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民俗采风 | 必备篇目!记住这些,“靠海吃海”不用愁

闯海谣

“老大不懂流,累坏伙计肉”

风帆时代,一个称职的船老大,平时要识潮懂流,能走四洋水,会借八面风。风浪路上,雨雾天里,更要比常人多出一个心眼儿,超出一筹胜算。他们创造的那些闯海使船的口头经典,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且代代相传。

“老大不懂流,累坏伙计肉”,说的是船老大知道潮汐的时间,会看流向流速的更变,以利趁潮借流,抓住时机,节省人力。

“夜间航行看指位(北斗星),雾天航行靠捞水(测水深、底质)”,说的是利用天象、地物来导航,从而摆脱险情,走出困境。

“眼看旗子耳听风,篷头打呼舵不正。”这是船在航行中,借风使舵技术的要领。看旗、听风是“借风”的前提,“篷头打呼”要及时调舵,才能使风帆充分利用风力,驱船前进。

在生产实践中,“行船看风向,撒网看流向”,“绕边追鱼,顶流撒网”,“天晴水清鱼煞底,风过水浑鱼走漂”,“黄花鱼,头汛旺,骑着谷雨到网场”。对于这些技术和机遇,闯海人是用韵律和谐的语言形式总结传世的。


烟台民俗采风 | 必备篇目!记住这些,“靠海吃海”不用愁

渔船在防险、抗灾、救助中的教训也很多:“船上没有压底儿载,好似树木没有根”,道出了船载货物头重脚轻吃了大亏;“能装死载一千,不装活载八百”,说出了船货在舱底稳沉,人在船面动荡的区别;“行船要防跨腰浪,要活就跑顶头风”,说的是防风抗浪的操舵技术;“大海行船防扣浪,靠山收港防撩风”,论的是船被山的涡旋气流扑倒在港口的教训。

“陆上10个人,船上一条心”,是说船上人要像一个人一样,要八股绳拧到一起。故,每次出海要买一个猪心分而食之,意在统一意志。这些谚谣,是渔民在长期海猎生活中,用生命和财产为代价换来的。

渔船在救助中,也有实践经验:“大船救人先甩绳,小船救人用船腚。”大船,船体高,目标大,相距远,甩绳抛物救助,无论对救助者与被救助者都安全;小船船体矮小,灵活机动,容易控制,船尾低平,以“退势”救助,直接、省事,把握性大,对自身与他人都无危险。日久天长,闯海人不仅敢救人、会救人,且具有“见死不救,下辈绝后”的渔风渔德代代相传。

“大船见山如见虎,小船见山如见母。”山的周围,水浅、礁多,且有山崖撩风涡旋,大船机动性差,应远离行驶或锚泊;小船机动灵活,没有“树大招风”之嫌,靠近山岛避风锚泊或行船作业,恰好利用地形。

潮汐与闯海使船关系极为密切。如,锚泊、进港、出港、搁浅、潮流、上坞、下坞、垂钓、下网等都离不开潮汐作“参谋”。大凡港湾口门浅的,渔船需趁潮出港待航;有经验的老渔民总是掐算着潮汐涨落的间隙下钩垂钓或赶海;搁浅了的渔船,可据潮汐的规律,推算最高潮升的时间脱险。所以,渔家便有了“十二三,正晌干(低潮),初五二十五正晌满(高潮)”,“退潮没枯又涨潮,不出三天有风闹”等谚谣。

烟台民俗采风 | 必备篇目!记住这些,“靠海吃海”不用愁

近几年,渔家的闯海谣也被沿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东风西流水,长翅又生腿。”说的是船行顺风顺流,如同快马加鞭。所以,外出办事,一旦顺利,马到成功,人们便借用“东风西流水”作比喻,既简练,又形象。

渔家这些口头格言,无论是借风用流、捕捉渔汛、装载运输还是抗风抵流、测算潮汐、抢险救灾、下网垂钓,都生动、形象、易记、易传、充分表现了渔民利用自然或与自然抗衡的聪明与才智。它是风帆时代的口头文学、科学警句和海洋文化的经典。

钓鱼谣

“要想多钓鱼,学会抓志石”

长岛的钓场十分广阔,人们按照鱼的栖息或迁徙的规律,采取把竿钓、划边钓、拖钩钓和延绳钓等多种垂钓的形式。钓鱼的能人高手村村都有,“要问什么最过瘾,手把鱼线扽钩扽”,“只要鱼吃钩,来了神气头”,钓鱼的瘾,着实是一种令人心醉的精神享受。

烟台民俗采风 | 必备篇目!记住这些,“靠海吃海”不用愁

活蹦的鲜鱼拿回家,随着“吱啦吱啦”开锅的油花下锅,鲜鱼端上桌来,伴着白干品着鲜的钓鱼人,该是神仙般的美。可随便问问哪一个,都说“吃鱼不美,钓鱼美”。可见,过把钓鱼的瘾是何等的享受。

对于钓场的选择,是由近及远,由浅到深。俗语说:“小孩把竿钓礓边,大人摇橹去划边。”

海底的沟心、礁石、沉船或养殖架下,都是鱼的家。“要想多钓鱼,学会抓志石。”志石,指的是水下的暗礁,特别是深水大流区水下的礁盘,想抓到志石,需靠地物为坐标,参考周围的岛角、山峰或建筑物,在点线交叉重合中,脑里留下记忆图,不然,难以摸到这沙漠里的“绿洲”。

有的老钓手,视志石为机密,“宁肯单干,不愿搭伴”。所以,生插杠子的埋怨说:“厚着脸皮跟腚走,也没摸着鱼窝口”。有的老钓手,把“秘方”保守了一辈子没传世。

南隍城村钓鱼能手肖喜信的钓鱼谚是:“钓鱼要想多,会把志石摸。”他抓志石的本领是老人传的,也有自己摸的。在南、北隍城岛一带海域,他不仅能记住海底60多处志石的位置,且对大汛海、死沉底子和表面流、海底流的流速大小、流向转变都了如指掌。

他根据黄鱼、黑鱼“吃咸、吃鲜不吃臭”和“夏季趴在洞里头”的特点,使用鱼味儿(诱饵)做到“春秋用鲜、夏季用活”。

烟台民俗采风 | 必备篇目!记住这些,“靠海吃海”不用愁

由于他的钓场宽、钓具多、钓技高,同样出海,一潮下来总比别人多几成。因此,“沟心志石鱼儿多,老头深水找鱼窝”便是有经验之老人的写照。

鱼在水中择适宜的环境栖息。“洞里有黑鱼,草里有黄鱼,想钓偏口找滋泥”。黑鱼靠洞掩护,黄鱼以藻藏身,偏口借泥伪装。它们既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又可凭借优势袭击食物,可谓一举两得。但,洞、藻、泥的特定位置一旦被垂钓者掌握,鱼便顺遂人意“愿者上钩”。

钓鱼与时季、气象关系十分密切。“早晚钓近午钓远,阴天下雨钓海边”,“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都是钓鱼的“火候”和机遇。一旦失去了时机,往往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人们在垂钓中发现,饵料对鱼的诱惑力很强。所以,“钓鱼下腥,不用挪坑”、“种地靠粪儿,钓鱼靠味儿”。

老钓手在实践中发现:“鳝鱼最喜鲜海兔,黄鱼、黄姑爱海蛆”,“白味儿、活味儿钓黑鱼,扒皮小虾钓海鲋”。垂钓,要投鱼所好,“加吉鱼认海参,针良鱼喜走蚓”,实践证明,“海虹味儿好不恋钩”,所以“出海钓鱼要备足”,海虹即贻贝,一般鱼都爱吃,因其没有筋力,诱饵常被骗吃,所以,“宁肯多备不用,不可用而无备”。

钓鱼是要有高度耐性的。“熬鱼等鹰,两手不空”,“要想多,别挪窝,要想少,满海跑”。钓鱼性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是钓者大忌。

当然,钓鱼有时也扛着扒子回(有具无鱼而归)。对于空手而归,则要“有鱼无鱼常在行”,若“三日钓鱼,二日歇钩”是成不了好钓手的。

“日头碰到西山头,大鱼小鱼都吃钩。”时机也是关键。能抓住“日头沉西,鱼不择食”这一阵子,也能换来收成。而“初三水,十八潮,二十四五胡吊闹”,说的是农历初三、十八是大潮大流,不宜垂钓;二十四五是小潮小流,可随意到哪里钓,都是钓鱼的好日子。天长日久,对于潮流大小,流向更变,老渔民心中都有一个时间表。

钓鱼的技术,是经验的总结与积累,且不论对诱饵、钓钩、鱼坠、鱼线的选择,只说这手把线上的功夫,非一日可得。“偏口、鳝鱼多生疑,鱼线下水别多提”;“黄鱼、黑鱼手别懒,勤提勤放迷鱼眼”。

钓者要根据鱼的习性,灵活机动,当鱼咬钩的刹那间,需及时果断,稍一犹豫迟钝,就会放走了猎物。在钓鱼过程中,“查味儿、换味儿要及时”、且莫“不管三七二十一”。

2000年秋,渔民胡承章在小竹山海域垂钓,钓获一条大鲈鱼,重12斤。在他拔线时,线在手中打吐噜,生拖硬拽上不来。无奈,他拔一阵子,放一阵子,连续折腾了几个回合,一直把鱼折腾熊了,才拖了上来。原来,两把钩都被吞了,可谓万无一失。当时,倘若拼命地与其抗争,则会线断鱼丢,鸡飞蛋打。所以,“钓着大鱼别泄劲,拉一阵,松一阵”,即是经验。

1984年,砣矶岛一对机轮在北黄海用测向仪找到了一座“船礁”,他们20个钓手,趁流垂钓10个小时,共获黑鱼、黄鱼、牙鲆1.3万斤,为长岛一带历史上船礁垂钓之最。

据说,此次船礁垂钓归来时,钓手们累得人困马乏,所有钓具残缺狼藉。因为收线、放线、摘鱼、剐味儿,劳动时高度兴奋紧张,动作连续不歇,钓具更换不及。这场海获,不亚于一次满网灌,不次于一网两船。于是,“过瘾要数船礁钓,七上八下好热闹。深水大流闯鱼窝,一潮能赶好几潮”的顺口溜脱口而出。

许多年了,老话题依然新鲜,每当提及这一幕,当事人钓兴仍不减当年。


文 | 刘文权

原文发表于《烟台晚报烟台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长岛   手把   靠海吃海   黑鱼   钓具   篇目   黄鱼   烟台   渔家   大船   潮汐   诱饵   渔船   风帆   渔民   小船   流向   救人   美文   民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