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过注会,被讽没长进!”:证书要转变成能力,需要做好这2点

“考过注会,被讽没长进!”:证书要转变成能力,需要做好这2点

最近有一个特别深的感触,我周围很多朋友费劲心力、付出了很多努力考过了专业领域内高级的证书,原本以为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更大的价值,但却陷入到了一种不解和困惑里。


他们的困惑有两点:第一,证书的价值在工作范畴内不知道如何发挥;第二,面对现实中实际遇到的问题,自己会出现哑火,不知道发力点在哪,仿佛自己有证书和无证书没什么两样。


针对他们的这种问题,我发现有一个误区,就是他们把考过证书等同于自身能力的提升,认为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的储备是足以解决工作中所会碰到的各种问题的,但是实际的情况却大大相反。


如何才能更好地将证书与实际工作匹配起来,放大我们自身的价值呢。


1、现在的学习不再是面对已知的学习,而是面向未知


“考过注会,被讽没长进!”:证书要转变成能力,需要做好这2点


我们学习考证,都是有一套比较系统的教材,我们按部就班一章一节地学习下去,这种已知的学习内容和知识,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确定感,知道自己哪一章哪一节有盲点,于是可以在考试来临之时去补充和克服。


但是现在的学习,面对的未知性会更强,如何面对未知,采取新的学习方式是我们每一个职场人士都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


就拿我自己来说,前年考过了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回溯到工作这一年多里,仿佛自己并没有展现出一个注会该有的工作价值,给予公司对等的贡献,是我自己的能力没长进吗,也不是。


真正的原因便是我忽视了将系统已知的知识与未知状况的链接,因为系统化的知识带来的是解决问题的局限思维,而未知的问题往往并不按常理出牌,而是突然出现。


就像我前段时间遇到一个问题,问我如何解决一个建筑项目人工费大,但是取得发票不充分的情况?这个问题在注会的书本上就不会出现,但在工作中却是非常普遍存在,如何做,我会去翻书吗,当然不会,我会去在脑海中回忆这个情况是哪一章哪一节的内容吗,也当然不会,真正最正确的做法便是问自己:“为什么会取得发票不充分?是这个公司的问题,再工程项目开始就忽视了人工费的税务筹划?”


当你真正去探求这背后最本质的原因,你才能从源头发现这个问题来自于何处。


考试型学习只会告诉你,知识是什么,但是如果你想真正发挥你的价值,你必须从考试型学习转变成破案型学习。


2、系统化学习是起点,如何利用碎片化知识才是重点


“考过注会,被讽没长进!”:证书要转变成能力,需要做好这2点


信息流太过庞大,让我们往往没办法从这些信息洪流中,甄别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系统化学习,让我们掌握了一个个浅显的知识结构,因为系统,因为专精,也因为长期持续地按部就班地学习规划,让我们都思维受限。


在这个时间被严重切割的时代,如何利用碎片化知识才是重点,碎片化知识其实大有效用,因为碎片,它是游离的,可以被我们嵌入到任何一个问题当中,作为解决思路的参考。


比如说我工作之余,副业是写作投稿,很多时候投稿的文章选题要有新意,不能人云亦云,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知道如何找新颖的选题,看一些写作书上说的如何找选题,也没什么效果。


后来我直接尝试了跨领域学习,而且抓住碎片化知识带来的启发,产生了一个个新颖的选题。


碎片化知识,因为碎所以容易联想和启发,这种联想和启发又不断带来新的灵感。


就像罗振宇所说的:一知半解、一鳞半爪的知识,它作为知识,当然是不精确、不系统的,甚至不正确,孤立地看没用。但正是因为它分散、碎片、不成系统,在知识的网络效应里,它就极有可能在机缘巧合的时候,填补形成一个我们认知世界的维度,让我们的一个认知盲维突然透进一丝亮光,这就是它价值连城的地方。


考证,是职场人晋升提升的必要手段,但在取得证书之后如何改变学习认知,如何利用好碎片化信息为自己赋能,是我们下一步该做认真思考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证书   能力   按部就班   长进   美文   发票   认知   启发   碎片   新颖   价值   情况   知识   考试   工作   系统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