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你是不是一个“醒着的睡着的人”?

想勤奋,却总也抵不过惰性;想努力,却总是陷入低效的状态;想精进,面前却总是弯路不断;读了很多书,都忘了;付出了很多努力,都白费了。

仿佛越使劲越困惑,越努力越迷茫。

其实大部分想要成长的人都是出现过这样的状态,但是有些人就能打破这样的困局,让自己破圈而出,走在其他人的前面。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这本书的作者曾经也是“醒着的睡着的人”。

36岁以前,他也是上班很本分的努力着,下班就开启无脑的状态,找朋友聚会喝酒,看搞笑视频,从不主动看书运动。

直到有一天两位好朋友,因意外命运发生巨变,他才惊醒。如果意外发生在自己身上,他还会什么,有什么,会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什么?

他意识到自己必须要主动创造,而不是被动地承受现状。

经过他的一番思考和努力,找到了改变自己行动的方法,那就是找到自己的原动力,用科学的方法提升自己。

不是用苦涩的毅力支撑艰难前行,而是轻松地走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

那究竟怎样才能做到呢?

他给我们提供了其中一个方法是通过内观自己,摆脱焦虑,轻松前行。

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运用理智脑,调动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巨大能量

我们的大脑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

本能脑形成的时间最早,能量也最大,情绪脑次之,理智脑则是形成时间最短,力量最小,但却最能帮助我们正确决策。

掌握大脑的分工和规律,用理智脑来调动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巨大能量,这样我们就不再辛苦地靠毅力来做事,而是轻松地发挥它们各自的能量。

运用理智脑,并不是要消除本能脑和情绪脑。一是我们消除不掉,二是做事依然要靠本能脑和情绪脑。

我们要做的是深入了解、循循善诱,学会利用它们,为理智脑所用。

其次,消除模糊,制造清晰。

我们之所以会迷茫和困惑,就因为我们时常处于模糊之中。

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只是觉得很难,但从来没有运用思考的力量,去挖掘出难在哪里。

就好像前行的路上遇到一座大山,我们站在它面前,只感到自己的渺小,被它的雄伟吓倒,恐惧不知道怎样才能翻越过去。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去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它有些地方可以攀爬,有些地方有小径可以前行。

正是因为我们没有消除模糊,被面前的一团景象所迷惑,才有了畏难的情绪。

当我们随着思考,逐渐清晰自己的目标之后,就没有了惧怕,也会鼓足前行的勇气。

很多时候,我们行动困难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清晰的目标,目标越清晰,越有行动力。

最后,用元认知改变命运。

元认知是最高级别的认知,它能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

通过元认知能力,我们就可以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不迷失,时刻保持动力,不懈怠。

如何获得高级的元认知能力呢?

我们要从前人的经验智慧,和自身的经历里去获取。

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面对问题有正确的选择。对自身的经历进行反思,也可以汲取教训,不再重复过去的错误。

一个相当有用的方法,就是每日冥想,通过冥想,我们可以监控自己的注意力,将其集中到自己需要关注的地方。

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维,也要遵循科学规律,而不是死搬硬套,强行努力。

行动有惯性,思维也有惯性,想要做出改变,先要我们改变自己的思维惯性,当你的思维改变了,你的行动自然就会做出改变。

所有有惯性的东西,想要让它改变方向,就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遵循科学的方法,慢慢练习。

一开始我们会做不好,继续在老路上前行,没关系,只要温和地提醒自己就行。

就像是我们每天沿着同一条路去上班,现在想换一条,但是惯性常常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迈向原来的路。

我们只要提醒自己,还有一条另外的路,这条路的风景更美,走起来心情会更愉悦就行。

提醒得多了,下次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走上那条新的路。

书中说,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都是在对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

不要做一个心安理得的肤浅者,要做一个经常反思的人。

我们要温和地对待自己,保持耐心,不忘初心,做一个长期主义者,一定可以心想事成。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原动力   认知   惯性   美文   本能   能量   理智   模糊   情绪   思维   清晰   状态   自我   努力   目标   轻松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