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富民:逛会与说嘴张三


袁富民:逛会与说嘴张三


1950年我8岁,弟弟6岁,父亲给我和弟弟每人发了一千元(相当于现在的一毛钱),让我带上弟弟去县城西门外逛十月一古会。

十月一古会,是物资交流会,有卖大牲口的,也有卖猪羊的、卖农具、粮食、棉花、衣物的,更多的是卖锅盔、豆腐脑、芝麻滚子油麻糖、腊汁肉、油糕、粘糕、醪糟等吃食的。但最吸引我的一是耍猴,二是说嘴。

弟弟喜欢看耍猴,那个拿着鞭子,把猴子训练得十分精明的人,用鞭子啪啪地抽打着,他的妻子铛铛地敲着手锣,让猴子或爬竿,或翻跟头,或走钢丝,或钻火圈,看得人兴味盎然。猴子有时会跳到耍猴人的肩膀上,头顶上,做鬼脸,甚至给主人身上撒一泡尿,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时耍猴人的妻子就拿一个小盆子,向观看的人伸出去,让大家往里边撂钱。我摸了摸衣袋里的钱,拉着弟弟去看摇签签说嘴。

摇签签的是个40开外的中年人,头上扎个白毛巾 ,身上穿着黑布大褂,手里拿着竹板,一边有节奏地打着竹板,一边说着快板,他看啥说啥,随口就来,刚凑上来一个拄着拐棍的老太婆,她就打着竹板说:“老婆抽了我的签,拐拐一拄能上天!”看到走来一个年轻媳妇,就说:“媳妇抽了我的签,棉车拐拐轮的欢!”一边说着,一边让顾客摇着手里的骰子碗碗,揭开一看,口里念叨着:“轻轻摇,慢慢颠,一摇摇了个十七点,你的十七也不小,没有人家到的早。”

我看了半天,终于看明白了,这个说嘴的就是庄家,他每一轮卖出20个签签,每个签签一千元(一毛钱)共收入两万元(两块钱),每人有一次摇的机会,买了签签得按顺序自己摇骰子,最大的是18点,谁摇的点点最大谁得一个竹篦篦笼子电壶(热水瓶),价值一万五千元(一块五毛钱),一轮下来,庄家可挣得五千元(五毛钱)。

袁富民:逛会与说嘴张三

我特别喜欢听说嘴的编的快板。听他说:“胡宗南,发了浑,他给马家捎了个信,你没见马家鼓那个劲,安宫桥上打一仗,两家行兵不一样,八路军,政策大,一打胜仗就撤骅........二零三师到乾县,不烧麦草不烧炭,专烧窗子和门扇。”“乾州城,九里三,没有粮子没有官,一满都是庄稼汉,四门大开几十天。”断断续续记了这些,当时不知道是啥意思,后来才知道,这段快板说的是乾县解放前夕的事,国民党将领胡宗南叫宁夏马家军来陕西助战,跟解放军在乾县和永寿县交界的安宫桥打了一仗,解放军大获全胜后撤退。国民党军队二零三师在乾县祸害百姓,烧杀抢掠。国共两党展开拉锯战,一个时期乾县城处于真空状态。没有粮子,乾县人把当兵叫吃粮,把当兵的人叫“粮子”,那段时间,乾县城里既没有当兵的,也没有当官的,所以四门大开几十天安然无事。

到后来我上了中学,听梁村大坡口村的同学说,那个说嘴的人是他们村的张三,因为编快板宣传党的政策还被评为解放西北模范宣传员,受到政府的奖励。但以后就再没有人听他说嘴了。

袁富民:逛会与说嘴张三

因为听说嘴听得入了迷,于是用我的一千元买了个签签,端起碗碗狠劲地摇了摇,揭开碗碗一看,只摇了15点,没摇上电壶。我不甘心,就鼓动弟弟用他的钱再买个签签摇一摇。弟弟死活不肯,死死地捂着他装钱的衣袋不松手。我就连哄带骗地说:“就算哥借你的钱,一定给你还。弟弟经不起我死磨硬缠,最后答应买了签签,真没想到他竟然摇了18点,只听庄家说:“轻轻摇来慢慢颠,这娃摇了十八点,十八点,冲破天,将来长大能当官!”

当我俩抱着电壶回到村里,村里人早就传开了,母亲在村口等着我们,看着我们抱回一个电壶,笑得脸像开了一朵花。

1950年,我家是村里第一个用上电壶的!


袁富民:逛会与说嘴张三

袁富民,笔名袁舟,原乾县县志办公室主任,《乾县志》主编兼乾县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陕西省地方史志学会理事、中国史学会会员、中国唐史学会特邀研究员、乾县老年书画诗联学会名誉会长。著有诗集《纯情的思恋》、散文集《独守宁静》,诗词集《了庐诗词》(待印)。主编《乾县志》《乾县建设志》《乾陵楹联荟萃》《可爱的乾县》《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典》《乾县文化体育志》《乾县宗教志》参编《陕西县情》《中国市县大辞典》《中国经济协作手册》《中华英模大典》《乾州人》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乾县   手锣   竹板   陕西省   快板   楹联   衣袋   骰子   陕西   鞭子   庄家   美文   村里   中国   猴子   弟弟   张三   袁富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