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什么一直苦心婆心劝导知识分子与人民大众相结合?

毛主席非常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他一直强调“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


毛主席为什么一直苦心婆心劝导知识分子与人民大众相结合?


毛主席对知识分子的这一认识和要求,来源于他对知识的哲学思考。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论述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他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他嘲笑那些只从书本里讨知识的书呆了似的“知识里手,他说: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

  1939年5月1日,毛主席为延安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撰写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五四运动》,他在文章中写道:

  “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他们的最后分界仅仅在这一点,而不在乎口讲什么三民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真正的革命者必定是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的。”


毛主席为什么一直苦心婆心劝导知识分子与人民大众相结合?


  1940年1月,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讲演,题目“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指出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必须接近民众,他说:

  “一切进步的文化工作者,在抗日战争中,应有自己的文化军队,这个军队就是人民大众。革命的文化人而不接近民众,就是“无兵司令”,他的火力就打不倒敌人。为达此目的,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须知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

  1941年3月,毛主席在为《农村调查》所写的序中,指出只有向社会作调查,才能获得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基础的知识,而要做好调查,一定要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东张西望,道听途说,是“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的。他在“序言”中说了那句著名的话语: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为了获取知识,毛主席立下了一个志愿:和全党同志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

  从1941年开始,延安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整风运动,毛主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三本著作成为基本文件。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主席要求培育“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他批评那些割裂理论和实践、只注重脱离实践的空洞的理论研究的作风,他说:

  “要使同志们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夸夸其谈地乱说一顿和一二三四的现象罗列,都是无用的。”

毛主席为什么一直苦心婆心劝导知识分子与人民大众相结合?

  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毛主席讲到了知识分子中存在的问题,他说:

  “有许多知识分子,他们自以为很有知识,大摆其知识架子,而不知道这种架子是不好的,是有害的,是阻碍他们前进的。他们应该知道一个真理,就是许多所谓知识分子,其实是比较地最无知识的,工农分子的知识有时倒比他们多一点。”

  毛主席给这些知识分子指出了这样一条路:

  “有什么办法使这种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变为实际工作者,使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实际问题。这样就可以达到目的。”


毛主席为什么一直苦心婆心劝导知识分子与人民大众相结合?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邀集了文艺家们座谈,一起研究文艺工作的方针和方向,毛主席在讲话中指出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文艺工作者就要“了解他们,熟悉他们,为要在党政机关,在农村,在工厂,在八路军新四军里面,了解各种人,熟悉各种人,了解各种事情,熟悉各种事情,就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他说:

  “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是说,你的一套大道理,群众不赏识。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账。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

  1948年4月2日,毛主席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指出报纸工作人员要向群众学习,才能增长本领,成为有经验的人,他说:

  “同志们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往往不懂事,对于实际事物往往没有经历,或者经历很少。你们对于一九三三年制订的《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的小册子,就看不大懂;这一点,农民比你们强,只要给他们一说就都懂得了。崞县两个区的农民一百八十多人,开了五天会,解决了分配土地中的许多问题。假如你们的编辑部来讨论那些问题,恐怕两个星期也解决不了。原因很简单,那些问题你们不懂得。要使不懂得变成懂得,就要去做去看,这就是学习。报社的同志应当轮流出去参加一个时期的群众工作,参加一个时期的土地改革工作,这是很必要的。”


毛主席为什么一直苦心婆心劝导知识分子与人民大众相结合?


  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以及对于知识分子的要求,深刻影响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和走向,大批的知识分子走向了与民众结合的道路,他们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虚心向人民学习,最终成长为人民的革命知识分子,他们站在人民的立场说话,站在人民的立场办事,成为人民中的一分子。

  解放之后,知识分子同全国人民一道,进行着深刻的思想改造,对于存在于知识分子中的轻视工农、轻视具体实践的错误倾向,逐步进行自我教育和被教育,成长为社会主义的新人。

  1956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总理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了中国知识界面貌发生的根本变化:

  “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957年3月12日,毛主席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他要求知识分子不要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要向生产者学习,向工人学习,向贫农下中农学习,在学校则要向学生学习,向自己教育的对象学习。”在讲到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结合的问题时,他说:

  “知识分子既然要为工农群众服务,那就首先必须懂得工人农民,熟悉他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 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如果一辈子都不同工人农民见面,这就很不好。我们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文学家、艺术家、教员和科学研究人员,都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机会去接近工人农民。”


毛主席为什么一直苦心婆心劝导知识分子与人民大众相结合?


  1964年8月18日,毛主席召集了一次会议谈论哲学问题,指出哲学家要下乡去,“哲学界的缺点,是没有搞实际的哲学,而是搞书本的哲学。”他说:

  “大学文科现在的搞法不行,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书本里怎能出哲学?文科大学生今年冬天就要开始下去。教授、助教、行政工作人员、学生,通通下去。去五个月,有始有终,农村去五个月,工厂去五个月,得到些感性知识。”

  1964年8月25日,毛主席会见非洲和拉丁美洲青年、学生的代表团和代表,谈到统一战线问题,他说:

  “知识分子脱离了群众就没有什么用。我希望你们不要脱离人民群众,不要脱离你们国家占最大多数人口的工人和农民。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书教育我们怎样革命,但是也不等于读了书就知道如何革命了,读革命的书是一件事情,实行革命又是一件事情。”

  1975年10月至1976年1月间,毛主席作了多次讲话,在其中一次讲话中说: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却是幼稚可笑的,包括我。往往是下级水平高于上级,群众高于领导,领导不及普通劳动者,因为他们脱离群众,没有实践经验,不是有人说大学生不等于劳动者吗,我说我自己不及一个劳动者。”


毛主席为什么一直苦心婆心劝导知识分子与人民大众相结合?


  这是毛主席一贯的认识观,他始终坚持这样一条真理:知识来源于实践,而民众无不处于实践的第一线,因此知识分子必须参与实践,与民众打成一片,才能完善自己的真知,成为一个“知识里手”,否则,就会成“最无知识的”,就“没有什么用”。在他的一生中,他努力地去推动知识分子与民众的结合,与民众打成一片,对知识分子完成了最大程度的改造,把旧知识分子改造成新知识分子,又培养了一大批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崭新的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知识分子群体。

  现在有一些知识分子,经常说一 些不靠谱的话,弄得老百姓苦笑不得,送了他们一些“雅号”,如“砖家”,如“叫兽”,这反映出一个事实,这些知识分子已经脱离人民大众了,他没有从人民大众那里获取有用的知识,因此说出来的话离老百姓很远,很生疏,因此遭到了老百姓的群嘲。


毛主席为什么一直苦心婆心劝导知识分子与人民大众相结合?


  毛主席曾说:“空洞的理论是没有用的,不正确的,应该抛弃的。对于好谈这种空洞理论的人,应该伸出一个指头向他刮脸皮。”毛主席这一“刮脸皮”的做法,把知识分子一下子推到实践和民众那里去了,这个做法,对于知识分子避免成为“砖家”、“叫兽”,还是值得借鉴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大众   知识分子   里手   延安   工农   苦心   美文   书本   民众   文艺   工人   群众   哲学   农民   知识   文化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