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10年想跳槽,朋友推荐了新机会,我却犹豫了

体制内10年想跳槽,朋友推荐了新机会,我却犹豫了

前几日,有朋友告诉我,有大学的好友联系他,给他推荐了一家大公司,说那家公司的财务总监要退休了,想培养一支财务团队,他说他犹豫了。


我感觉到很诧异,过完春节后的他,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们要从体制内跳出来,十年的财务生涯,在现在的公司看不到一丁点的成长和变好的趋势,每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想要去开辟一个属于他的新的视界。


我们都替他高兴,想着十年里,我们都认为在体制内屈才的他,总算可以鼓起勇气跳出来了,可是没想到,当真正有机遇走到面前的时候,他却犹豫了。


我问他,之所以顾虑的原因,他告诉我,已经适应了国企的慢节奏,怕出去了没办法适应新的快得猝不及防的工作状态。


听完他说完原因,我为他这份担忧而感到不值得。


1、迁移成本,有时候会限制我们走向更好的平台


体制内10年想跳槽,朋友推荐了新机会,我却犹豫了


仔细想想他的多虑,就能明白,一个在国企待了十年的人,每天处于工作不忙,上班摸鱼,喝茶聊天的工作环境,时间一长,节奏适应了,舒适区已经形成,往外走一步,就痛苦一步,我们大部分人,不正是这样。


习惯了旧环境,当新机遇要求他们跳出来,才抓得住的时候,他们宁愿在原地躺平,也不愿意站起来,走到边界线上,去闻一闻外面世界的新鲜的空气。


除了舒适区里的舒适限制他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在原有土壤里、旧有圈子里、平台上积攒起来的优势,去到新平台后,就没办法一起迁移,迁移成本是非常巨大的,他们不愿意放弃这份已经形成的地域优势。


干财务就是这样,可能你目前在国企是一个主管,但是去到了更大的平台,你得从重新开始,从零做起,又要重新去积累你的优势,很多人一想到这里,便不愿意放弃当下的资源人脉专业优势。


但有时候,过于介意迁移成本,会让我们真正难以完全突破现在的处境,你想改变,那你就得牺牲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包括眼下的安稳,过去积累起来的资源优势,放下身段,才能更好地去拓展新的世界。


2、一个人是否成长,要看他恐惧的东西是否有了变化


体制内10年想跳槽,朋友推荐了新机会,我却犹豫了


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不是看他看了多少书,写了多少字,走了多少路,而是要看他内心的边界有没有往外扩张一点,要看他恐惧的东西有没有变化。


拿我自己来说,我以前对于成长的观念,就是一定要持续地做一些事,这些事会让我的能力得到提升,成长对应的是能力的升级。

能力升级后,又会去追求更卓越的升级,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无止境地求增长的过程。


拿我朋友的例子来说,他这些年在体制内能力渐长了,但是算是成长了吗,在面对关键选择的时候,他依旧犹豫,他的恐惧的事还是几年前,甚至是刚毕业时候的那些事。


他没办法突破恐惧的边界,去踏出舒适区。


所以他不算真正成长了。


你要问我,如果他的故事放在我的身上,我可能也会犹豫,但我更多的会去看这件事带给我的好处,而不是去看因为选择了新的机会我丧失了多少。


体制内10年想跳槽,朋友推荐了新机会,我却犹豫了


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地使得自己恐惧的事发生变化的过程,可能今天我恐惧一篇稿子被几个平台拒稿,但可能当我经历了几次这样的失败后,我恐惧的不再是拒稿这件事,而是我写不出优质的文章了。


今年的前几个月,我都在努力地适应新的角色,不管是工作中,从职员升级成了一个管理者,不管是领导开始有意无意地抛给你一个自己可以选择用什么方式去做的事,还是写作上从单纯的作者,开始带学员,给学员传授一些写作的经验,我都慢慢发现,内心的边界在一点点扩大。


我不再惧怕做不好一件事,担任不好一个新的角色,而是开始全力以赴地去做好当下的每一件小事,不负自己。



每一个在期待自我改变的人,都应该从此刻开始,放下过往的优势,放开自己紧紧握着的那些限制我们继续往下走的经验,不管今天怎样,努力为更好地明天选择。


成长,不是数量上的积累,而是质量上的打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人脉   体制   国企   边界   美文   学员   恐惧   舒适   成本   优势   过程   能力   东西   财务   朋友   工作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