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看到一只鸡?”爆火:认知差异的背后,是一场自我的兼容

文:五月海子


前几日,“你是否看到一只鸡?”的话题登上了热搜榜,起初是大学教师杨宁,在他的文学课堂上举了一个例子:


“你是否看到一只鸡?”爆火:认知差异的背后,是一场自我的兼容

一个很著名的电影导演,拍了一个电影短片,关于繁华城市的高楼、饮食男女的琐碎等等,拍完给非洲一些没有经历文明开化的土著看,结果他发现,那些土著人看完后,竟然讨论的不是城市的高楼大厦,而是一只鸡。


可这位导演,并没有觉得自己的短片中有鸡,于是他回去一遍又一遍地慢速播放自己的片子,终于在一个角落当中发现了一只鸡。


这样一只鸡,一般人是很难发现的,却被这帮土著人给注意到了。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只认识那只鸡,而那些高楼大厦,对于他们只是背景板。


在结尾,杨宁老师还谈到,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和不同的人针对一个问题进行争论,争论的结果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人的认知存在差异,这才是导致争论的原因。


1、人只是一粒尘埃,别过度缺乏自我认知


“你是否看到一只鸡?”爆火:认知差异的背后,是一场自我的兼容

因认知差异导致争论的背后,是一场自我执念的攻坚防守,一方面想守住自己的擂台,另一方面又想用自己的观念和认知去攻破对方的擂台。


实际上这样的举动,并不是拥有强烈认知的表现,反而是过度缺乏自我认知,把自己放在高位,持续地看低对方。


被称为文坛奇才的贾平凹,曾经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在逛旧书摊时,发现书摊上有一本自己的书,于是就拿起来,随意一翻,没想到看到扉页上写着“赠某某兄”,落款是自己的名字。


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这本书是自己送给朋友的,而这位朋友显然不认为这本书具备收藏价值,便将书当废品给卖掉了!


人一旦缺乏自我认知,就会认为自己在别人眼中非常重要,无视自己真实情况和位置。


谈到有明确的自我认知,让我想到了日本的老派演员高仓健,当时在拍摄《千里走单骑》的时候,导演张艺谋对老先生说:“没有您的戏,你坐旁边休息休息!”


但老先生不愿意:“不,对这份工作,我永远怀揣敬畏之心,所以我工作的时候都是站着的。”


听完老先生这么一说,张艺谋便让摄制组把凳子全部拿掉,陪着老先生站着拍完这部片。


这部片子,也成了张艺谋第一部全程站着拍完的影片。


高老先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名气,而高看自己一眼,而是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工作中保持低姿态,对工作充满尊重感,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眼下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自我认知,是一个有限的容量瓶,过载后会让我们丧失真实的自我判断,看不清前路,也走不了脚下蜿蜒曲折的路,只能陷在自我的困局里,不知所措。


2、趋于稳定的认知,才是对抗风险的良药


“你是否看到一只鸡?”爆火:认知差异的背后,是一场自我的兼容

猎豹的CEO傅盛说:“认知的本质,就是做决定。”


人和人一旦产生认知差异,就会做出不同的决定,而这些不同的决定,便会带领着我们走向不同的结局。


认知差异的来源,一方面是我们对事物产生局部的认知,并没有一个稳定基于事物的全局判断,而这样片面的认知,会随着事物外在形式的变化,而又不断被我们休整。


没有稳定内核的认知,毫无竞争力可言。


谈一下我的经历:


几年前,我去朋友开的饭店吃饭,他店的生意很好,每日进账有5、6万,那一刻我对餐饮业产生了一种偏见性的认知,认为餐饮生意好做,而且风险小;


之后隔了很长一段时间,又去了几次,发现他的生意不如从前,每况越下,那个时候认知又发生了变化,认为餐饮生意极其不稳定;


前年去日本旅游的时候,和朋友去吃了一家小饭馆,开了几代人,生意一直很红火,门前排队的人络绎不绝,那个时候认知再次发生了转变,认为原来餐饮也可以拥有很好的稳定性。


你看,这便是我对餐饮生意认知的一个转变过程,从对餐饮业一个很小的局部切面,来看待餐饮生意,从而不断地被局部认识裹挟着往前走,缺乏全局的判断。


人太容易被眼前的环境和景象迷惑,去自发得出一些不全面的结论,这样不稳定的认知,是最害人的。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出了一个“内聚性自我”的概念,自我有一个向心力,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中,有一个内聚性自我隐隐地在那里,这个内聚性自我就是你对自己的认知。


稳定的认知,就像这个向心力,在自我心中构建起扎实的根基,让我们始终在变幻莫测的未知面前,保有一份拨开迷雾看到本质的能力。


3、认知兼容,才是高手的处世之道


“你是否看到一只鸡?”爆火:认知差异的背后,是一场自我的兼容


我想大部分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在和某些比我们优秀的人聊天、倾吐的时候,会有一种被理解,被洞察到真实的惊喜感,仿若久违之中遇到了一个难得的知己。


说起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对方的认知水平比你高,能够向下兼容你的认知,你的感受,会让你产生他们更懂你的错觉。


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很高,高维度的认知能够更明白低维度的思维特点,处事逻辑,做事方式,以及他们解读事物呈现出来的水平。


2018年的时候,李诞和汪涵参加了一档《野生厨房》的综艺,在节目中,李诞因为自己动手能力弱,主持能力欠缺一度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萌生退出的想法。


他很沮丧地对汪涵说:“我昨天吃沙炒蟹的时候,觉得那沙就是我,一点用处也没有。”


“你是否看到一只鸡?”爆火:认知差异的背后,是一场自我的兼容

面对李诞的自我否定,汪涵安慰他说:“大海没有了沙子,它就没有了沙滩。”


虽然最后,李诞还是选择了退出,在汪涵而言,这种中途退出的行为,肯定是不专业的表现,但是汪涵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主持人,面对李诞的这种行径,并没有严加指责,而是更加包容地理解这样的举动。


汪涵在节目中的这样一些话,不仅照顾了李诞的感受,也很体面地给予李诞一个台阶。


这便是高手的处事之道,不仅向下兼容在专业上不如自己的人,还能够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体会他们的心情和困惑,给予舒服地建地和安抚。


在生活中,面对不同认知的人,我们应该向优秀具备包容性的人取经,认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给予彼此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不要把自己始终架立在一个自恃过高的位置,去看待周遭的人事物,兼容不同,才能放大我们自己人生的格局,让自己的路走得更稳和更顺。


4 、结语


面对外界的急速变化,我们不应该做那群只看到鸡的人,而应该将眼光从鸡的局部拉远拉高,看到高楼,看到都市男女,看到矗立在上的云霄。


认知提升和兼容,是一辈子的功课,不断地提醒自己,实践应用,才能将脚下的路,走得踏实。


希望,我们都能做生活中,保持包容性、用坚定地态度对抗变化的人。


作者简介:五月海子,体制内财经从业者,一边工作,一边写作,一半湖水,一半热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土著   认知   差异   包容性   向心力   美文   老先生   局部   事物   生意   自我   稳定   餐饮   发现   朋友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