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亲疏-《朱元璋》观感(1)

远近亲疏-《朱元璋》观感(1)

  朱元璋从一家人全部饿死的孤儿,成为大明皇帝,不能不说是个传奇。看了电视剧《朱元璋》,我确实从中得到了不少启示,决定写几篇美篇,谈谈自己的观感。这第一篇的视角主要是谈谈剧中人际关系的远近亲疏,以及夺天下和坐天下时这种关系的变化和影响。

远近亲疏-《朱元璋》观感(1)

  从孩提时期,朱重八(朱元璋)就展露出非凡的领导力。他不仅仅停留在对“皇帝”惟妙惟肖的扮演,还带领一帮孩子,杀了地主家的牛,并烤了与小伙伴们分享。我插队时,知青们的恶作剧不过是“偷鸡摸狗”,要对付一头牛,哪怕是小牛,也绝不是件容易事。朱重八的确是个敢想敢干还敢当的孩子王。这种最早的发小关系奠定了日后淮西帮的核心。

远近亲疏-《朱元璋》观感(1)

  家境贫困,遭遇饥荒后,朱重八一家人全都饿死了。这种经历使朱元璋对底层疾苦的体察非常敏感,也使他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想必再没有一个皇帝对疾苦的感受能够超过朱元璋了,残留在潜意识里的痛苦记忆就是他反贪残暴的重要动因。

远近亲疏-《朱元璋》观感(1)

  成人后,在寺庙里当和尚的朱重八,阴差阳错,被动地加入了一支起义军。他却突然发现过去的两个发小早已成为了千夫长。可喝酒时,他依旧要求坐在“上位”。并以大哥自居。自信的人有,但在面对如此地位落差时,依旧豪爽自信地以大哥自居。那就真不是一般人了。

远近亲疏-《朱元璋》观感(1)

  在所有关系中,血缘关系是最近的关系,也被认为最为牢靠,是儒文化的底色。

可战争年代,枪炮无眼,兄弟关系,特别是结拜兄弟的关系,有时比血缘关系更好使。认干儿子、认干爹,也成为非常时期的一种亚血缘关系。朱重八杀了临阵不前的长官,带头冲向敌阵,大捷后,得到了义军统帅郭子兴的赏识。并被郭子兴收为义子。

加上两个千夫长结拜义弟的辅佐,朱元璋的影响力,像滚雪球一样,成为了那支义军的副统帅。

今天的职场里,也有隐形的“结拜兄弟”。社会学称之为“非正式组织”。原来各部委都有自己的高校,比如航天部有北航、南航…,各部也就有了各部的“黄埔帮”除了毕业的学校,出生籍贯、同乡、同学都可以是形成“非正式组织”的原因。远近亲疏要比西方明显得多。“私德”也远胜“公德”,比如义气当先,哪怕是做非法之事。

远近亲疏-《朱元璋》观感(1)

  赋予特权(特别说秘密特权)的正式组织有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比如“锦衣卫”和后来的东场。当刘伯温发现连自己身边的小伙计都是警衣卫时,吓得汗都出来了。

远近亲疏-《朱元璋》观感(1)

  清廉正直的刘伯温,正是因为从不徇私,也不结党,才被皇帝放在了监督官员特殊职位置上,而无帮无派本身就是一种帮(被称为江东帮)。

所以说,并非所有关系都是刻意建立的。有些就是对立关系的演化产物。

远近亲疏-《朱元璋》观感(1)

  既然血缘关系才是中华文化传统中的基础与共识,皇帝自然最关心江山如何在他的家族的血脉中代代相传。

可这帮和他一起打天下的淮西兄弟,都是苦出身,没文化,他们心中也有自己的“小皇帝梦”。

打天下和坐天下完全是两种逻辑,需要的技能完全不同。昔日的勋臣大概率会成为骄兵悍将,而能臣多是文官。

原来很近的结拜关系,无法和后来的君臣关系相容。一个双腿被打断的守城指挥官蓝玉,把自己绑在柱子上继续指挥,击退了数十倍敌人的拼死进攻。要收回他们的兵权谈何容易。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朱元璋把酒换成苦丁茶,此举遭遇了极大的反抗。

建国后,远近亲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昔日的生死弟兄反倒成了治理天下的包袱。皇帝自己从一无所有,到坐拥整个江山,这个变化太大了。他没想明白,那些功勋卓著的将官就更想不明白了。


远近亲疏-《朱元璋》观感(1)

  结拜兄弟的义气关系,建国后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阻力。而一种适合官场晋升的利益关系悄然滋生。远近亲疏中中华文化中有着广博的土壤,即便在国企里,在公司中,在各级政府中,它们都无所不在,盘根错节。也正因此,才有诛灭九族。甚至包括第十族,学生。您有类似的感悟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亲疏   航天部   远近   千夫   江山   疾苦   观感   统帅   中华文化   义气   特权   美文   皇帝   兄弟   关系   组织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