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责|圆通内鬼泄露客户信息 如何避免“下一次”?

圆通一起客户信息泄露案,再次将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呈现在公众面前。40万条个人信息,被人以1元/条的价格出售到电信诈骗高发地。


发件人地址、姓名、电话以及收件人电话、姓名、地址,这6个维度组成的信息集,落在不法分子之手,足以串联起一条完整的诈骗套路。过去几年,电商“退货诈骗”频频出现,消费者被所谓的商家客服以退换货为由实施诈骗,损失多者可达数十万元。


当责|圆通内鬼泄露客户信息 如何避免“下一次”?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700亿件,这也意味着超过700亿人次的信息被生成。数据越多,泄露风险就越大。由于快递包含揽收、转运、派送等多个环节,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进一步被放大。在圆通此次事件之前,快递信息被泄露早已不是新鲜事,圆通有过,其他快递公司被客户投诉的也不少。


不过,由于确认信息泄露和诈骗损失的关系非常困难,这导致涉事快递公司难以被追责。对这次主动监测发现员工账号异常、主动报警的圆通来说,大概率的结果仍是免予赔偿,在自我表态进行整改之后,警报即告解除。至于个人信息如何真正能够被保护的问题,用户无法获得确切满意的答案。


当责|圆通内鬼泄露客户信息 如何避免“下一次”?


中国早已是全球第一快递大国,但和快递的高渗透率相比,个人信息保护却并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快递企业为了应对同行的激烈竞争,将资源更多地投入到了自动化设备、仓库、货车等硬件上,以求获得最低的经营成本;同时,为了将对手赶出市场,快递企业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价格战。这种以抢占市场份额为目标的竞争策略,决定了快递企业只会将效率置于最高优先级,以获得更多的B端下单,至于C端用户的体验、用户数据保护,只要“过得去即可”。要知道,想要真正禁绝内鬼,需要快递企业对整个数据系统进行改造,做到人员和数据隔离,这是一个既花钱,又考验技术实力的事情——花钱的机会成本是损失潜在的市场份额,这是快递企业不能承受之重;技术则是快递企业的短板。


当责|圆通内鬼泄露客户信息 如何避免“下一次”?


不过,在享受了近20年的市场红利后,快递企业面临的环境已不同往日。今年10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正式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到明年就有望成为付诸实践的法律。过去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空白地带将被法律纳入管辖范围,个人信息的处理将有明确规范,比如“采取相应的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合理确定个人信息处理的操作权限”等规定,将倒逼快递企业升级现有数据处理系统。对于泄露用户隐私等侵权行为,草案也给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则,比如相应违法行为将被记入信用档案,并予以公示;因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侵害个人信息权益,个人受到的损失难以确定的,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等,这将为用户索赔扫除法律障碍。


当责|圆通内鬼泄露客户信息 如何避免“下一次”?


未来,快递企业应切实承担起自身责任,在用户数据保护上投入与业务规模相匹配的资源。待到新法落地,方能快速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安全地赢得宝贵的市场份额。

《当责领导力®》一门只要学了就能终生受益的课程。颠覆传统观念,重新定义责任,运用当责工具,将当责行为融入到组织的各个层级,激发员工动力,担当和创新。历经近30年的锤炼,经过106个国家、23种语言、1000多家企业反复验证。


通过帮助客户定义关键目标,塑造文化信仰®,解决当责差距。同时它还通过显著提高员工参与度、激励创新、改进跨部门协作、培养具有当责意识的领导者等,帮助客户实现其使命。


人人有当责,事事有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圆通   客户   信息   草案   美文   快递   损失   主动   定义   姓名   员工   法律   数据   用户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