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与距离—《幸福里的故事》观感(2)

幸福与距离—《幸福里的故事》观感(2)

《幸福里的故事》的幸福与不幸都与距离有关。中国从农耕文明进入城市化的工商业文明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与资源、能源、信息的距离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以说城市化就是“距离革命”。

农耕时代,这些距离就是村里村子的半径。幸福里的故事就选择了四合院这种城市中最小生活半径的社区生态。

今天我们在微信里交流(包括面对面视频)的对象可能是大洋彼岸的亲兄弟,拼多多采购的东西可能在千里之外,供给家电电力的发电厂,你一定不知道它们的位置。

而幸福里的幸福看似很近,感同身受,但它已经远去。回忆之所以美好,那是现代城市病的焦虑症。

在一个重复博弈的小院子里,合作是成本最低的存在方式,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温馨不温馨?

幸福与距离—《幸福里的故事》观感(2)

  知根知底的发小,谁也不比谁富裕多少。越是贫困越是抱团,因为人人有被帮助的强烈需求。这几家人够苦的,相对落差不大,苦中有乐也是这个生态中的自然结果,真的贫富比邻,那苦中作乐都难了。

幸福与距离—《幸福里的故事》观感(2)

  做老师的在胡同里也算文化人了。胡美中怎么都看不上喂大象的老公,其实,文化落差超过一定阈值,那就可以说是“两个物种”。因为语言的编码和解码都使用了不同的密码本,语义上就是“鸡同鸭讲”。这和善良与否无关,走散了算正常,如果不是胡同这个“小半径生态”,那一定会解体。可小半径有更大的邻里社会压力,也相对隔离了来自更大空间诱惑。他俩去了几次民政局,可必竟有孩子这个有期纽带绑着,两个物种在一起能走多远,我也不知道。

幸福与距离—《幸福里的故事》观感(2)

剧情进展到现在,李墙已经变得“很没尊严”了。情敌给予的物质条件让李墙彻底失去了自信,只有女人才“死缠烂打”,可我们的男主却演义了最没出息的口香糖策略。他不知道,有之前“小半径生态”熔炼的爱情基础,他只要做到有尊严、有情调,就不必纠结于经济落差的绝对值。因为历经磨难,他俩已经有了第三者难以企及的心里距离,和情感方面的“借贷规模”。经济有乘数效应,其实情感也有。

现代城市的邻居和千里之外的陌生人越来越平等。契约没有体温,但也少有麻烦。今天多数人的幸福已经和胡同里的幸福非常不同,文化占比越来越大。要获得今天的幸福,就需要能感受“冷幸福”,文化宝藏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开采,需要知识、智慧和视野。不变的是善良,您同意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民政局   距离   乘数   幸福   农耕   观感   半径   落差   物种   美文   尊严   善良   温馨   生态   两个   故事   城市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