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贫困与精神富有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前2154年—前2086年)舜(前2085—前2032年)列为五帝其中。上下已逾四千多年,直至舜禅位给禹,原始社会才走向了末端,大部落联盟制,聚积形成,国家前期的组织形态得以显现。

那个时代,从经济层面看,木器与石器的混合搭配使用,是主要的劳动工具。禹因其治理水患告成,“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功高至伟。据《史记·孝武本纪》:“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鬺烹上帝鬼神。”可见,那时青铜冶炼技术只用于祭祀典礼朝贡,铁器时代尚未到来。青铜材质不同于铁石原料,坚硬度受限,只能作为生活容器、酒器使用,不能成为尖锐锋利的劳动工具,它的持有,成为主人身份高低的象征,但不能解决生产供给难题。所以尧舜禹时代,生产对象由原来采摘捕猎为主,转变为驯养种植。生活资源虽出现了盈余,相应存储、加工、再生的途径能力,打开了通道,继而显著加强。生产生活资源,由原始获取、原始加工、原始享用转化为养殖种植、再生产,再加工。社会分工、劳动分工已逐步鲜明化了,开始分渠道、分门类、分对象从事人体劳动,大家不再“一哄而上”、共同行动。从获取的资源的属性来看,归属于部落集体共有,产品的所有制形态仍为公有制。在分配环节,由部落首领居中指挥,保证人人有份,公平配给。这里便看出,社会分工与私有制的滋生,并非一种伴生关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部落首领调动配置劳动力的用人法则。因为人的体质、专长、才知有所不同,承担的劳动责任也就不同,因此,社会分工更为不同。但分工形态的出现,属于私有制产生的前兆,但并非决定因素。私有制的形成过程,是人本性贪婪的积累,资源盈余的积累,人的需求欲望,远大于实际配给,私心作祟下,藐视习惯规则、公平原则,巧取豪夺,抢占了公共资源,氏族成员之间随之出现资源拥有量的不均等,最后演化为人盘剥人、人奴役人。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必然会产生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国家政权由此因时而生。所以当夏启接替了其父禹的统帅,变禅让制为世袭制,标志着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终结,新国家奴役时代的到来。

那个时代, 从政治层面看,一种协商民主的体制,维持了组织形态的有序运转。第一,长期因袭的俗成惯例,约束每个人的行为,固定组织运行。上至氏族部落的首领,下至普通成员,大家自觉遵守的理念习惯,深深植根每个人的头脑,都来共同执行、平等执行“约定法则”,无论是尧舜禹本人,还是其亲疏远近,只要是同一部落的一般民众,谁也不会凌驾于习惯之上,超越共同的氏族“章法”。第二,氏族首领崇高的智慧威望,引导规范了每个人的言行。首领之所以坐到部落联盟的高层顶层,体魄的强健威猛,其它成员无以匹敌,身力与精力足以征服各种苦难、各种入侵,以保障整个部落的延续发展。他们的聪颖通明,众人看来就难以企及,领袖大事,非其莫属。大家在长期的生活中切身感受到他(她)们的先见之明、“真知卓见”,多少次事件或灾难,基于其“运筹帷幄”、卓识远见,均能够“化险为夷”、平安过度、顺利发展。他们能够率先垂范,有效发挥好“头雁”作用,部落的其他成员,能“循规蹈矩”、自觉跟进。所以,氏族部落联盟,基于首领们的人格魅力,形成了强烈的号召力、凝聚力、向心力、执行力。凭此推动着氏族不断进步。 比如尧在位,测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在大地洪水泛滥的漫长岁月,他命鲧治水九年,后启用禹,洪涝始治。尧执政期间,设谏言鼓,让民众尽其言;立诽谤木,让百姓揭其短。他治理部落五十载,天下一片安宁。偶尔问其他头领,天下得治与否?百姓拥戴否?左右佯装不知。故其微服走访,遇一位老人正含食、鼓腹,脚踩田地放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才稍感心安。故《史记》赞道: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再比如舜,尧在位听说舜很孝,其父瞽叟、后母及弟象,常虐待他,意图致之死地。一次掘井,瞽叟与象趁其井下作业,填埋了井口,舜被逼另挖一通道逃生;但往后,仍对父与弟一贯孝顺谦恭。尧想作一番深度考察,遂将两女娥皇、女英,嫁与舜,观其德,安排九男伺候,观其行。投放舜至深山老林,由虎豹毒蛇环伺,观其威。鉴于舜思维灵敏,体形壮阔,力大无比,孝心、德行、做派、智慧,均当世无双,尧面前顺利过关,考察通过,毅然决然禅位给舜。唐代韩愈《原毁》言到:“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 。传说大禹创设了二十四节气。他的最大功勋在于一改父鲧的治水填堵之法,因势利导,疏通淤塞,为此“三过家门而不入”,艰辛刻苦,终灭水患。《尚书》说:“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传》赞颂:“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史记》也言:“大禹平活水土,功齐天地”。故人人皆称:天大、地大、唯有禹大。鉴于禹与百姓同甘共苦,为民除灾,舜年老时遂将大位禅让给禹。

一代先师孔子,面对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帝国分崩离析、“礼崩乐坏”,自己忧心忡忡,高喊要“克己复礼”,极力推崇尧舜禹治理天下的典范作用。在《论语·泰伯》中赞美:“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能像养育万物一样精心治理天下。又赞美舜禹,“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他俩虽统有天下四海,但丝毫不利己谋私,身居高位,心怀坦荡,为民造福。孟子对比后自惭道:“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未免为乡人也。”

尧舜禹的时代,尽管生产力极其低下,靠木器石器从事简单的生产劳动,生活资源与劳动所得,一时满足不了人性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但是那种思想凝聚、精神感召的力量,却无比强大,凭借首领的先知、先行,积极感化引导人们,遵守习惯法则,上行下效,社会和谐,公平发展。所以孔子非常推崇这个时代,言到舜手入袖筒,垂拱独立,不劳师也不动众,与民修养,社会发展。

由此感叹,由于受封建思想和市场机制的负面交叉感染,名利主义成为当下“顽瘴痼疾”。远不如原始社会万千民众的觉悟品行。贫困长志气、长毅力、贫困出大德、出耐心。尧舜禹时代原始共产主义利他利民的牺牲精神,这种高尚品格,需要我们再度重造,需要大家仰而观之、景而行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史记   孔子   私有制   社会分工   原始社会   氏族   首领   美文   形态   贫困   原始   成员   习惯   精神   部落   时代   天下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