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赔款约10亿美元,为日本侵华打下基础,是中日国运的分水岭

旅途中,我们与成千上万的(日本)贫苦百姓擦肩而过。他们不了解自由与奴役世界有何不同,他们所关心的,仅仅是找到更多的食物果腹、找到更暖的衣服御寒,找到更坚固的房子遮挡风雨。

——《麦克阿瑟传》

甲午赔款约10亿美元,为日本侵华打下基础,是中日国运的分水岭

日本樱花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根本目的:中国市场。

甲午战前,日本的工业发展建立在落后的农业基础之上,工业的快速发展与国内市场狭小的矛盾日益尖锐。通过自由竞争实现工业化需要较长时间,对外侵略便成了统治者的“必由之路”。正如日本史学家羽仁五郎所说:

“由于日本封建资本主义的双重榨取,日本人民大众并未从贫困的生活中摆脱出来。因此,日本资本主义不能仅仅依靠日本人民大众的购买力而形成的国内市场发展起来。于是,它一面在遭受着经济危机的威胁,一面疯狂地去控制外国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这就是中日战争的根本原因。”

甲午赔款约10亿美元,为日本侵华打下基础,是中日国运的分水岭

甲午战争前的日本现状

中国赔款为日本近代化提供了全部资金

甲午战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被打断,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而日本则借助清政府赔款,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跨越式发展。

日本共得到3亿5800多万日元,约10亿美元,是当时日本财政支出的4倍多

甲午战争中日本的军费支出为2亿日元,赔款相当于日本甲午战争中军费支出的179%。

甲午赔款约10亿美元,为日本侵华打下基础,是中日国运的分水岭

《马关条约》原件

再具体一点,这笔赔款:

•是1894 年日本财政支出总额78000000日元的4.6倍;

•是日本内外债267800000日元的1.3倍;

•是1893年日本进口总额87597000日元的4.1倍;

•是1894年日企资本总额249763000日元的1.4倍;

•是1893 年日本货币发行总额230545 000日元的1.6 倍;

•是1893年日本银行存款总额111800000日元的3.2倍。

这样一笔巨款,为当时只有4000万人口的日本,提供了近代化所需的全部资金,使日本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甲午赔款约10亿美元,为日本侵华打下基础,是中日国运的分水岭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士兵

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战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最大的困难是大量资本积累在少数资本家手里。当时,日本通过榨取农民劳动果实的70%以上,作为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并极力压榨工人工资,尤其是女工,她们的工资仅为当时英国女工最低工资的10%。

战前日本国库资金最多不超过0.8亿日元,中国的赔款等于日本国库年收入的5倍!

当时日本财政界名人井上说到:

在获得这个赔款以前,日本的财政官厅从未谈到过数万万元的大数字。(当时日本)国库收入仅达八千万日元。因此,三亿五千万日元巨款流入国内,在朝在野的人都认为是无尽的财富。国营也好,私营也好,各方面都因此实行大大的扩张了。

通过甲午战争,日本资本家阶级不仅扩展了市场,而且直接从中国掠得一笔巨资,大大地加快了经济近代化的速度。

甲午赔款约10亿美元,为日本侵华打下基础,是中日国运的分水岭

被日军俘虏的清兵

赔款使用——“战后财政十年计划"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巨额赔款,日本政府制定了“战后财政十年计划”。简单地说,就是如何在10年内把这笔赔款高效地用完。

1894 年日本财政支出仅为8000万日元,1895 年就达到1亿5000多万,翻了近一倍,1897年增加至2亿500多万, 1899年达到3亿9000多万。

仅5年的时间,日本财政支出就增加了5倍!

甲午赔款约10亿美元,为日本侵华打下基础,是中日国运的分水岭

清兵合影

1.军备方面:占赔款总额的85%,使日本迅速成为军事强国

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现役兵力为12.3万人。甲午战争过程中,日本动员兵力达240616人。甲午战争结束时,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排水量6.2万余吨,与中国保存的广东、福建水师差不多。

“三国干涉还辽”后,日本制定了打败俄国远东军队的扩军计划,将师团的建制翻了一番,即由6个师团增加至12个师团,并迅速扩建炮兵和骑兵,使日本真正成为近代化军队。

1887年至1893年,军费在日本的财政开支中所占的比例不到30% ,甲午战后,出于“强兵”打败中国而大获“战果”的刺激等原因,日本军费开支“扶摇直上”,战后10年间达到了国家财政收支的50%左右。

据统计,到1902年,日本花在军费上的赔款已多达3.05亿日元,占赔款总额的85%。

具体包括

(1)5700万日元用于扩充陆军;

(2)1亿3900万日元用于扩充海军;

(3)7900万日元用在临时军事费上;

(4)3000万日元用于军舰水雷艇补充基金。

赔款的85%用于扩充军备,使日本迅速成为世界军事强国、亚洲第一强国。

甲午赔款约10亿美元,为日本侵华打下基础,是中日国运的分水岭

清兵尸横遍野

2.经济上:中日经济实力反转,日本经济向前跳跃了数十年

甲午战前,日本的重工业还比较薄弱,钢铁、煤、铜、煤油和机器制造的产量甚至不如中国。轻工业更不用说。

战前,日本工业资本约7000万日元,银行资本约9000万日元,年均进口额为1.7亿日元,年均出口额为9000万日元,年均财政收入为8000万日元。

战前,日本除了进口额和中国差不多外,其他都不去中国。

战前,日本总体经济实力不如中国。

甲午战争后,日本的公司数量增长了2.1倍,出口额增长了1.5倍。

1892 年,日本工厂有2767家,到了1896年,数量增加到7640家。

1893年,日本共有703家银行,资本约为1亿1000万日元,1898年,增加到了1752家,资本共计3亿8000万8元,差不多翻了两倍。

除此之外,日本将赔款的一部分还被用于兴建国营八幡钢铁厂及改善铁道和通讯设施,以及在台湾的殖民地经营,总额为2574万日元,直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赔款直接促使日本经济向前跳跃了数十年。

甲午赔款约10亿美元,为日本侵华打下基础,是中日国运的分水岭

裕仁天皇全家

3.教育上:利用赔款,消灭了文盲,成为教育大国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的近代化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日本将赔款中的1000万日元及其利息充作发展普通教育的补助费。这笔资金只占赔款金额的不到3%,但这笔钱相当于日本全国70万选民1年缴纳的税金,而1890年全国有选举权者仅45万人。在1905年日俄战争中,这笔资金被政府挪用为军费,战后归还了一部分。不过,这笔资金还是极大地推动了日本义务教育的发展。

当时,日本举国上下都认为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胜利,是教育作用的结果。

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日本的近代教育迅猛发展,如学龄儿童就学率,1893年为58. 7% ,1896年为64. 2%,1900年为81. 5%,到了1912年已达到98. 2% ,几乎完全消灭了文盲。

到了大正时代(1912~ 1926年),日本已完全称得上是经济强国和教育大国了。

•其他用途:拨给皇室挥霍2000万日元。

甲午赔款约10亿美元,为日本侵华打下基础,是中日国运的分水岭

甲午战争前的日本现状

日本对赔款“举国欢心”

日本前外务大臣井上馨“自豪”地说:

“在这笔赔款以前,日本财政部门根本料想不到会有好几亿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地富裕。”

甲午赔款约10亿美元,为日本侵华打下基础,是中日国运的分水岭

甲午战争前的日本民众

中国赔款为日本日后称霸东亚、入侵中国奠定了基础

日本利用中国的赔款实现了经济、军事和教育的跳跃式发展,进一步刺激了它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为日本称霸东亚,以及1931年大举侵华打下了基础。

甲午赔款约10美元,是中日国运的分水岭!

甲午赔款约10亿美元,为日本侵华打下基础,是中日国运的分水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甲午   甲午战争   清兵   国运   师团   军费   分水岭   日本   战前   战后   日元   强国   资本主义   美文   中国   总额   中日   资本   资金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