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大坑

老家所在的村子被一长条装的水塘从中间隔开,分为南北两部分。村里人习惯把这条水塘叫做“大坑”。住在水塘南边的村民通常被称作“坑南的”,住在水塘北边的村民通常被叫做“坑北的”。我家位于村庄的西头,在水塘北边,自然就成了“坑北的”。

村里的大坑


听村里老人们说,大坑在一开始是没有那么大的,只有水塘中间的那一小块面积。后来随着村里人口越来越多,房屋也建造越来越多,而建造房租的基土都是围绕着水塘一点一点挖出来的。挖出来的土多了,水塘的面积也越来越大。村民们围水而居,时间久了,水塘就基本形成了现在的东西向长条形的样子。

村里的大坑


在我很小的时候,大坑里的水非常清澈。那时候,村里还没有通自来水,压井甚至都没有普及。村民们吃水都是在村头的水井里取水,不方便先不说,用扁担挑着两桶水走路,像李连杰《少林寺》里面的场景一样,走到家就是不短的距离,需要耗费很大的力气,而且一路上摇摇晃晃,到家里水桶里的水已经晃掉不少了。辛辛苦苦挑回家的水,自然是不舍的浪费的,主要是用作日常饮用。而平常的洗衣洗菜便是在大坑里解决的。

村里的大坑


大坑总长度在五六百米,中间被两座土桥分成了三段,其中中间一段最长,也是水量最大的一段。东边的水塘和中间水塘被一条宽阔的土桥隔断开来,两边的水不相通。西边水塘和中间段则是旱季中断、雨季相连。尤其是盛夏时节,北方暴雨滂沱,雨水把中间的小路完全淹没,成群结队的鱼虾从中间自由穿行,热闹非常。

这个时候,也是村里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了。正值暑期,孩子们无忧无虑,白天扛着竹子做的鱼竿,用田里挖出来的蚯蚓,在塘边钓鱼,一钓就忘了时间。直到中午家里大人喊吃饭或者晚上夜幕降临,才肯回家。天气酷热,男孩子们下午吃完饭来到塘边,把衣服脱光,赤条条的扑通跳进塘里,嬉笑打闹,直到家里的大人闻声赶来,被训斥一顿才肯上岸回家。

村里的大坑


我是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一直到小学二年级才回到自己家里。爷爷喜欢吃鱼,经常会从集市上买回来很多鱼吃。没事的时候,爷爷也喜欢逮鱼。记得那时候,大坑里水质不错,里面的鱼很多,每当到了阴天快要下雨的时候,气压很低,空气很闷,鱼会露出水面呼吸氧气,大大小小的鱼浮出来几乎占满了整个水面。其中有一种很小的鱼,学名叫“麦穗鱼”,我们那叫麦芒鱼。由于很小,只能用地笼去逮,有时候爷爷和我半天都可以捉到一两斤鲜鱼。麦穗鱼用面粉裹一下,拌上简单的佐料,在热油里一炸,焦香金黄,外酥里嫩,那味道,现在想起来还直流口水,真是人间美味。

村里的大坑


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大坑经历了污染和干涸,水质也大不如前,让人不免有些伤感。好在前几天回到老家,看见大坑里的水又多了起来,水也变得清澈起来,有两位村民还在岸边钓鱼,了解到大坑得到了有效治理,让我不由得又感到开心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大坑   热油   东西向   水井   村里   水塘   麦穗   北边   水质   美文   村民   水面   老家   清澈   爷爷   家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