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成功的因素,在心而非在力


心到了,以力助之,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心不到,力到了,只能是事倍功半。

爱迪生曾经说过:成功是由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外加百分之一的天赋组成的。此语一出,引起众多人推崇,几百年来,皆以此为准绳来约束孩子的学习。

影响孩子成功的因素,在心而非在力

可大家却忽略了一个前提,那就是“智商”。要知道,说这句话的爱迪生,他的智商高达400,而普通人智商却只是在100左右,达到110的就属于高智商的人了。


影响孩子成功的因素,在心而非在力


一个普通人,以一个天才的话为学习准绳来约束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点瘸驴想追千里马的牵强呢?

我们通过,不难发现。那些考上北大、清华、少年科技大的学子们,有多少人是普通智商?有多少人是通过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达成目标的呢?

很显然,少之又少!这些人之所以能成功,除了付出大量的汗水之外,最大的因素是因为其智商高。

人们经常会用“条条大道通罗马”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和孩子。可是你却想不到的是:你的孩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到达了心仪的罗马,而人家智商高的孩子其实早在罗马城外等着你了。

我有一个同学,智商在普通人里也算是佼佼者了,学习更是努力刻苦,从上小学开始到初中,在他那里,几乎没有过星期天和寒暑假,甚至于大年初一都在学习。上高中其努力程度更不用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按说以他的条件,应该会顺利进985或者211的,甚至更高学府的,可每次参加高考却屡屡不顺,最终只上了个一本,让人甚感惋惜。

难道能怪他上学没有努力,没有付出过心血和努力吗?显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天赋之不及。就像站在山顶看星星,有的人伸手可及,有的人却却永远只差那么一丢丢却永远不能成功一样。

那么,很多人会提出质问:“你的意思是说,没有天赋,咱就不需要努力了,反正也没有用,那就混吃等死呗,还学什么呀!”

这里又错了!天赋是上天赐给一部分人的,这个是先天因素,通过后天努力是无法达到的。

勤能补拙,即便是你再努力,勤真的就能补拙吗?我看未必!如果勤真的能补拙,那为什么这么多努力的人,结果都没能考上理想之学府呢?别跟我扯运气,这都是借口,实际就是力不能及。

举个白人和黑人爬山的例子。在山下平坦之地,所有人都可以齐头并进,甚至白人可以一度超过黑人,可慢慢地,当山坡越来越陡峭,黑人的优势就会渐渐得到体现,轻而易举超越过去,白人勉强才能跟上;等到了最高峰时,垂直度接近八九十度,战线越拉越长,白人就会被黑人远超,即便是拼尽全身力气,也未必能改变结果。

当然,也有像刘翔这样的优秀黄色人种,可以超越黑人,可这仅仅只是亿里挑一,不是万里,也不是千里,更不是百里。

影响孩子成功的因素,在心而非在力

这就是天赋的因素在起着关键作用,黑人天生擅长运动,体力适合田径项目,这是白色人种无法拥有的天赋,即便是你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往其项背。

全世界有多少田径运动员,每天付出的汗水、努力,不比黑人多,可为什么到了关键时刻,总是超越不了黑人呢?这下你明白了吗?

同样的,学习也是如此!上小学,可能大家都站在一起,智商100的和智商200的也能并驾齐驱,甚至会超越对方,可上了初中就会拉开距离,到了高中,智商100的哪怕你一天二十四小时努力学习,恐怕也赶不上人家智商200的人随便学几小时的效果高吧。

这个世上最残酷的事,最不甘的事是什么?明明我已经很努力向前奔了,可却不及人家展展腿,走两步。

尽管如此,但是我们也不用灰心啊!咱拼不起天赋,努力又不能及,咱可以拼心啊!

是的!在天赋之下,还有心的存在。

什么是心?心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专注力和坚韧度。


影响孩子成功的因素,在心而非在力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天才,在开始,总是率先崭露头脚,可在上了少年科技大,在上了985、高等学府后,成就反而没有那些天赋比他低的人高。

为什么呢?是不是百思不得其“姐”?是的!这个“姐姐”不好得,想破脑袋也得不到。

这里面其实就是专注力和坚韧度的问题在影响着事情的走向和结果的。上天是公平的,他赋予天赋高的人智商,必然就会赋予天赋低的人其它优点,用来平衡。

所以,在一些特殊领域,贡献高的人,成就高的人,并不一定是智商天赋最高的人,但一定是专注力最高且坚韧性极强的那一批人,正是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以此来弥补天赋所不能达到的高度。

手可摘星辰!住在天上的人,伸手就能够到星星,那么住在他下面的人,也想够到星星怎么办?就只能借助外力了!这个外力是什么?就是找个梯子嘛,不就可以了?

专注力和坚韧度就是天赋较低的人找到超越天敌的那个梯子。

同样的,普通人天赋比不过高智商的人,努力又没什么多大效果,我们又不能放弃,就只能从专注力和坚韧度来提高自己,弥补缺陷了。

而想要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坚韧度,就一定需要用心。

那么用心和努力是一样的吗?很显然是不一样的。

通过背书这件小事,我们就可以区分出来。两个孩子同时需要背一篇课文,一个孩子声音洪亮,读了一遍又一遍,嗓子都读哑了,大人看到后,不由竖起大拇指点赞:不错!这孩子努力!

可再看看另外一个孩子,低着头,嘴巴不出声,动也不动,像睡着了一样,一般家长都会皱眉头,忍不住上前大声呵斥一句:你努力点行不行!读书,读书,你不读能会背吗?

可是事实上,不出声的孩子,往往比读出声的孩子要背诵得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个是用心在读,一个是在用嘴在读,结果能一样吗?

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和家长,一定不会要求孩子们大声朗读,而是任由他们自己选择。我们小时候上语文课,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可现在却很少听到了,学校里一片寂静。

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教学方法改进了,老师们认识到了用心和努力结果是不一样的,不再强调学生是朗读还是默读了。

所以,家长在家里指导孩子时,千万不要以为他张着嘴在哇哇读书,就认为他是在努力;也千万不要以为孩子盯着书本不出声,像个闷头驴,就一定没有用心。

千万不要再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了。

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专注度呢?这个其实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却也容易。

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场景:一个三岁孩子,正在低头搭着积木,一个人静悄悄的,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可总有一些家长会忍不住过来问一句:“宝宝,饿不饿?要不要吃点东西?”


影响孩子成功的因素,在心而非在力


过一会,又忍不住过来关心一下:“宝宝热不热,要不要脱件衣服?”

还有就是,一个宝宝正在津津有味看着动画片,可这个时候,家长看到了,气不打一处来,上前就关了电话,大声呵斥道:“又在天电视,作业完成了吗?”从而以暴力手段打断孩子的娱乐活动,逼着他们去学习。

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即便是眼前放着书,脑海一定是在想着动画情节,专注力能提高吗?学习能有效果吗?

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很多家长觉得这种小事没什么,不会影响到孩子,可事实却是相反,越是这样不经意的打断,越是阻碍了孩子们的专注力的发展及提高,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反作用。

所以在平时,孩子不管是在游戏,或者是在发呆,或者是在聚精会神看电视、读书,家长这个时候一定不要去找任何理由去打断他的思维,打断他的专注,一定要等到孩子注意力转移之后,再去介入。

久而久之,孩子的专注力就会不断提高,将来成功的机率也就越来越大。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老是向我抱怨:“为什么我的孩子一刻也坐不住呢?上课时,不是扣手指,就是抓头发,再或者搞一些小动作,他是不是有多动症呢?

原因是什么呢?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反思了,反思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是不是在专注于一件事时,总会以各种理由去打断他呢?百分之九十的人,长大后专注力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大都是因为家长这个不经意的小动作造成的。

而且,孩子越小,效果越是明显。

有的家长,生怕孩子一个姿势保持久了,会影响其身体发育,会刻意上前纠正,这是最为忌讳的事情,看似为孩子好,实则是在害孩子,杀他于无形。

还有的家长,孩子明明看书看得好好的,非常的专注。他一看孩子眼睛离书太近,觉得对其视力不好,于是赶紧上前,刻意把孩子的头搬正,身体竖直,要求孩子必须时刻注意保持这个看书姿势。

我想问的是:在这个时候,孩子原本专注于书本,而你却强制要求他保持好姿势,他还能保持学习的专注力吗?显然不会的,因为孩子一方面要看书,一方面要想保持姿势的问题,能不分神吗?

其实,说了这么多,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孩子学习用心不用心,就在于专注力集中和不集中。专注力集中了,哪怕孩子受天赋所限,最终也能取得傲人成绩。

在《射雕英雄传里》,有五大高手,里面有三个人非常有意思,一个是周伯通,一个是欧阳锋,一个是郭靖。

影响孩子成功的因素,在心而非在力

如果按天赋来说,周伯通的武学天赋是最好的,你看他天天嘻嘻哈哈的,从来没正经练过武,可是却是武功最好的;其次是欧阳锋,之前的欧阳锋武功并不是最好的,可是最后因为痴迷于钻研《九阴真经》,一跃而成为武功最强的一个了;最后是郭靖。 天赋最低,但是他足够努力,外加上有奇遇,所以才凭借其年轻气壮,勉强挤进五绝之一。

这个就可以充分说明一个问题:专注力强的人可以超越天赋高的人,天赋低的人,即便是你再努力,也只能望其项背而已。

试想一下,如果郭靖没有这么多的奇遇,其它四人也和他一样年轻,身强力壮,他未必能跻身于五绝之内。

那么,专注力如此重要,需要怎么培养?什么时间培养好呢?

记住一点,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越早效果越好,最好从出生就开始培养,孩子越小,专注力越是容易养成,尤其是从出生到3周岁之间,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

方法很简单,只要记住一点:只要是孩子在用心干一件事,哪怕是要吃饭了,也不要去打搅,直到他的注意力转移到肚子饿了,再吃也不迟。

只要记住这一点,孩子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越久,专注力就会越高。

专注力有了,孩子离成功也就近了一大半,剩下的就靠其坚韧度了。

下一章,我们再详细讲解,什么是坚韧度?如何提高孩子的坚韧度?喜欢我文章的朋友,可以收藏加关注,大家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


e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爱迪生   武功   孩子   罗马   白人   坚韧   美文   黑人   普通人   智商   天赋   专注   用心   家长   因素   效果   努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