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故事 | 他比鲁迅小28岁,鲁迅一直称他“冶秋兄”

记得我13岁那年,问过我的初中老师:“您最崇拜的文人是谁?”

“鲁迅。”回答只有两个字,却使我受用一生。

我开始读鲁迅。而在鲁迅的通信集里,有数十封信件是写给王冶秋的。

自那时,王冶秋的名字,在我的小脑袋瓜里已留下印象。

2008年春,鲁东大学成立校庆五十周年筹备办公室,我被任命为副主任,负责《校史》的编写。

我找校长申明:“莱阳乡师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很有名气,不仅走出数以十计的将军、部长,而且,教师队伍中有几位显赫的大师,如老舍、臧克家、何其芳,甚至还有鲁迅的好友王冶秋。这些厚重的历史是一份不可多得也是不可再生的无形资产,如果非要坚持校史从1958年由师范升格大专开始写起,丢掉前面近三十年,我只能辞职,我不能愧对历史,遭后人责骂。”校长笑着对我说:“你要学司马迁哪!”并批准先由我带几人展开调查,然后再向党委会汇报。

烟台故事 | 他比鲁迅小28岁,鲁迅一直称他“冶秋兄”

三十年代莱阳乡师校门,由博友“夏威夷”令尊夏继昌老先生拍摄

2010年10月,鲁东大学80年校庆大会隆重举行,校史里始得显示王冶秋等诸位先贤的名字和简介。

执教莱阳乡师,他和鲁迅是“忘年交”

据资料显示,王冶秋1935年初来莱阳乡师执教,那时他只有26岁,但离开时间不详,据分析最晚是在“七七事变”之后。

王冶秋在莱阳乡师期间,除教学外,他开始编写《鲁迅先生序跋集》。

1936年5月,他把书稿从莱阳乡师寄达鲁迅。甚至他还写信拜托鲁迅帮忙,介绍本校毕业生宫明山在商务印书馆谋得一份工作。直到1936年9月,尽管鲁迅已经重病缠身,但还是继续给王冶秋回信。

当年10月下旬,莱阳乡师召开鲁迅逝世纪念大会,王冶秋没少为此奔忙。

按说,鲁迅生于1881年,而王冶秋生于1909年,他俩算是地道的“忘年交”了,但鲁迅信中一直称呼其为“冶秋兄”,可见这位文学青年在大文豪鲁迅眼中的重要性。

有学子回忆,王冶秋在莱阳乡师执教期间,主讲国文。他不仅知识渊博,且平易近人。他热切关心学生成长,深受学生爱戴。


烟台故事 | 他比鲁迅小28岁,鲁迅一直称他“冶秋兄”

莱阳乡师校旗

在教学过程中,他把鲁迅的好多作品如《黄花节的杂感》、《兔和猫》等作为教材,传播进步思想,指引学生走上革命道路。时任教务主任的王衷一后来在回忆录中对王冶秋给予了高度赞扬。

李大钊被害,他组织了侦缉队并自任队长

1925年8月,16岁的王冶秋参加了由鲁迅支持的“未名社”,除了鲁迅,“未名社”还有其他五名创始人。后来,王冶秋成为“左翼作家联盟”成员,尽管他当时是年龄最小的“半拉小伙子”。

王冶秋在鲁迅逝世后出版了《民元前的鲁迅先生》及其他小说等著作,在全国影响至深。

王冶秋无疑也是莱阳乡师学生救亡运动的引领者。他是有红色基因的。早在1925年他就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曾任共青团北平市委秘书和霍邱县委书记。

1927年4月,当得知他熟悉的李大钊等二十多位共产党人被绞杀后,他组织了侦缉队并自任队长,惨遭军警围捕。

不久,著名作家台静农在“未名社”刊物《莽原》上刊发了短篇小说《昨夜》,描写的一个逃脱追捕的年轻人,19岁的革命青年叫“秋”的,原型就是王冶秋。也因此,秋的形象鼓舞了很多热血青年,以至于有一位追求进步的漂亮女生高履芳,因为仰慕小说的主人公“秋”,一路追寻到素未谋面的王冶秋本人,并真的与王冶秋缔结良缘。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王冶秋被冯玉祥聘为国文教员兼秘书,是周恩来派往隐蔽战线做情报和统战工作的“大鳄”之一。特别是,三十几岁的王冶秋在担任国民党少将高参后,更有利于做地下工作。1947年中秋节,因电台被国民党军统破获,王冶秋在其卫兵掩护下脱险,经吴晗帮助回到解放区。

保护文物,他敢于碰硬不畏强势

北平解放后,王冶秋一直从事国家文物保护工作,及至就任国家文物局局长。

他在年轻时曾两次蹲过国民党大狱,每一次历经严刑拷打,他都表现出了鲁迅一样的风骨。有一次他还被鞭笞200次甚至被灌三壶辣椒水……初心不改,信念依然,王冶秋坚贞不屈。由此不难解释他在建国后,为了保护国家文物,他也敢于立马横刀,无惧强势据理力争。


烟台故事 | 他比鲁迅小28岁,鲁迅一直称他“冶秋兄”

周总理曾说“冶秋同志把文物当作自己的生命一样”。李瑞环同志也曾经为王冶秋保护文物而敢于碰硬感叹不已。他说过:“现在看来,多亏有个王冶秋!没有他当时的坚韧态度,今天北京的文物古迹早就被拆毁得差不多了”。

王冶秋在1987年与他所眷恋着的人世间告别了。冥冥之中,我仿佛看到他还在迎着夕阳的余辉砥砺前行,他留下的一串串脚印,包括他在莱阳乡师执教的星星点点,将不会被尘封,直至永恒。


文 | 孙桂廷

原文发表于《烟台晚报烟台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鲁迅   烟台   霍邱   国家文物局   先贤   商务印书馆   莱阳   北平   忘年交   校史   国文   国民党   美文   文物   青年   故事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