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一些俗语听着很粗俗,但道理却很鲜明

家乡人经常总结出一些语言凝练、朗朗上口的俗语,来表达生活中的经验或情感,有些俗语听着很粗俗,但道理却很鲜明。简短的一两句,就能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筛选出一组与“吃”相关的俗语,其中就很好地体现出了这一特点。

在形容一个人贪得无厌的时候,家乡的俗语是“吃周连胡子茬也不留”


烟台一些俗语听着很粗俗,但道理却很鲜明


人所共知,《三国演义》书中说周仓“两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虬髯,形容甚伟”。这其中的虬髯就是指“卷曲的连鬓胡须”。在“文革”前遍布全国各地的关帝庙中,周仓也都是以这种形象出现的。由此不难看出,一个“吃周仓连胡子茬都不留”的人,那是何等的贪婪至极。

“吃红肉拉(屙)白屎”这句话,是暗指一个人和狼一样,不但不知感恩,反倒是恩将仇报。狼属食肉动物,“吃红肉拉白屎”是它独有的生理特征。

通常说“性急吃不得热豆腐”,是指有些事情急不得,就像做豆腐,需经过泡豆、磨豆粕、滤渣、煮豆汁、卤水点豆腐、沥水成型等好多道工序,没有大半天的功夫是不成的。可在我们家乡,却把这句话说成“性急吃不得热地枣”,那是因为烀一锅地枣比做豆腐用的时间更长,需要敞着锅用旺火不停地烧一天一夜,烀出来的地枣才能甜丝丝的没有辣味。

“吃地瓜要接碟——穷讲究”,是批评一些人不合时宜地摆阔气、讲派头。

平日里,接碟只有在酒席桌上才用得着,属排场场面上的讲究。而吃地瓜属普通庄户人家的饭食,且是自家人在一起吃,如果还要摆上个接碟,就要让人贻笑大方了。


烟台一些俗语听着很粗俗,但道理却很鲜明


“灶王爷吃糖瓜——手拿把掐”,是家乡人形容办事时有十分把握的一句俗语。

按传统习俗,每年腊月二十三要辞灶,也就是送灶王爷回西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一家人一年当中的是非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禀报,决定其来年应得的吉凶祸福,再交给灶王爷掌管。因为家家户户争相供奉,都希望灶王爷吃自己家的糖瓜,于是,“灶王爷吃糖瓜——手拿把掐”这句俗语就出炉了。

“吃虱子也不能少他一条腿”,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斤斤计较的。年岁大些的农村人大多都见过虱子,充其量也只有半个大米粒那么大,长着几乎看不见的6条腿。如果连虱子腿这么一丁点利益都要计较,应该算是天底下最小心眼的人了。


烟台一些俗语听着很粗俗,但道理却很鲜明

《甄嬛传》中冷宫中芳贵人吃虱子

在我们家乡,还有“吃了桲椤就得绣个茧”这么一句俗语,是借用柞蚕的自然生长规律,喻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是你来我往、一还一报。山里人淳朴厚道,很在意有恩必报这些最朴素的礼节。这句话与“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着近似义。

笊篱是一种炊具(漏勺),过去农村都是用去了皮的柳条编的,技术熟练的话,不用一个钟头就能编出一把来。“吃柳条拉(屙)笊篱——现吃现编”,是指有些人能就地取材,随时编排出一些故事来,用来逗乐子或捉弄人,通常所要达到的都是闹剧效果。还有一种说法叫“吃高粱秸拉(屙)席子——现吃现编”,两者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脸皮壮吃的胖”,这是熟悉人之间相互打趣或自嘲的用语。与之意思差不多的还有这样一句话:“懒汉子肯定少干点,脸皮厚的肯定多吃点”。

“给别人吃了传名,自己吃了填窟窿”,这句话是家乡人真情待人的标杆。指的是亲戚邻里之间礼尚往来时,以及大事小情找人帮忙的当口,都需要表现的大大方方,体体面面。

像每年村里人都要盖房子,家家户户对犒劳工匠这几顿饭都高度重视,唯恐小手小脚被邻里说三道四。在家乡人心目中,东西是有价的,脸面却是花钱也买不来的,好名声比金钱更重要。

可能是源于自己的恋乡情结,总觉得家乡的俗语有着别具一格的魅力。这也难怪,因为我是从小在山村长大的。若用一句我们村的俗语来述说这份情感,那就是“用老井(村西边山脚下的甜水井)的水做豆腐——滋味两样”


文 | 刘甲凡

原文发表于《烟台晚报 烟台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烟台   俗语   糖瓜   笊篱   灶王爷   虬髯   家乡人   玉皇大帝   虱子   性急   柳条   家家户户   粗俗   美文   鲜明   豆腐   形容   家乡   道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