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想的是怎样搞钱?事实上真正厉害的人追求并实现理想

普通人想的是怎样搞钱?事实上真正厉害的人追求并实现理想


在这个物质横行的世界,很多人喊着一个口号:俺一心求财。


甚至有很多人告诉年轻人,赚钱才是最顶级的自律。


No no no ,别被误导了,事实上那些为了追求并实现理想,不断折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人,才是最顶级的自律。


前者自律的目标对象是赚钱,而后者自律的目标对象是理想、使命、做这件事的人生意义。


目标对象不同,你执行的动作步骤也会错位,导致的结果也就大了去了。


要知道,赚钱是作为一个人最基础的本能,抗住并能做成一件事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自律。


的确,来到深圳,走在大街上,随便找个人做个采访,你为何背井离乡来到深圳,ta们都异口同声的回答道:一心向钱看。


但真正厉害的创业者会回应说,我是为了实现那些年从未实现的理想而来深圳奋斗的。


是,物质确实很重要,没有物质,你的世界可能会地动山摇。但是比起物质,追求并实现理想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看来,一心搞钱的人,只适合做打工者,不适合做创业者。


为什么呢?


你会发现,在社会上抱着打工心态的人,ta们最渴望的是怎么搞钱?而抱着创业心态做事的人,ta会把收益放到第二位,带着改变世界,为社会解决问题的心态,而且ta们会时常思考,我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我做的这件事能否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两种不同心态,就会有两种不同结果。


相由心生,这个时代不缺有梦想,创业的人,大街上一抓一大把,但缺少有梦想,想创业并为之赋予特殊意义并不断追求实现理想的人。


这就是为何一心搞钱的人,却赚不到什么钱,即使赚了,也是只能赚到点小钱,不会长久。


举个例子,我在刚开始接触个人品牌创业时,很多人告诉我,你要把定位做成离钱最近的定位,可能更容易赚到钱。


的确,可以最快赚到钱,但不长久,只是暂时的。


如果你的一个定位,确实在解决社会或细分领域的一个问题,并且需要你长期在这个领域深耕,学习,甚至可能遇到很多艰难险阻,也许可能还是个不确定,但是你很清楚它的意义之大。


我希望,我们不要放弃,勇敢去选择那个不确定,最困难,不容易做的事,而不是选择去做那件容易赚钱,容易做的事去做。


如果马云在四次创业中,如果他只是带着赚钱的心态,那他在第一次,也就是1992年创立海博翻译社,第二次是1995年海外触网,创立中国黄页,第三次是1997年与外经贸部合作做网站,第四次是1999年创立阿里巴巴,在这个过程中不停赔钱,甚至赚到的钱,还不够养活自己和团队的时候,是不是要开始否定我不适合做,干脆放弃,不干了吗?


肯定不是这样的啊。


如果是这样,就不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正是马云带着赋予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抱着为社会解决问题,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理念,所以,最后他成功了。


其实,当你带着一颗改变世界,扭转自我人生,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发自内心去帮助别人,为社会解决问题的初心时,你放心,财富自然会靠近你。


先让世界变得更好,你自己才能变得更好,同样的,先让别人受益,你自然会得到馈赠。


我非常喜欢左宗棠的一句对联: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什么意思呢?


上联说的是为人方面,树立远大理想,对缘分抱着随遇而安的态度,对物质生活没有太多奢望,过简朴的生活,把握发展机会,严格要求。


下联讲的是做事方面,看问题要高瞻远瞩,不拘泥于眼前,稳重低调,临危不惧,把握正确方向,注意留有余地,心地宽容,不苛责别人。


从这幅对联中,不难看出,一个人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是否有“愿力”,也就是实现自身愿望的能力。


我最近看到一本书,名字叫《这个世界会好吗》。


是啊,这个世界会好吗?我不禁的问自己。


至于,这个世界会不会更好?我无法给出答案,但是我唯一能确定的答案就是,只要每个人都能变得更好,那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好。


教育是什么?


我的理解就是,一个生命与灵魂去影响另一个生命与灵魂。


在这本书中,梁漱溟回顾了他一生的最重要的活动,主要核心告诉我们,人一生一定会遇到的三个问题,而且这三个问题贯穿我们的一生。


那是哪三个问题呢?


第一:人与物的问题;

第二:人与人的问题;

第三:人与自己内心的问题。


而第三个问题要比前两个问题更重要。


那什么是人与物的问题呢?


想象一下,每个人每天一睁眼看见的,那就是物,人伸手摸到的,还是物,脚下踩得还是物。


的确,物质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所以,物质看淡,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一件什么样的事,完成什么样的使命,实现怎样的人生意义才是你人生最宝贵的资产。


下面说说人与人的问题,其实,人与人的问题就上升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就是你的一项资产。


人是不可能脱离人而生活下去,那要如何解决人与人相处的问题?


就要回到中国文化的源头,讲的是孝悌慈和。


在《论语》中是这样解释“孝悌”的,说的是儿子或幼辈,对父母、对长辈的尊重、顺从。慈指的是父母那边慈爱子女,慈爱幼辈。


其实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互相尊重对方。


第三个问题是人与自己内心的问题,人与自己相处的能力也非常重要,甚至要比前两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人是一切万物的中心。


有句话说的好,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那如何更好的与自己独处呢?


第一:会休息,选择适合自己的排压方式。


很多时候,会休息是一种能力,也只有会休息才能更好的工作。有时候,做销售压力很大,需要去释放与排压,并且每个人选择的方式也会不一样。


比如,在周末,小伙伴说,压力这么大,出去吃个饭,溜个弯,我会拒绝,因为我觉得这种排压方式,在浪费我的宝贵时间。


周内好好工作,晚上回来阅读写作,周六周天每天起早去挤地铁,前往深圳最大的深圳书城,看书,写作,思考与自己独处,这就是适合我的排压方式。


第二:要有边界感与原则。


其实,就是你要了解自己的边界,什么是我不能逾越的,可能对方喜欢的独处方式是吃饭,遛弯,那是对方的边界,我可能比较喜欢看书、写作,这是我的边界。


所以,我在我的边界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对方在ta的边界内选择ta自身适合的独处方式,互不超越对方边界感。


第三:掌控身体。


每天一定要抽出时间锻炼身体,让每天处于压力,身体紧绷的肢体得到放松,会提高你的精气神,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工作习惯,千万不要熬夜,因为比起事业、财富,健康才是你最贵的资产。


第四:独立思考,表里如一。


不管生活还是工作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多思考,在自己生活上,无论任何事,总是用平淡眼光看待,不要斤斤计较,去勇敢面对吧。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大胆追求并去实现理想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理想   这个世界   深圳   边界   美文   普通人   事实上   物质   厉害   心态   意义   适合   目标   能力   方式   人生   社会   工作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