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读幼儿园,可比今天苦多了

吴寄萍认为:

“自周秦直至明清二千年中间,私塾皆有不断的活动。”“历代大儒没有一个不是私塾出身,同时没有一个不曾当过塾师我敢说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繁衍私塾要算是中国文化的播种者。”

中国私塾教育自先秦时期就产生了,从宋元时期开始走向到繁盛。

古代读幼儿园,可比今天苦多了

我国古代私塾教学一般分为两级,初级的叫蒙馆,专门教授儿童,属于启蒙教育,教授一些基本常识;高级的则叫经馆,专门教授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学习内容较难,主要研读儒家经典和进行作文(制艺)训练。今天我们从蒙馆的学习内容,一起看一下古代的启蒙教育是什么样子的。

学制分两段,由易到难

古代蒙馆学习内容分为两段,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第一段学习内容较为简单,包括识字、习字和算术三部分。

蒙师的“学历”相对较低,只要懂得文墨就可以了,要求不算太高,如果获得过功名,再好不过了。

古代读幼儿园,可比今天苦多了

“幼师”学历要求低,但是很累

蒙师的“学历”要求虽然不高,但教授的内容比较杂,难度并不低,就像今天的幼师一样:一方面要教会儿童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另一方面还要教授儒家经典,为将来接受经馆教育,参加科举考试打下基础。

古代读幼儿园,可比今天苦多了

启蒙教材很丰富

宋代开始,启蒙教材无论是类型,还是样式都进入繁荣期。具体的启蒙教材有一下几种。

(1)识字方面:《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传世佳作;

(2)读经方面:朱熹所订“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到了明清时期,我国启蒙教材著作更加丰富:

•识字方面包括:明朝李登的《正字千文》、《六书指南》,清朝何桂珍的《训蒙千字文》;

•阅读方面:明朝萧良有的《龙文鞭影》,程登吉的《幼学须知》,清朝邹圣脉的《幼学琼林》,以及《日记故事》、《书言故事》等。

古代读幼儿园,可比今天苦多了

说完启蒙“教材”,再来看作息时间和识字方法

进入蒙馆后,所有儿童先先是识字和练习写字,之后再作文和读诵经书。

刚刚进蒙馆的儿童,上午识字,读诵“三百千”。下午练习写字,这个环节较为复杂:

第一步:“把笔”,即由塾师手把手地教学生汉字的基本笔划(点、横、竖、撇、捺、弯勾),俗称运笔。

第二步:描红纸,塾师将印有红色楷体字的习字纸,发给学生,学生用毛笔临摹。

第三步:影格,学生将习字纸覆盖在写字垫或模型字上影写。

第四步:临抬头,塾师在习字本的各行第一格写一个字,学生照着临摹。

第五步:临帖,即学生照着字帖临摹。

可以看出,五个步骤循序渐进,好多识字的方法沿用至今。

同时,写字时严格规范,握笔有四要:虚、圆、正、紧写字有四法:横轻坚直,少粗多密,勾短点圆,空匀横直

古代读幼儿园,可比今天苦多了

最难的是写作文

当学生识字上千后,就开始练习作文。顺序是这样的:

先从最简单的组词、对对子开始,再到较难的写诗、写作文。对对子从一个字到多个字,写诗从五言绝句到七言绝句,最再到律诗。

提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作文教学从模仿入手,讲究锤字、练句、布局、谋篇,起承转合。

古代读幼儿园,可比今天苦多了

明末清初大文学家金圣叹的启蒙教育:

“吾年十岁,方入乡塾。随例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书,意悟如也。每与同塾儿窃作是语:“不知习此将何为者?”又窥见大人彻夜吟诵,其意乐甚,殊不知其何所得乐;又不知尽天下书当有几许,其中皆何所言,不雷同耳尸如是之事,总未能明于心。”

古代读幼儿园,可比今天苦多了

结语

启蒙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开始,也是古代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宋元之后的书法家、文学家等几乎都接受私塾教育,正是私塾教育时期打下的良好基础,直接影响着他们日后的成长。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古代的私塾教育培养了一代代风流人物。

自古以来,启蒙教育是所有人成才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甚至可以说启蒙教育的质量影响着一个国家的人才储备,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孟子   儒家   塾师   论语   明朝   古代   启蒙教育   私塾   循序渐进   美文   幼儿园   时期   教授   教材   儿童   内容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