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不脱壳

在我们华北地区有食用知了猴的习惯。

金蝉不脱壳

知了猴学名“金蝉”,是蝉的幼虫。蝉属昆虫纲同翅目蝉科,为不完全变态的昆虫,生长发育要经历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7月下旬,蝉交配后雌成虫开始产卵,一般产在高处的枝梢。产卵时,蝉卵越冬后6月开始孵化,若虫落到地面上,随即潜入土中,通过吸食植物根的汁液获取营养,若虫在土中一般生活3~5年,甚至更长,直至末龄幼虫钻出地面,爬上附近杂草、树木等,最终停留在枝叶、树皮,蜕皮羽化为成虫,也就是成为了可以飞的蝉。而我们所说的知了猴或者金蝉,就是处于蝉的若虫时期。

金蝉不脱壳

在我的老家那边,每当到了麦子成熟时节,大人们便开始忙碌。农村学校的孩子在这期间还会有几天假期,我们俗称“卖忙假”。因为农村教师除了作为老师在学校教授课程,家里还有农田需要收种。所以到了这个时节,老师们还要忙着收割庄稼。小学生们便多出了几天可以不用上课的时间,而且没有作业。不过虽然不用上课,家里的农活多少是要干的。那时候没有一体化的收割脱离机器,收割完小麦,要用拖拉机拉着石滚子不断地碾压摊好的小卖,使其脱粒。然后再扬场(因为麦子是在土地上轧过的,灰尘很多),把麦子处理干净,而分离的麦秸再把它堆成草垛,整个收割才算完成。

金蝉不脱壳

这个时候也是还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可以捉知了猴了。在我们家农村老知了猴被称为“蝶猴”。有句俗语是这么说的:打好场,垛好垛,蝶猴出来磨一磨(走一圈的意思)。意思是,当麦子收好,秸秆也堆砌好了,这个时间点知了猴该从土里钻出来了。一般是在晚上六七点钟之后,知了猴钻出泥土后,便开始往树上爬,爬到高高的树干或树枝上,褪去金色的外壳,经过几个小时便成了可以飞的蝉了。

金蝉不脱壳

每当到了傍晚,孩子们顾不上吃饭,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拿着竹竿,眼睛围着树转,从树根绕着圈一直看到树梢。看到刚刚从土里爬出来还没有爬的不高的知了猴,直接便用手拽下来了。爬的稍微高一点的,便把竹竿举直了,,让竿子末梢从知了猴的几条腿中间穿过,然后轻轻甩动竹竿的末梢,知了猴便从高空落了下来。由于孩子们从小就开始捉知了猴,手法非常熟练,这时候从空中落下的知了猴一伸手就可以接住。捉知了猴是一件非常上瘾的事,每次捉知了猴都要把手电筒的电用完才肯回家。

金蝉不脱壳

知了猴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元素,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捉回家的知了猴一般是先洗一下,然把其放进清水里,再放少许食盐,让知了猴把肚子里脏东西吐干净。清理干净后再用食盐腌上一晚上让其入味,第二天便可以油炸或者生煎了。油炸的知了猴焦香四溢,外酥里嫩。生煎的知了猴肉质紧致,咸香劲道。不管怎么做,都好吃。

金蝉不脱壳

越说越馋了,此刻真想来一盘油炸知了猴解解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劲道   华北地区   若虫   枝梢   成虫   幼虫   脱壳   末梢   竹竿   食盐   麦子   昆虫   美文   时节   知了   干净   家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