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需有法,看毛泽东如何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

毛泽东:

一天不读(书)是缺点,三天不读是错误!


读书需有法,看毛泽东如何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

毛主席10万藏书进驻中央档案馆

1995年,正值毛泽东主席逝世40周年之际,中央档案馆专门腾出了400多平方米的库房,按照毛主席中南海丰泽园书房的原貌排列,真实还原了毛主席书房的样貌。

•毛主席的藏书有多少?

据毛主席的最后一位秘书张玉凤介绍,毛主席的藏书就像是一个中小型的图书馆,书籍种类多达1万余种,数量超过了10万册。很多是他青年时期保留下来的,这些书早已泛黄,字迹已模糊,但毛主席依然视如珍宝,舍不得扔掉,它们伴随着毛主席走完了一生。

读书需有法,看毛泽东如何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

•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

1936年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红军时,对毛泽东嗜书如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

后来,面对埃德加•斯诺,毛泽东回忆起在长沙7年的求学时光,关于那几年的生活费用的分配,他说到:

“总共只用了一百六十块钱——里面包括我许多次的报名费!在这笔钱里,想必有三分之一花在报纸上,因为订阅费是每月一元。我常常在报摊买书、买杂志。我父亲责骂我浪费,他说这是把钱挥霍在废纸上。可是我养成了读报的习惯,从1911年到1927年我上井冈山为止,我从来没有中断过阅读北京、上海和湖南的日报。”

嗜书如命应该就是这样的。

读书需有法,看毛泽东如何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

建国后,生活条件有所提升,每次出差,毛主席都会提前列好书单,吩咐身边工作人员按照书单准备好书籍,每次少则几箱,多则二三十箱。

就像毛主席在延安时说的:

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

毛主席逝世后,“毛泽东热”一直持续不绝。要求阅读毛主席藏书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对毛主席的读书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读书需有法,看毛泽东如何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

读“破”了的《资治通鉴》

毛泽东对《资治通鉴》爱不释手,常常向别人推荐,他曾说过自己读了“一十七遍,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

1912年19岁的毛泽东报考了湖南省立高等中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在这所学校里,他从国文教员胡汝霖那里借到一部《御批通鉴辑览》。从此以后,毛泽东对《资治通鉴》兴趣终生不衰,一直伴随着他离开人世。

读书需有法,看毛泽东如何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

1945年冬他对史学家吴晗说:

《 资治 通鉴 》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华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毛泽东认为:《资治通鉴》最重要的是它突出了历代兴衰治乱之根本所在。

为了方便阅读,他一边读一边做标点符号。

后来因为工作繁忙,毛主席就将做标点符号的工作交给了历史学家吴晗。

为此,由吴晗牵头,专门成立了标点《资治通鉴》委员会,后又成立了校对小组。1956 年他们顺利完成了毛泽东交给的任务,并由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他们的标点本。

读书需有法,看毛泽东如何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

毛主席在书中留下了大量的批注和圈点。如他非常欣赏五代名将李存勖:“若其不济,当聚吾家于魏宫而焚之”,赞叹李存勖破釜沉舟的勇气,并批注道:“生子当如李亚子。”

毛主席最感兴趣的是书中的战争内容,他说过:

《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它要帮助统治阶级统治,靠什么?能靠文化?靠作诗写文章吗?古人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看古人说少了,光靠秀才,三十年、三百年也不成噢。


读书需有法,看毛泽东如何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

1936年毛泽东在其军事理论著作《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中,讲到战略退却和战略防御时指出:

“中国战史上合此原则而取胜的实例是非常之多的。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1938年他在《论持久之战》中,为了说明战略战术指挥会直接影响战争结局,列举出上述六个战例,并加上了晋楚城濮之战、韩信破赵之战。他认为这些战役:

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主动。

这些战例,在《资治通鉴》中都有精彩的描述。

读书需有法,看毛泽东如何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

除了善于总结战争制胜的经验,他也十分注意吸取战争失败的教训。

当阅读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错用马谡,致使街亭失守,直接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内容时,毛主席批注道:

初战亮宜自临阵。

即毛主席认为诸葛亮作为最高统帅,对于北伐的重大军事行动,应当亲临前线坐镇,短短几个字彰显了毛泽东伟大的军事思想及敏锐的洞察力。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因为粮草用尽不得不退军,退军时以伏兵击退曹魏追兵,读到这部分内容时毛主席批注道:

自街亭败后,每出,亮必在军。

即诸葛亮吸取了街亭失守的教训,因而此后的北伐行动,他都亲临前线军坐镇指挥。

读书需有法,看毛泽东如何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

不过,诸葛亮北伐过程中,什么事都管,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对此,毛主席不认同,他认为统帅只抓重大战略,其他事情交给前线去做,即所谓“大权独揽,小权分散”。毛主席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如此做的,并最终取得成功。

可见,毛主席非常善于读书,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将历史知识内化,为己所用。

读书需有法,看毛泽东如何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

晚年的时候,在同工作人员谈话时,毛主席曾评论司马光为什么要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是因为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他解释到:

这年,周天子命韩、赵、魏三家为诸候,这一承认不要紧,使原先的三家分晋由不合法变为合法的了,司马光认为这是周室衰落的关键,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选择这件事为《资治通鉴》的首篇,这是开宗明义,与《资治通鉴》的书名完全切题。下边做的不合法,上面还承认,看来这个周天子没有原则,没有是非,无是无非,当然非乱不可。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任何国家都是一样,你上面敢胡来,下面凭什么老老实实,这叫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毛主席的床头始终放着一 部《资治通鉴》,他反复看,已经翻破了,不少页面用透明胶条粘着,书上留下了许多阅读的痕迹。

读书需有法,看毛泽东如何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

批注最多的书籍:《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我国一部纪传体史书合集,是毛主席必读的史书之一,也是他批注最多的书籍。

《二十四史》上的毛主席批注,为我们研究毛主席的世界观、哲学观和思想真谛提供了最为直接而珍贵的史料。

毛主席通读了《二十四史》,对有些史册或篇章研读了多遍,并写下大量批注。其中,批注最多的是《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和《明史》。而在有些书上,毛主席则一字未留,这说明他不感兴趣。

读书需有法,看毛泽东如何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

1952年毛主席吩咐工作人员为他购置了一部大字本《二十四史》,书上留下了他不同颜色的笔迹,以及不同阅读时间的记录。阅读时,他做了大量的标点和有关地名、人物的标记。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分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有关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这些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关于《新唐书•姚崇传》,毛泽东写道:“如此简单明了的十条政治纲领,古今少见。”

读书需有法,看毛泽东如何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

2.读到《魏书•张鲁传》时他写道:

“历代都有大小规模不同的众多的农民革命斗争,其性质当然与现在马克思主义革命运动根本不同,但有相同的一点,就是极端贫苦农民广大阶层梦想平等、自由、摆脱贫困,丰衣足食。”

“我国从汉末到今一千多年, 情况如天地悬隔。但是从几点看起来。例如,贫民、下中农的一穷二白,还有某些相似。”

“中国从秦末陈涉大泽乡群众暴动起,到清末义和拳运动止,二千年中,大规模的农民革命运动,几乎没有停止过。同全世界一样,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

后来,他还把这段批语印给参加会议的同志们作为学习材料。

读书需有法,看毛泽东如何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

3.关于农民起义,毛主席写到: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1959年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毛主席向党的高级干部推荐了《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并由此谈到党的领导干部工作方法上要多谋善断,留有余地。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谈话引经据典,生气盎然,充满智慧,离不开他熟读历史,并从历史中总结出自己独特的智慧。

1996年7月中央档案出版社,出版了线装影印版本《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约4000万字,几乎保存了毛泽东批注的原貌。

1997年10月,中央领导同志访问美国,把《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作为礼物,送给了美国哈佛大学。

读书需有法,看毛泽东如何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

启示

毛泽东酷爱读书,他曾说过:

“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即便在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也不忘读书。建国后,他外出时,总是开着书单让工作人员整理好几箱书带着出去。直到晚年视力下降,他仍在坚持让身边工作人员读书给他听。真是活到老,读到老

读书需有法,看毛泽东如何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

毛主席留给我们的读书方法

毛泽东酷爱读书,而且善于读书:

1)圈点勾画,记述心得;

(2)反复阅读,系统钻研;

(3)多方涉猎,广收博览;

(4)融合自己的思考,学思结合;

(5)品评历史,臧否人物,批判总结历史经验,吸收先进文化知识,使书尽为我所用。

读书需有法,看毛泽东如何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

毛主席一生取得的伟大成就,源自他丰富的知识文化,归根结底来源于他热爱读书、善于读书!

有人曾说过:

绝对地读书,绝对地收益;绝对地不读书,绝对地放弃机遇。

21世纪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变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即财富,“求知”即“求生”

读书需有法,看毛泽东如何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

因此,可以说21世纪是读书竞争的时代

读书是成本最小、最有效的人生投资。与书为友,方能立足竞争,求得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资治通鉴   革命战争   通鉴   街亭   书单   标点   美国   美文   藏书   中国   善于   工作人员   农民   战争   知识   历史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