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农村孩子的悲哀

初三毕业前夕,为了防止我赴姐姐的后尘,父亲提前半年回家务农,一方面督促我学习,一方面到处打点,想提前给我找个学校。

那个时候的农村孩子,初中毕业首选的学校其实并不是考高中,最后奔着大学去,真正有实力读大学的,少之又少。

大部分是想进技校,学一门本事,将来出来能在工厂混口饭吃,跃出农门,不再一辈子和土地公公打交道,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就算是祖上积德了。

中专里面,最好的学校自然就是师范,因为师范毕业之后,可以分配到学校教书,不论分到市里,或者乡镇,甚至农村教书,都是铁饭碗,最主要的是一辈子风不吹雨不淋的,名声又好听,到处受人尊敬。

其次就是卫校、技校之类的了。

我们周围一批的同学中,有刘敏华、马争志、杨志越、李书玉、崔光敏等人,其它我也不太熟悉。

当时除了刘敏华、马争志上了高中,我和李书玉,崔光敏上了枣阳师范,杨志越辍学打工。

那个时候,很多人家里还很穷,靠上学改变命运的意识还很薄弱,大多数人觉得农村孩子读书没用。

稍微有点意识的,觉得多少读几年,上厕所的时候,认识“男女”两个字,不闹笑话就行了,早点出去打工可以早为家里挣钱补贴家用,男孩子有了积蓄,大了回家找媳妇也好找,女孩子随便或是婆家嫁人就行了,总归是外姓人,读再多的书都是没用的。

所以在农村,有很多人,压根就没上学的机会,尤其是女孩子。

有的从会走路,就开始在家带弟弟妹妹,等到再大点,就可以上地干活、放牛、放猪,打猪草;等到十五六岁,甚至十三四岁,就跟着亲戚南下做童工挣钱养家了;十七八岁就谈了朋友,结了婚的。

我到太仓后,和朋友说起这些事,他们都觉得天方夜谭,觉得现在还有这么穷的地方,还这么重男轻女,简直不可思议。

事实上,真是这种情况,我和姐姐算是幸运的,父母重视教育,一心想要让我们出人头地,所以不管再苦、再累,花再多的钱,都会咬牙供我们上学,所以姐姐能读到中专毕业,我能上完大学,这在村里是让人羡慕的事。

我叔叔家三个孩子,基本上没上过学,差不多都是小学三年级就退学了,先在家种地,接着就出去打工了。

那个时候,在湖北的农村,像这样的家庭,比比皆是。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使得部分农村孩子,因为小的时候,日子过的太苦,再加上文化程度不高,长大以后生活如有不顺,就会责怪父母,不愿意奉养老人,还有许多打骂老人的现象。

我们整个大队,几千号人,孩子一大堆,几十号人,可初中毕业的,也就十几个不到,大部分坚持完初中,就南下打工养家糊口了。

这在农村是普遍现象,不常见的倒是像我们这种情况的,两个孩子都读了好多年的书,用其它人的话来说,读这么多年书干吗?还不如早点找工,也能多挣几年钱。

“读书无用论”的出现,使得大部分本该正常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提前结束了教育,步入了社会,为今后悲惨的命运过早种下了苦果。

根据中国网关于2006年的九年义务教育调查报告来看,农村孩子的辍学率高达10%以上,农村15岁以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七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三年,在15-64之间的劳动人口之中,受过大专上以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全国有8500万文盲或半文盲,大约4分之3集中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国家级贫困县。

实际上完成三年初中义务教育的学生大致不超过30%。

不过近年来,随着国家九年义务的普及和发展,一部分农村出来的孩子,由于收入普通较之没有上学的孩子普遍要好,致使部分家长看到了上学的希望,于是也都尽力会支持孩子上完初中、或是大学,这就是农村的现状。

这就是当时我上学时的大致情况。

父亲把我的学校落实好后,便又南下打工去了。

实在是家里太穷,不打工不行啊!我和姐姐都要上学,每个月生活费要好几百,仅凭在农村种那几亩地,是绝对供养不了的,父母又不舍得我们退学,所以只能想办法下苦力赚钱。

母亲仍旧在家养猪、种地,辛苦的操劳着整个家,有的时候,自己家农活干完,她还会出去打工赚钱。

我初三毕业那年夏天,就跟着一大群婶婶们一起出去给人家插秧赚钱,一天下来,每人三十块,我二十块,因为年龄小,比人家干的慢,只能得十五块。

其实我一点也不比她们慢,我从小一直干活,所以到了初三,早就练出来的,插秧比谁都快,而且还非常笔直,一趟走下来,就像用直尺画的一条线一样,谁看了都夸我。

那个时候,母亲和村里的几个婶婶,是队上干活最麻利的人,别看一个女人在家,农活比谁都干的好,犁地、播种,打药,样样都行,而且她还能纳得一手好鞋底,全大队的人,都找她要鞋样做鞋子。

母亲的一生,就是我的榜样,我处处都在学习,学习她的吃苦耐劳,学习她的勤俭节约,学习她的朴实无华。

所以,我尽管是个男的,更是从小就学会做各种饭,手擀面、切饺子皮、包饺子,蒸馒头、包包子、摊煎饼果子、炒菜、烧饭,我样样都会,而且不比那些家庭妇女差,反而姐姐,像是大家出身,啥都干不好,啥都干不像。

很多时候,母亲都说,我前世肯定是个女的,只是投错了胎,成为了男的。

这当然是笑话,不过也证明了一点,我真的几乎所有东西都会做,也都能做。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一点都没有错,我就是那个穷人家的孩子。


第三十六章,农村孩子的悲哀

2007,福州一家工成在突击检查中,出现大量的童工,在中国,这样辍学孩子还有很多,需要政府的关注和呵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农村孩子   都会   童工   农活   婶婶   技校   美文   师范   悲哀   家里   姐姐   父母   母亲   农村   孩子   学校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