研究学习方法的专家,他最有价值之处不仅仅在于有一套自己相对完整的学习方法论,而且他本人长期在使用这套方法论进行知识产出。

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学习“学习方法”本身,还要学完要会使用,这很重要。

02

术从简,道从心,快速构建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模型和框架,掌握底层规律,瞬间碾压众多按部就班工作很久的“职业”专家

当大家读到这里时,很多人可能懵了,你说的“术从简,道从心”是什么意思呀。

别着急,俊峰结合自己的经历给你简单解释下:

“术”指的就是方法以及战略;“道”指的就是你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你坚守的原则和底线,说白一点就是你的人生哲学

举个栗子,俊峰作为策划师,那么策划的三个要素:调查、分析、定位,这就相当于书中提到的“术”,那俊峰在策划过程中所坚持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俊峰在做人做事方面所坚守的原则和底线,这些思维方式方法,形成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就相当于书中提到的“道”。

有点偏激啊,你理解了吗?哈哈。

回到开头的话题中来,成甲老师讲授的知识管理课程就是道术结合,自成体系。

老师对于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非常到位且烂熟于心,将知识管理上升哲学思考,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管理方面的人生哲学,以更高思维格局统领整个课程,在他指导下,学员可以将繁杂无序的知识迅速地梳理盘活,有效地将其系统化、立体化,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外化。

还有就是培养自己“跨界”的能力。而这是一种多角度观察的能力,多角度学习的能力,而这能力的背后是一整套的学习方法论。

所以,不断学习,重构自己的学习方法论,即使你遇到很大困难,你也会成功“跨界”,给困难和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术从简”是成甲讲述方法论的特点,没有高深复杂的套路,都是简单易行的方法,然而你要知道,要做到简单,往往是最难的。

“道从心”其实就是成甲这本书让知识产生力量,去影响和改变更多人的“道”。

《好好学习》之“术从简,道从心”如何从0到1碾压“职业”专家?

俊峰以前也是很困惑,感觉学了很多东西,当时听感觉都听懂了,可是课后就用不上或者不会用,过段时间就忘了。

那有没有能教你学习“怎么学习或者怎么高效学习”的呢?

富兰克林在自己的传记中写道:富兰克林要培养自己养成13个道德标准,采用

“集中精力一次实践一项,待一种习惯养成后,再实践另一项”的方法。为了监督自己,他便每日自省,把道德要求和自己的行为作比较,持之以恒。

所以,养成在现阶段一次只坚持做好一件事的好习惯,一项一项的去完成,接近自己的目标,每日反省总结做复盘,这样才能让知识转化,形成战斗力。

我们要把自己当作一款软件,今天的版本一定要比昨天的版本要好,明天的版本一定要比今天的版本要好

如今大家都提倡碎片化学习,但最后俊峰发现,自己学到的知识越多,就越困惑,为什么?因为我们学到的知识都是碎片化的,是单一的知识,就像是每个知识之间是脱节的,而且每一项知识都是单独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

这时我们就需要有这样一根线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给串起来,那这根“线”就是书中提到的学习模型和框架,学习的底层规律。

书中提到芒格在普世智慧演讲中提到一个关键原则:

“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原来,过去看似复杂的知识和道理,可以通过基本模型和框架给串起来,而这些框架和模型就是芒格所说的普世智慧。

书中说一切的学习和努力都有三个目标:

一是解释问题;

二是解决问题;

三是预测问题,

而没有哪个人的学习,会超过这三个范畴。

而且如何确定我们的学习是否有效?作者也给出回答:学习之后,你的行为或认知是否发生了改变。

举个很简单的栗子,如果你发现现在的自己和一年前的自己没有任何成长和改变,那么说明你这一年来的学习是无效的。

书中对知识管理的概念是: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我们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

这句话应该不难理解吧,俊峰在这里重点说说书中提到的知识管理存在着的三个维度

第一是数据管理维度,比如网上找到的文件,或者知识如何处理和分类,怎么找解决自己问题的知识或者书籍或者课程等等。

第二是信息管理维度,就是我们如何把接受的信息变成知识并加以吸收以及解决自己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我们做读书笔记、复盘、画思维导图等等。

重点就来了,第三是底层规律的维度,在这个维度,包括具体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你的认知深度。

那你的认知深度如何才够深呢?

书中说道,必须在大量具体知识积淀基础上,形成更宏观和抽象的理解,再深层次上掌握普遍规律,可以将之前学到的繁杂的知识用一根线串起来,在具体知识之外找到新的答案,将有形化无形,无形用于有形。

大白话解释就是灵活运用知识,融会贯通。

其中芒格提到的一个方法:深刻理解问题的实质,然后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规律去解决问题

俊峰举个栗子,比如来做销售,当那些不懂销售实质的人,他们在销售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问题时,他们可能都会在书中寻求答案,比如说找一些销售的书籍,但是你会发现,这些书籍并没有解决它的问题,反而让自己销售起来更加吃力。

你会发现那些厉害的销售,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他们首先会深刻理解问题实质,信任问题就解决信任问题,产品问题就解决产品问题,最重要的是他们懂的销售的实质。

三流销售做推销,二流销售卖产品,一流销售卖愿景、未来和服务。

所以,当你掌握底层规律并以此分析问题,即使是一个小白,也能瞬间超越众多按部就班工作很久的“职业”专家。

这样你也会慢慢理解,为什么“少即是多”,为什么有些知识会比另一些知识有着强大的力量。其中芒格说的普世智慧都是“临界知识”,具有“临界效应。”

当我们理解底层规律和知识管理体系中的价值后,学习就变成一个生长和创造的过程:知识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是彼此联系、相互接触,在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新的启发和新知,这时知识就开始自己的生长。

对于学习这项事情来说,自己才是最好的老师,你理解了底层规律,自己就像是一个炼丹炉:外部输入的东西,经过加工形成新的认知;而新的认知又反作用于进一步增进你对外部输入的理解,甚至用超越作者的认知来看问题。

03

践行“黄金思维圈”从为什么学习出发,将自己的学习哲学应用到生活哲学,去创造更大价值

那俊峰想问一下大家,你为什么学习?

有的人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有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有的是要找工作而学习?有的则是为了自己过上理想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学习?有的则是为了解决焦虑而学习?

想必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那成甲老师写这本书初衷就是曾经的他在学习“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困惑和迷茫,只能从不同角落收集只言片语来咀嚼思考,他发现自己过去遇到的问题,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在经历,所以他把自己的感悟和知识分享给读者,提升读者的学习效能,激发别人潜能,帮助别人的成就感以及巨大的生命热情。

所以为什么学习?其实就是在不断提升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帮助现在还在经历过去自己亲身遇到的问题的人,成就ta们自己。

举个栗子,不可能说俊峰帮助你学习,自律,俊峰本身就是不爱学习,不自律,来跟你谈学习和自律,本身就没有了意义可言,对吧。

想要教别人,首先自己要学习,因为“学是为了更好的教。”

成甲老师说了一句很让俊峰触动的话,他说写下这本书的初衷是:

“是什么曾经拯救过你,你最好就用它来更好的拯救这个世界。”

《好好学习》之“术从简,道从心”如何从0到1碾压“职业”专家?

当今时代,大多数人追求一切“唯快不破”,俊峰认为学习这件事绝对没有“速成”,尤其是在学习底层认知这件事。

坚持从底层思考,这样的习惯培养训练三年,你比有10年工作经验的人成长都要快的多

这里只讲“以慢为快”的速成法,哈哈。

04

学习和掌握“临界知识”,并产生“叠加放大效应”,让你核弹式爆发

在说“临界知识”之前,先要了解什么是知识?

比如新媒体文章是知识吗?朋友圈的广告是知识吗?一些知识付费的APP上的音频课程是知识吗?

很显然不是,这些只能算是信息,只有当你接收的某个信息,能促使你行动和做出改变,才算是知识。

如果你看了一篇知乎关于“如何高效学习”的文章,看时点头激情满满,但下来不去行动,这篇文章对你来说还是信息,这样的学习对你来说是无效的,只有你看了文章,触动了你,你去思考并且就这样做了,你读书的习惯和方法得到改变,这才算是知识。

那什么是临界知识呢?

知识和知识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知识会更加深刻地改变你的行为,比如在读书过程中你知道不能求快,一目十行地读,因此你会利用这个知识,逐字逐句地读,这就是一个有用的知识。

临界知识是指当我们的临界知识达到一定的储备量时,就会产生惊人的威力,查理芒格称之为“叠加放大效应。”

就像我们的手机电池所容纳的电量达到一定临界量时就会产生爆炸一样。

而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总结会慢慢发现,能够洞察一些规律,而通过这些规律的应用,进而预测和控制自己的未来,也会创造更大的成果。

《好好学习》之“术从简,道从心”如何从0到1碾压“职业”专家?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查理芒格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查理芒格在他的书中关于临界知识也总结很多模型,但是对于我们是很难有直接帮助,为什么?

因为只有我们真正意义上理解为什么有些知识比其它知识的影响更有决定性因素?这些知识要如何应用在怎么样的场景中才能发挥作用?

只有弄懂以上问题,我们才算得上掌握一项临界知识。

但是我们有能力自己发现和总结出属于并适合自己的临界知识,才能让这样的能力对自己产生巨大影响和改变。

最后想告诉大家,为大家提供价值码字不易,点赞,评论,转发,你一定要至少选一样啊,哈哈,俊峰也会为你带来更大价值,欢迎关注公主号【goujunfeng1996】,年轻人的成长大学,先让一部分人慢慢变富,悄悄变强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富兰克林   方法论   维度   临界   学习方法   美文   底层   认知   框架   模型   规律   思维   能力   老师   职业   方法   专家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