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与文化—《幸福里的故事》观感(3)


幸福与文化—《幸福里的故事》观感(3)

  幸福是什么?并不容易说清。但对基本需求的焦虑必定会降低幸福感。那我们就从上图的马斯洛需求模型说起吧!


幸福与文化—《幸福里的故事》观感(3)

  最下两层对应的是“生存”,它太基本了。和文化的关系非常浅,只与习俗相关。幸福里初始幸福坐标的原点就设定在这里,就像我们今天仍能回忆起小时候这方面的“满足”。比如“炒面粉”、酒酿、北冰洋汽水… ,属于“生物人”的满足。

幸福与文化—《幸福里的故事》观感(3)

中间两层与文化的关系就进了一步,但特征依旧与谋生密不可分。趣味、情调、知识、审美…,属于“社会人”(角色化)的满足。幸福里的进阶就到这里为止了,发小们的集体婚礼情谊浓浓。最早进入婚姻的墙子破镜重圆,挽救了爱情。可用他女儿的话说,依旧是永无休止吵吵闹闹。

幸福与文化—《幸福里的故事》观感(3)

马斯洛模型的顶层需求叫“自我实现”,是对自身潜能的彻底释放。是,也许常常伴随着财务自由,但并不是必须的。文学、艺术、科技…一切探索和创新活动都能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潜能。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这类幸福在《幸福里的故事》中并没出现,可它恰恰是现代社会和家庭中适合追求,也值得追求的幸福。剧中李墙的成功只能算神话,至少在今天,那种生态是不存在的。要有幸福感,学习和修身已经融入生活方式,胡同生态已经被城市化的“距离革命”消灭。回忆可以很美好,城市人真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对多数人,一定只能短暂地忍受。

生活没有惊喜会觉得寡淡、无趣,但平安健康却是幸福的基本保障。不能没有夫妻间的“相濡以沫”,可如果不会独处,没有爱好,没有创意冲动,获得马斯洛顶层幸福也几乎不可能。

幸福与文化—《幸福里的故事》观感(3)

  胡美中要让她老公走出文化沙漠是困难的。虽说包容是美德,但成全也是美德。他们离与不离都是合理的,胡美中选择了包容,这与“胡同小半径生态”不无关系,西方世界,一生一次婚姻白头到老的不足四分之一。选择分手也同样是寻找幸福的一条路,也不是对之前婚姻的彻底否定。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和平地”放手。

幸福与文化—《幸福里的故事》观感(3)

  《幸福里的故事》在金大妈走了以后,就没那么好看了。因为编剧也遇到了“逻辑自洽”方面的困难,草草包扎,漏洞百出。不管怎么说,之前的剧情已经捂热了观众的心,所以就不必苛责完美了。


幸福与文化—《幸福里的故事》观感(3)

  高端幸福与文化深耕有关,那控制欲望,是否能像修禅的人那样得到幸福呢?

老高和小茉发了一期很有意思的视频,叫25号宇宙。

在食物等各方面资源充足的有限空间里,用老鼠做了一个小宇宙。结果发现了行为沉沦现象。

所以说,四合院这种本来一家人住的宅院分成很多家住,如果没有困难,没有欲望,势必也会出现沉沦。幸福往往在努力的过程中,艺术、知识等探索的无穷性才给了追求幸福的永恒动力。幸福里的幸福是相当局限的,你同意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北冰洋   进阶   幸福   文化   观感   美文   潜能   美德   胡同   幸福感   宇宙   模型   困难   欲望   生态   婚姻   需求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