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逝世,外媒眼中毛泽东的功绩有哪些

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1976年9月19日,即毛主席刚去世的第10天,评价到:“他(毛主席)是中国的心脏和发动机,………他是本世纪的巨人之一,他改造了中国,从而改变了亚洲和世界历史的进程。”作为“邻居”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对毛主席的一生给了高度的评价,体现了他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以及毛主席的世界影响力。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主席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作为时代巨人,毛主席的离世,让全世界人民感到震惊、遗憾和难过,似乎这一切来得太突然,让所有人毫无准备。很多人伤心难过,甚至感到迷茫。毛主席逝世后,各国的媒体、政要及学者是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毛主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究竟有多大?

毛泽东逝世,外媒眼中毛泽东的功绩有哪些

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毛主席:新中国的缔造者,带领中国人民打败了帝国主义侵略,赢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

1976年9月10日,即毛主席逝世后的第1天,美国《华盛顿邮报》就评论到:“毛泽东领导的民族革命使中国从外国侵略者和外国影响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他领导的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使共产党在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里掌握了政权,他领导的工业革命促使这个极端落后的国家进入了核时代。没有任何一个人比这位具有专一的思想和多方面的才能的人在更长时期内具有更广泛和更深刻的影响。”

争取民族独立,是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多少仁人志士梦寐以求,并为之终身奋斗的的志向,从梁启超、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李大钊到孙中山、胡适等,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奋斗了一生,并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因为自身和历史的局限性,他们都没有成功。

毛主席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建立了新中国,获得了民族独立,完成了先辈为了的夙愿。这样的历史功绩再怎么颂扬都不为过。

此外,文章还写到:“毛泽东是诗人、革命的战略家、政治组织者和理论家、军人兼外交家、一个国家的缔造者和一个民族的塑造者。他活动在宽广的舞台上,为了在时机成熟的历史性时刻实现巨大的理想,他集结了巨大的力量,唤起了一个伟大民族的精力。”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伟大的诗人、理论家和外交家,他的智慧是非凡的,这些精深而博大的智慧是他留给我们及世界的宝贵的财富。

毛泽东逝世,外媒眼中毛泽东的功绩有哪些

“紫石英号”事件,展现了毛主席维护国家主权的勇气和决心

毛主席:他身上的艰苦奋斗、不畏强敌、自力更生的品质,将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源泉

毛主席将亿万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并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不畏艰险不惧霸权,使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大国、世界尊重的大国。这些品质并不会因为毛主席的逝世而消失,反而已注入中华民族的血液里面,成为无数接班人的精神财富,指引中国人民走向复兴。

从抗美援朝战争,到珍宝岛冲突,再到越南自卫反击战和中印边境冲突,毛主席从不畏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他国挑衅,坚决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这样的决心和勇气是近代中国所有“领袖”都不曾有过的。这样的精神也是西方国家最惧怕和最受人尊敬的。正如1976年9月15日,《南德意志报》评价的那样:“毛泽东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四千年的命运史上,因为他把人类的四分之一重新变成一个统一和骄傲的民族,这个民族对世界未来的影响超过有些人今天所能想象的程度。”毛主席已离开我们,但他身上的精神品质将永垂不朽。

毛泽东逝世,外媒眼中毛泽东的功绩有哪些

毛主席与女儿李讷,毛主席育有10个子女,为革命奉献了7个

毛主席:解决了几千年来未曾解决的温饱问题、住所问题和健康问题

温饱问题、住所问题和健康问题,一直是近代中国老百姓最渴望、最迫切的三大问题。而这三大涉及民生的问题,最终是毛主席带领人民实现的。毛主席逝世后,原西德基督教社会联盟主义施特劳斯高度评价了毛主席的一生,他总结了毛主席的三大功绩,其中前两个就是温饱问题、住所问题和疾病问题,他是这样评论的:“如果人们把他(毛主席)看作是新中国这个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缔造者,那么这种评价不算太高。毛泽东把一个几十年来一直动乱不安、饱尝最严酷战争、灾难深重的中国引进了新的时代。……毛泽东成功地把他的国家,一个四分五裂、为外国列强所左右的中国,不仅从政治上统一了起来, 而且还使它摆脱了饥饿。……人们都有房子住,丰衣足食,如果人们把这些情况同过去的情况作一比较,这确实是一项很大的成就。………毛泽东的第二大功绩是通过按照他的设想改造中国的政策消灭了瘟疫和流行病一—如果人们回想 一下以前几十年的痛苦情景,那么这同样也是一项巨大的成就。”

回望历史,中国近代无论是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还是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都没有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土地问题、住房问题和健康问题,这也是他们失败的根源,因为他们没有获得民心。而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心系群众,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淮海战役是580多万人民群众用88万辆小推车推出来的”,就是最好的例证。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数次土地改革(革命),将土地分给了农民,使农民有了土地、有了自己真正的粮食,解决了几千年来的温饱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从1950年起,全国相继开展了春季防疫运动、爱国卫生运动。1956年,全国卫生机构总数增加到10.7万多个,卫生防疫站1464个,妇幼保健所站4564个。建国前人均寿命只有35岁,到1957年,就增加到了57岁。这样的历史功绩是极其伟大的。

毛泽东逝世,外媒眼中毛泽东的功绩有哪些

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人民分到了土地

毛主席:消除文盲,使国民文化素质大幅提升

新中国成立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扫除文盲运动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人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文化的热潮中。从1949年到1964年的十几年中,先后有近一亿中国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196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 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从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了52%。如此大规模并卓有成效的扫盲运动,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农民身处中国古代、中国近代的底层,能够写名字、会算数、读书识字,一直是他们的最高追求。没有人一辈子想作一个“无知”的人。大部分老百姓都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是古人们未曾想过的事。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这样几千年未曾实现过的宏伟的目标。这样的功绩是很伟大的。

毛泽东逝世,外媒眼中毛泽东的功绩有哪些

近代以来中国成人识字率变化图

毛主席:重塑了“国民性”,使中国人民在世界面前真正地自信起来

近代以来,中国人一直倍受歧视,鸦片战争后被称为“东亚病夫”,抗日战争时期被称为“支那人”,西方哲学家罗素到中国后评价中国人“贫穷、自私和冷漠”等等,中国人始终抬不起头,始终被人歧视。部分中国人要么自卑自贱,要么背叛国家、崇洋媚外。

一个国家的兴起和发展首先要有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而民族认同感来源于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不仅是腿上站起来,更是民族精神的“站起来”。就像施特劳斯评价的那样:“而他最大的功绩无疑是,………使8亿人民又获得了在独立自主思想基础上的对内对外的政治自信心。”

有了民族自信心,新中国开始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样的历史功绩,是罕有而伟大的!

毛泽东逝世,外媒眼中毛泽东的功绩有哪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现了中国的自信和强大

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成为世界工业大国,赢得世界的尊重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莫里斯•迈斯纳,是毛主席的“粉丝”,一生对毛主席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在其名著《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中,他评价到:“毛泽东时代是中国现代工业革命的时代,50年代初期,中国从比比利时还要弱小的工业起步,到毛泽东时代结束时,长期以来被耻笑为“东亚病夫"的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前6位最大的工业国家之列。……考虑到中国的经济成就几乎是在毫无外来援助和支持的情况下由中国人民独立取得的,因而这种成就格外引人注目。除了苏联在50年代提供的有限的援助(到60年代中期中国及时偿还了这笔费用及债务)外,毛泽东主义的工业化是在没有外国贷款和投资的情况下进行的。直到70年代末期前,中国一直处于一个对它怀有敌意的国际环境中,在实际上的闭关自守的条件下,中国不得不奉行一度被奉为神圣的“自力更生”原则。在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在发展中的国家里,中国是惟一个既无外债又无国内通货膨胀的国家。……共产党革命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民带来了物质上和社会上的利益。”

“靠山山会倒”,自力更生一直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困难局势下,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使中国走向了工业化,成为令世界尊敬的国家。从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石油自给、青藏铁路、到“两弹一星”等,都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出来的。这样的成就,我们值得永远怀念和感激!

毛泽东逝世,外媒眼中毛泽东的功绩有哪些

“一五计划”,新中国工业化的“奠基之作”

毛主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1976年9月12日,即毛主席逝世后的第3天,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副教授费理察,就在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发表文章,他评价到:“首先毛不仅是中国人的一个伟大领袖和举世无双的马列主义者,他也是个世界历史性的人物,很可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领导人。……使毛的一生具有这样丰富意义的,就在于他比和他同时的几乎任何人都了解中国和世界的事态发展。……实际上,毛的一生最突出的正是他具有这种不可分开的双重能力,他既能灵活而有效地运用马列主义去认识他所生活的世界,又能反复鼓励大家根据试验来制定中国的办法,以使世界朝着共产主义的最终理想改变。因此,强调毛的马列主义并不是要证明他思想体系的来源,而是要说明,毛以革命的马列主义者看待自己。这是对的,因此他能用马列主义的眼光来看世界。”

近代,当所有人都赶赴欧美探索救国救民方案的时候,毛主席则留了下来,继续了解中国,并身体力行,走访了中国农村的大街小巷,与农民深入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和疾苦。毛主席一生只走出过国门两次,一次是1949年,另一次是1957年,两次都只是短暂地在苏联停留。他将自己一生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了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民生疾苦上,使得他成为了真正的“中国通”,他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国家。同时,从1918年11月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开始,毛主席逐渐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既是“中国通”,又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使得毛主席将中国国情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很好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诸多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如“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游击战十六字方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持久战”、“全民族抗战”、“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最终汇成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体系。

可以说,毛主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推向了新的高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胜利的根本指导思想。

毛泽东逝世,外媒眼中毛泽东的功绩有哪些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毛主席:推动了人类民族独立运动,成为了第三世界人民的榜样和导师

毛主席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中国,更波及世界,成为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领袖和导师。

当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传到非洲后,非洲各国无不痛心疾首。1976年9月11日,即毛主席逝世后的第二天,索马里《十月之星报》写到:“毛主席著作已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民解放运动的武器。毛泽东以他与殖民主义作斗争而闻名。他是写了许多关于革命科学和社会主义的著作的导师之一。”

毛主席一生都在与殖民主义、霸权主义作斗争,从不退缩和屈服过,哪怕自身实力不如他人,也从不畏惧。这样的气魄和胆量,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开展民族独立运动的楷模和力量支撑。

西非国家塞拉利昂的《人民报》,于1976年9月12日,发表文章《毛主席永远是不发达国家人民的伟大灯塔》,文章写到:“当世界继续向这位非凡人物的伟大革命领袖表示相应的敬意的时候,在非洲的许多地方,在毛主席明智劝导和指引下建立起来的友谊纪念碑,将继续反映非洲人民和中国人民连结在一起。这位伟大领袖已成为许多斗争中的和不发达国家的人民的伟大灯塔,这座灯塔永远给人以希望,永远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暗淡。”

毛泽东逝世,外媒眼中毛泽东的功绩有哪些

毛主席的智慧离不开“嗜书如命”,个人藏书近10万册,抵得上小型图书馆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自身生产力不是很高的前提下,对非洲很多落后的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大大促进了他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如60年代,我国向埃及、阿尔及利亚、苏丹等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派出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帮助他们建设基础设施,其中最著名当属坦赞铁路和索马里边境公路的修建。1957年和1958年,我国先后向阿尔及利亚人民提供了6万元人民币和50万人民币的赠款,帮助阿尔及利亚恢复战争创伤,发展经济。1964 年4月我国向刚果(布)政府提供了不附带任何条件的长期无息贷款2470 万法郎。同时我国同意援建坦赞铁路和鲁伏河灌溉工程,以及一座一万千瓦的电站。据统计,1970—1976 年6年的时间内,我国援助非洲国家的金额高达18.15 亿美元。

新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大量援助,推动了他们自身的发展。毛主席帮助弱小国家发展、不推行大国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高贵品质,给非洲“兄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主席成为了非洲很多国家的“灯塔”和导师。

再如,1976年9月13日 ,赞比亚电台电视台播报文章《全世界将把毛主席作为伟大的导师铭记在心中》,上面写到:“毛主席一直怀着对中国人民和整个人类的爱操劳着,因此他成为全世界许多人民心中的传奇式人物,并且永远是传奇式人物,全世界将继续把这位伟大领袖作为伟大的导师,伟大的劳动者。伟大的哲学家和伟大的政治家铭记在心中。”

毛泽东逝世,外媒眼中毛泽东的功绩有哪些

毛主席与非洲“兄弟”情谊浓厚

无独有偶,远在非洲北部的阿尔及利亚,听到毛主席的逝世的消息,同样是举国伤心。1976年9月16日,即毛主席逝世后的第7天,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阵线中央机关报——《非洲革命》评论到:“如果毛泽东对他的人民来说是一位给历史打上他的不可磨灭的印记的著名卓越的领袖的话,那么由于他的业绩他不仅仅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位巨人,而且特别对第三世界人民来说也是一位巨人。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毛泽东的长征的史诗无疑是一个新时代的觉醒和开端。中国对帝国主义和在国内所取得的胜利,加速了第三世界人民的觉醒。他们为了扭转历史车轮和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不发达状态和一穷二白的面貌,必须进行斗争和付出牺牲。在这方面,中国给世界提供了可赞赏的教益。”毛主席不仅是一个个体,更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一方面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另一方面又鼓舞了世界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方法。

中国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友谊是悠久的、永恒的。上世纪60年代,新中国一方面面临着苏联的军事威胁,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敌视和孤立,处境艰难。但广大亚非拉国家向我国伸出援手,纷纷与我国建交,一举冲破了外交困境。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冲破了西方国家的重重阻碍,顺利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广大亚非拉国家的支持。

今天,我国与亚非拉国家仍然是非常好的伙伴关系。这离不开以毛主席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的艰辛付出,正是他们的付出,为今天我国的大国地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毛泽东逝世,外媒眼中毛泽东的功绩有哪些

中非友谊长存

结束语

当下,国内外研究毛主席和毛主席思想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了一股股“毛泽东热”。毛主席身上优秀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如果想将它们写完,可能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挖掘。无论是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博弈智慧、政治外交思想、读书智慧、个人品质、高贵人格等,都将是难以计算的财富,这样的财富胜过世间任何的世俗追求。它们是人类的宝贵遗产。

伟人已逝,但精神永存、智慧永存。这样的精神是人类可贵的财富,不只对中国,更是对全世界。“以史为镜”,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毛主席带领祖辈们做出的艰辛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功绩   阿尔及利亚   灯塔   亚非拉   非洲   自力更生   马克思主义   新中国   美文   中国   眼中   民族   评价   精神   我国   国家   世界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