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昆精神感召下——在《成昆线上》读书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成昆精神感召下

—— 在《成昆线上》读书座谈会上的发言


曾从技

在成昆精神感召下——在《成昆线上》读书座谈会上的发言

长篇小说《 成昆线上》的作者曾从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文友:大家下午好!

感谢重庆工务段和段党委组织了这次座谈会,让我有机会与新老朋友再次相聚,就《成昆线上》的写作就教于大家。占用大家一点宝贵时间,我简单汇报一下写作过程。

在成昆精神感召下——在《成昆线上》读书座谈会上的发言

参会部分人员合影


一,怎么就动了写作念头

我是一名铁路退休职工,从1973年深秋,进入内江铁路技术学校读书算起,直到2015年退休,我在铁路上生活了整整42年,一分钟也没有离开过。所以,我所写文字主要是铁路题材。以前少有接触成昆铁路,写得更多的,是工作时间较长的贵州铁路。

在成昆精神感召下——在《成昆线上》读书座谈会上的发言

第一部反映成昆铁路的长篇小说《成昆线上》


2014年4月离开本职岗位后,组织上安排我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开始在成昆线活动。2015年正式退休后,先是受局文联委托,带着几个年轻人去成昆沿线采写报告文学,后来又参与历时两年的建设成昆精神教育基地的文字编撰工作。这样加起来,我就有相对集中的整整四年时间,辗转于成昆北段的700公里铁道线上。这段经历加深了我对成昆铁路和成昆人的认识,并被成昆精神深深感动,这是我敢于动笔去写成昆铁路的资本。但是,如果没有那一次催化,我还是鼓不起勇气去书写。

在成昆精神感召下——在《成昆线上》读书座谈会上的发言

曾从技左书


创作冲动的一次催化,来自一个偶然机会,来自一位文友的一句话。2015年盛夏,重庆文友陈光耀来成都避暑。一个闷热的下午,孙贻荪老师召集刘建镍和我,陪光耀喝茶聊天。当我说到正在参与成昆精神教育基地建设相关工作时,光耀轻声插话:“应该留心收集一些素材,说不定以后可以写点东西。”记得当时,我的心就那么微微地抖动了一下,并没有太多的在意。

在成昆精神感召下——在《成昆线上》读书座谈会上的发言

成昆铁路电气化开通时留影


等到基地建成回到家后,成昆线上的所见所闻总在目前浮现,光耀那句话不时响彻耳畔。于是,控制不住一颗激动的心,2017年一个寒冷的冬夜,我悄悄打开电脑,敲出了《成昆线上》四个汉字……


在成昆精神感召下——在《成昆线上》读书座谈会上的发言

20世纪人类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


二,修改过程中的感动

经过整整一年的持续敲打,2018年冬天,《成昆线上》初稿草成。这时,我又记起了光耀说过的另一句话。有次小聚,在发表完对我第一部长篇小说《煤棚虽破》的读后感后,光耀语重心长说:“如果能在付印前,把文稿发出来小范围征求一下意见,再适当做些修改和补充,作品一定会更加丰满厚实。”上次留下了遗憾,这次得虚心改正。于是,我抱着“丑媳妇拜见公婆”的良好心态,壮起胆子用电子邮件把初稿发给了孙老、光耀、建镍、陈泽旗、冯金声、吴雪峰和付世坤等几位知心师友,恳求他们审读,期待他们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在成昆精神感召下——在《成昆线上》读书座谈会上的发言

穿山越水成昆路


特别感人的是,在阅读趋于快餐化的当下,能够坐下来啃纸质长篇已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更不用说在刺眼的屏幕上去读一个毛坯样粗糙的初稿。可是,我敬爱的师友们却克服了腰酸腿疼、头昏眼胀等诸多困难,在电脑甚至手机上,一字一句读完了20万字的初稿,并及时反馈了感受和意见。时年86岁高龄的孙老,用手写板给我回了一封长信,从书稿的主题、结构和语言诸方面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冯金声老师坐在电脑前整整熬了一个下午加一个通宵,一口气读完360页的长稿,并于凌晨5点多,写下了近千字的修改意见。

在成昆精神感召下——在《成昆线上》读书座谈会上的发言

成昆铁路让彝族同胞迈上脱贫致富之路


2019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光耀专程赶来成都,我们再次聚会,针对《成昆线上》初稿进行认真讨论。这一次的交流完全是有的放矢,特别具有针对性,使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很好的教益与启发。整理出这些宝贵意见后,我一条一目、一字一句对应着进行修改,于5月底完成了第二稿。

二稿改完后,考虑到光耀在手机上阅读太苦太累,我就打印了一份纸质书稿给他寄去。20天后,我收到了他寄回的原稿。汗渍渍的页面上,留下了清秀的笔迹。读了这些浸着心血的一行行批注、一处处修改,我潮湿了眼眶。

在成昆精神感召下——在《成昆线上》读书座谈会上的发言

防洪看守工指挥列车通过


到了7月份,很想听听“老成昆”的意见,我就把书稿发给了西昌机务段工会郑立江主席。同时,为了落实一些细节,我再次只身赴西昌采访。郑主席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与我促膝长谈令我深受鼓舞。他说:“这样的书,‘老成昆’读来特别亲切,年轻人读了能够获得教益。”

从西昌回来后,我再次坐下来对书稿继续进行全面修改,直到这一年的岁尾。

所以说,这本书的26万字虽说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的,但是,它的确融进了文友的热情鼓励和真诚帮助。

在成昆精神感召下——在《成昆线上》读书座谈会上的发言

开往春天的列车


三、有关文本的几点说明

1、淡化了人与人的斗争。我始终认为,成昆精神的本质属性是“治山斗水”和“坚守奉献”。所以,无论修建还是运营,成昆铁路最大的敌人,就是恶劣的气候和凶险的地质灾害。在成昆线上,“治山斗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所以,小说除去写了铁路整治货盗,彝族铁警大义灭亲,给水所女工勇斗歹徒之外,没有用更多的笔墨去书写与“坏人坏事”的斗争,也没有刻意去塑造一个典型的“反面人物”。

在成昆精神感召下——在《成昆线上》读书座谈会上的发言

那时、那景,那情


2、主要人物都有原型参照。小说中的张玉岱、黄明儒、张明丽和吉史力普。在现实生活中都有人物原型。他们是成昆线上著名的英雄人物、劳动模范,是成昆人的优秀代表。只不过他们原来都是各自为政,相互间没有多少直接的联系,到了书里我把他们糅合在一起,组合成了两个联姻的家庭,并且做了一些典型化和移植、嫁接等文学处理。

3、大事情都是真实存在。虽然,在故事情节上也不乏合符情理的虚构。譬如为了衬托女儿患上脑瘫的极度悲伤,我在写刘成玉怀孕时,增加了一段家庭独舞的欢快情节。写看守点青年男女的联欢,不但反衬出了看守女工孤守深山的清苦,也充分展示了她们纯朴的心灵美。但是,小说所呈现出的大事件和几个经典的感人故事,譬如40天铁西抢险,利子伊达列车颠覆事故,防洪看守女工拦停列车获奖……包括妻子抱着丈夫骨灰盒回工区看新貌,小站退休工人到了城里睡不着觉,一定要搬回小站去住等,都是发生在成昆线上的真实故事。我只是借用文学手段,把它们移植到了小说人物头上。所以,《成昆线上》遵循的是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写的是一条货真价实的成昆铁路,是一群有血有肉的成昆人,是一个真实可信的故事。

在成昆精神感召下——在《成昆线上》读书座谈会上的发言

激情燃烧的岁月


4、、据考证,《成昆线上》是讲述成昆铁路运营管理的第一部长篇文艺作品。我力争要在2020年的7月1日前出版发行,就是要把铁路职工的一份心意,献给成昆铁路通车50周年。


四,作者的一点心愿

成昆线太险峻,成昆线太艰苦,成昆人太平凡,成昆人也太伟大——他们用自己平凡的劳动保证了这条天险铁路50年的畅通和发展。我是被成昆人和成昆精神所感动,才写出了这部小说。在歌颂成昆精神的同时,我更期待通过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收获到能够鼓舞人积极向上的社会效应。所以说,作品如果能够对在座的和不在座的,所有读过这本书的青年人认识铁路,认识社会,感知人生,进而对他们的工作、学习和为人处世,有那么一丁点微不足道的帮助的话,那将是作者最大的欣慰,最大的幸福。

在成昆精神感召下——在《成昆线上》读书座谈会上的发言

热烈研讨


不过,受作者政治素质和艺术修养的限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是写作者最大的遗憾,特别渴望听到朋友们有针对性的批评意见。

谢谢大家!

在成昆精神感召下——在《成昆线上》读书座谈会上的发言

畅谈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西昌   彝族   精神   教益   文友   书稿   初稿   女工   长篇小说   美文   列车   光耀   铁路   意见   作者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