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解放战争进程的科学预判,勾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根据国共力量的此消彼长,人民群众的动员情况,土地改革的进展,以及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等各种因素,制定了科学的战争时间表,并根据形势的瞬息万变,适时进行修正,指导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毛泽东对解放战争进程的科学预判,勾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1、做好长期战争、持久战争的准备

1946年夏,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毛泽东预估到解放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争、长期战争。1946 年6月26日,毛泽东在一封电文中指出:“为应付长期连续作战,你们应准备动员并适当使用自己的各项后备力量,一切作长期打算。”

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当时国共力量对比的综合考量: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实力强大:

(1)拥有430多万军队;

(2)美国的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

(3)占据着3亿多人口的广大地区;

(4)控制着全国所有的大城市,以及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民解放军“势单力薄”:

•军队人数只有120多万,不到国民党军的三分之一;

•装备还是抗战时期的小米加步枪;

•解放区人口只有1.3亿多, 不到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没有任何外援(这时期,苏联援助的对象是蒋介石国民党)。

国共之间的兵力是3.4:1。

因此毛泽东认为人民军队必须做好持久战争的准备。如何长期作战呢?

毛泽东认为:

在军事上,我们对“若干地方,若干城市的暂时放弃,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由此,毛泽东制定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

在经济上,要求“必须作持久打算。必须十分节省地使用我们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力戒浪费”,要“依靠自力更生,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战争刚开始,国共的真正实力尚布清楚,毛泽东没有提出具体的战争时间表。

毛泽东对解放战争进程的科学预判,勾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三年、五年到十年、十五年”

1946年11月18日,毛泽东在一份党内指示中首次使用“人民解放战争”,代替了之前的“自卫战争”。

1946年11月21日,毛泽东在延安枣园同刘少奇和周恩来谈话,他说到:“蒋介石的攻势是可能战胜的,经过半年到一年,消灭他七八十个旅,停止他的进攻,开始反攻,把他在美国援助下七八年积蓄,一年内打破,达到两党平衡。达到了平衡,就很容易超过。……消灭他七十五个旅以后,美国还会加强援助,新的困难又会来。因此,不但要准备三年到五年,还要准备十年,到十五年。”可以看出,毛泽东这里所说的三年、五年到十年、十五年,并非一个精确的时间概念,仍然是“持久战争”的另一种说法。

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有效抵御国民党进攻呢?毛泽东认为:

1.在军事上,继续坚持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加强炮兵和工兵建设。

2.在巩固解放区方面,大力发展农业和工业生产,厉行节约,特别是在尚未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区(三分之一),放手发动群众,实现“耕者有其田”,迎接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毛泽东对解放战争进程的科学预判,勾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五年左右”

1947年3月,国民党以25万兵力向中共“神经中枢”延安发动重点进攻。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巨大,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放弃延安。西北野战兵团遵照中央的指示,运用“蘑菇”战术,先后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的胜利,即著名的“三战三捷”。华东野战军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在其他战场上,人民解放军也开始局部反攻。

在毛泽东及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到1947年6月,国民党军队的兵力下降至373万人。与之相反的是,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增至195万人,双方兵力对比已降为1.9:1。人民解放军还缴获了敌人的大批武器,装备有所改善,战斗力明显提高。

毛泽东科学分析了战争的形势,决定以新的态势跨入解放战争的第二个阶段,即由“自卫”防御转向进攻。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同时,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全国形势正朝着有利于我方的方向发展。毛泽东估计战争的进程可能要缩短。

1947年7月21日至23日,在“小河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对蒋介石的斗争用五年时间来解决,现在不公开讲出来,还是准备长期作战,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

1948年3月20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通报提出:“五年左右(1946年7月算起)消灭国民党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首次向党内提出了五年打倒国民党的时间表。

按照”五年”战争的估计,毛泽东计划在1951年6月左右推翻蒋介石反动统治。

毛泽东对解放战争进程的科学预判,勾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三年半左右”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国共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改变。国民党总兵力由战争之初的430万下降到365万,能用于一线的机动兵力仅为170万人,且被分割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5个战场上,极度分散,无法进行相互配合。同时国统区的经济濒临崩溃。

反观人民解放军,兵力由战争之初的127万上升到了280万,装备也有了明显改善。解放区空前扩大,土改稳步推进,生产发展迅速,民主统一战线更加巩固。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攻克济南,拉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军据守大城市进行顽抗的信心。

随后,毛泽东及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抓住战机,因势利导,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敲响了国民党灭亡的丧钟。

11月,辽沈战役获得胜利后,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第一次超过了国民党军。国民党军队已不足300万,人民解放军则增至300余万人,在总兵力上第一次超过了蒋介石的军队。

辽沈战役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是解放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142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共计154万余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宣告全线崩溃,总兵力已下降至204万人,能用于作战的仅为146万人。人民解放军总兵则达400万人,装备得到巨大改善,士气空前高涨,各解放区已联成一片,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根据形势的变化,1948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中指出:“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由此,毛泽东对解放战争的时间估算由五年左右缩短到三年半左右,即在1949年底左右推翻国民党反动派。

毛泽东对解放战争进程的科学预判,勾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国民党统治覆灭,解放战争提前两年胜利

1948年 12月30日,毛泽东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强调“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会上指出在辽沈、淮海、平津三战役以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移到城市,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指挥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在解放军摧枯拉朽的攻势面前,敌人长江防线被迅速突破。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毛泽东对解放战争进程的科学预判,勾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毛泽东对解放战争的时间估计带给我们的思考:

(1)作好长期战争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不作持久战争、长期战争的准备,是不可能打败敌人的。

(2)根据形势变化,实事求是地制定战争时间表,指导战争的推进

《礼记•中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军队领袖需要制定战争计划,来统一全军思想,形成共同目标,激发军民内在动力。战争时间表是战争计划的重要内容,他对整个军队的思想统一、目标统一有着重要影响。

毛泽东对解放战争进程的科学预判,勾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3)正确的领导指挥可缩短战争的进程

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制定了打败国民党的方针和政策:

•政治上,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军事上,不计一城一池的得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运动战和游击战相结合等;

•经济上,进行土地改革,发展生产,做好战争的物质准备。

毛泽东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适时制定和调整战争时间表,加快了战争的进程,最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使亿万人民翻了身,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1949年解放战争提前两年胜利。历史的进程见证了毛泽东的深谋远虑,以及高瞻远瞩的科学预见。毛泽东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和聪明睿智,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勾画了一幅人类战争史上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画卷。


参考资料:

《毛泽东选集》第4卷

《毛泽东年谱》下卷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三卷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解放战争   辽沈   人民解放军   中共中央   野战军   解放区   国共   作战   波澜壮阔   画卷   兵力   史诗   时间表   国民党   美文   战役   进程   形势   力量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