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军:由“念黄鼠”想到的



小时候,如果那个孩子不好好读书,别人便会批评他“念黄鼠”呢。我们今天就仔细地分析一下这句话中所包含的民俗风情。

首先说黄鼠,属啮齿目,松鼠科。别名达乌尔黄鼠、蒙古黄鼠、草原黄鼠、大眼贼、豆鼠子、禾鼠等。其状类大鼠,体形细长,黄色,头大,耳壳短小,眼甚大。前肢趾爪发达,大而且直,前足掌裸,后跖被毛。有颊囊。全身毛草黄色,并杂有褐黑色。额、头部较深,为黄褐色。上下唇及眼圈均为白色。为毛草黄色。夏毛较冬毛短而色深。栖于草原或沙地,穴居,白昼活动。冬眠期较长。食物主要为草本植物的茎、叶,或野菜、大豆幼苗等。并常盗食大豆、玉米、高梁、谷子等作物。亦食昆虫。秋时锄豆、粟 、草木之实以御冬,各为小窖,别而贮之。村民以水灌穴而捕之。味极肥美,如豚子而脆。皮可为裘领。

刘立军:由“念黄鼠”想到的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部》中有关于黄鼠的记载:礼鼠,拱鼠。气味:甘,平,无毒。主治:润肺生津,煎膏贴疮肿,解毒止痛。

我猜测,之所以叫做“礼鼠,拱鼠”,也许是因为黄鼠可以用后爪站立,前爪做拱手状(我们称之为“爪儿”)的缘故。小时候经常有小伙伴把黄鼠捉来,训练它直立行走,训练它给人作揖。为了防止黄鼠咬伤人,会用大蒜给黄鼠抖牙(音同,实际上就是要去掉两颗大门牙),至于为什么这样做我就不清楚了。

至于灌黄鼠,那多半是在暑假,孩子们放了学,有充裕的时间。每逢农田灌溉的时候,我们就三五成群,提上铁桶或者盆子,最不行也是大瓶子。灌黄鼠,首先要找准黄鼠窝,有些黄鼠窝看起来很破败,很明显是很长时间没有黄鼠出入了。这样的黄鼠窝就不用费力气灌水了,那里边肯定没有黄鼠。还有,就是黄鼠非常聪明,会在自己的窝附近弄一些黄窝。那些窝一般都不深,洞口附近很少有黄鼠爬行的痕迹,那也是无需费力的。所以,必须找那些洞口光滑、土质新鲜的黄鼠窝,这是因为黄鼠经常进出,洞口除了留下不少爪印外,早就变得光溜溜了。为了稳妥,还必须在周围再找一找,看还有没有黄鼠窝,这是为了防止它有后门。不然,你在前门灌一水,人家立马从后门跑了,你忙活了半天,眼巴巴的等人家被淹得受不了,从洞中逃生时落入你的圈套,却不想人家早就逃之夭夭了!找到了“后门”,用土把洞口给它严严实实地封死,或者在后门也派一个人蹲守。

刘立军:由“念黄鼠”想到的

从水渠抬来水,灌入黄鼠窝后,要仔细听,如果洞中有轻微的咕嘟声音传来,那窝里多半是有黄鼠的,就要抓紧时间继续灌。这个时候,如果是三两个人一块结伴灌黄鼠,往往是留一个胆大心细的人守在洞口,另外的人赶紧再继续弄水来,这样安排是防止黄鼠趁人们离开的这个间隙逃出去。黄鼠在洞中被淹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会逃出洞。它会在洞口先伸出湿漉漉的小脑袋探望一下,所以捉黄鼠的人必须趴在入口的反方向,以防被它发现。等它探出小脑袋张望的时候,捉黄鼠的人必须一把掐住它的脖子,出手必须快准狠,不能有丝毫的迟疑,稍一犹豫,它逃脱了是小事,被它反过头来咬你一口就成了大事。黄鼠被抓住脖子拎出洞口的时候,一旁早有人拿着准备好的绳子系在它的脖子上。这也标志着这只黄鼠从此沦为孩子的玩物。

黄鼠窝里灌出来的,不仅仅是黄鼠,也可能是蛇或者癞蛤蟆,这都会让小孩子吓一跳的,尤其是捉到蛇。只要没有被咬伤,那绝对就成了足以骄傲和自豪的谈资,会演绎成为不同版本的故事,引来不少敬佩的目光。

刘立军:由“念黄鼠”想到的

捉来的黄鼠会拴在树上或者装进笼子里,喂一些苜蓿、青草或者馍花,玉米或者黄豆,但家里一般很少有现成的笼子,所以只好拴在树上,只是这样黄鼠往往会夜里咬断绳子逃走,会让人难过。好在这黄鼠又不是稀罕物,逃走了再捉一只就是,伤心一会儿也就忘了。

捉来的黄鼠必须训练一番,才会做出一些让人们满意的表演,比如说让它直立(我们称之为“爪儿”)甚至于行走。虽然人和黄鼠是两个不同的物种,黄鼠是听不懂人类的语言的,但是人们可以训练它。训练黄鼠方法很简单,无非是饿着不给吃东西,或者用细的枝条抽打它,打得它产生了条件反射就好了。我们一喊“爪儿”,它立马提起前边的两个爪子,后边的两个爪子着地,直直地站在那里,眼睛滴溜滴溜地看着人,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刘立军:由“念黄鼠”想到的

让黄鼠学会“爪儿”是最基本的的表演,在此基础上还会教它学会“黄鼠拄棍”。折来一截树枝,让它用前爪搂住,叉开后腿站起身拄着树枝。驯服了黄鼠,用绳子拉着它在村街上走来窜去,高兴了,叫它表演一下“爪儿”与“拄拐杖”,那是娃娃们最自豪,最牛气的一件事。还听人说,有小孩将黄鼠训练得可以陪他上学,到学校门口说一句“停住,给回走”,黄鼠便乖乖地回去了。只是听说,至于真假,没有考证。

我们小孩子捉来黄鼠都是玩两天,黄鼠就自行逃脱了,或者被放生了,一般不伤害它性命。村东却有一个懒汉,捉来黄鼠吃。发现他吃黄鼠也是无意的。

村北有一孔白灰窑,我们村西的孩子每天放学后要经过那里。有一天中午,我们发现他在窑顶架着铁桶,不知道他在干什么。跑过去一看,桶里煮着几只黄鼠,他告诉我们他捉了几只黄鼠,还说这黄鼠是细肉,极好吃。看着桶里的黄鼠,我们话没听完,吓得全都跑了。女同学还边跑边骂,说那人真恶心,什么东西都吃。

最后,分析一下,人们为什么把不好好念书的娃叫做“念黄鼠”呢,估计是有小孩不好好念书经常逃学去灌黄鼠,书包里早已不见了书本,变成了捉来的黄鼠,人们便说他是“念黄鼠”呢,久而久之变成了一句约定俗成的方言俗语。

原创不易,转载分享请标明出处,敬请合作。

作者简介:刘立军,笔名乾州蕞娃,又名终南鲁人,初中语文教师,性木讷,爱文学。俯仰天地间 ,自知无所愧。

刘立军:由“念黄鼠”想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黄鼠   李时珍   颊囊   爪儿   前爪   铁桶   咬伤   洞口   爪子   绳子   后门   美文   黄色   两个   发现   孩子   刘立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