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目标制定的思考

这是学习笔记的第 2272篇文章

关于工作目标制定的思考

最近在思考工作目标制定的一些问题,也发现了一个蛮有意思的现象。如果要做一个较短期的计划,比如一周,一个月甚至一个季度,整个任务的执行状况都能够宏观上有所把握,但是一旦这个时间轴加长,整个过程就很难控制了,我似乎已经不记得当时我来公司时的一些计划了,好像有些吹的牛实现了,有些吹的牛我自己都忘记了。

而换一种思路来看同样的工作规划,人的思维模式和执行层差别还是很大的,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做一些工作目标梳理,可能比较清晰直观的方式就是脑图,因为脑图容易发散,而且可以不断的分支,整体感比较强,如果整理得当,会很清晰,所以在地铁上或者手机终端上整理工作明细的时候,最大的特点就是碎片化比较明显,工作安排可以想出很多细节之处,但是这个不是文本格式擅长的。它难以聚焦,缺少分类。

而在执行层面来看,其实脑图的方式也不是一种好的方式,从我的一些体会来说,我觉得文本化,表格化的工作安排就会清晰一些,尽可能减少分层,这样执行起来会缺少一些瞻前顾后,临时加塞的情况,而且word版本的表格内容要整理出来,基本是想清楚了,相比发散的模式会更加聚焦清晰。

所以亚马逊的工作汇报模式杜绝ppt的方式而钟爱word确实有道理。

工作目标的安排有哪些要领,我觉得最开始发散的思维就是:

我想干什么?

我想干什么,这个话题可以说很多,有点投其所好的感觉,但是这个维度经常经不起考量,因为别人一句这件事情的价值是什么,如果浓缩为个人喜好那就太狭隘了,哪怕是,也需要有一个靠得住的维度支撑,但是团队的工作安排中还是需要考虑成员的喜好,把握好一个度。

我换了一种思维模式,打算采用推理的模式来进行目标任务的制定。

目前的现状,我们碰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做得不够好,哪些还需要改进,这个维度就可以去掉一些当前的成绩,不否认过去,尊重历史,也要面向挑战。

这个阶段我会一股脑儿的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猜到的问题都列出来,然后进行第二步,开始对这些问题,甚至是抱怨进行整理分类,大体划分出几个类别来,然后适当做一下排序,这样你的问题就从碎片化开始有组织结构了。

第三步,我开始写出一些经验,也就是先不管上面的具体的每一个问题,而是根据整体的一些问题情况,开始总结一些经验,比如有些问题我觉得是技术体系比较落后,我会写一条经验:和行业的主流方案能够保持跟进状态,可以避免很多遗留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个过程总结的经验有的特指,有的是根据之前的一些经历进行提炼。

第四步,开始推理需要做的事情,比如我对问题进行划分之后,其实一个基本的维度就是时间,通过时间轴来衡量哪些问题可以解决,哪些有限解决,哪些可以适当做下妥协,这个过程的问题大类是基本稳定的,而需要取舍的无非是里面的一些子类,具体的问题。

第五步,顺着问题大类,我们可以基本推导出需要做的几个方向的事情,这个梳理工作尤其重要,而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就可以结合问题开始列出一些解决方案,把解决方案再进行一次迭代和筛选,就能够得到一些相对明确的子任务了。

比如有的大类下,可能会发散出很多的子任务,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选取精华,哪些重要不紧急和紧急重要的事情应该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

第六步,就是问题的闭环思维,问题该怎么衡量质量,最好有数字化,百分比,或者交付文档等可以明确的结果,否则就跟我们经常说的熟悉,基本完成等字眼,这种情况下是很难衡量事情的质量的。

到了这里,基本的工作目标计划就差不多整理出来了,我们把重要目标控制在3个左右,如果可以,可以选择几个作为里程碑事件,对于整体任务的推进是一种很形式化,但是效果不错的方式。

而其他的次重要目标,我们根据精力和临时突发任务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留出一定的比例作为适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目标   工作   维度   大类   美文   喜好   碎片   表格   事情   清晰   模式   情况   经验   方式   时间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