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顺泰号”创办之谜


探寻“顺泰号”创办之谜

文 | 郝有林 冷永超

在朝阳街中段西边,有一条著名的街道叫顺泰街,顺泰街与朝阳街交界处有一个著名商号叫顺泰号商行。早在150多年前,顺泰号商行就在这里开门营业了,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分号开到全国各地和朝鲜、日本等地。烟台的顺泰号商行,更成为当年养正小学的重要创办者和资助者。

是谁创办了顺泰号?目前在烟台,我们通常见到的烟台以及省内的出版物中,都非常一致地记载着:梁浩池创办了顺泰号。如:《烟台近代建筑续集》中记载:“1868年(清同治七年)广东商人梁浩池开设‘顺德五金行’,后改名“顺泰商行”,因而此街也命名为顺泰街”。《境内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小学——养正学堂》一文中记载:“1868年(清同治七年),粤裔爱国商人梁浩池先生来烟开设‘顺泰五金号’,主要经营五金杂货,兼营银钱业。”陈耀宗先生的回忆文章《梁浩池与顺泰号》写道:“清咸丰十一年(1861)烟台开埠后粤、闽人士来烟经商颇多。其中有梁浩池,广东人,于清同治七年(1868)来烟开设‘顺泰五金号’”。

从这些字里行间中,看不出任何问题,我们只能深信不疑。可是,当我们走出烟台,走出山东,在全国范围寻找相关资料时,发现出自珠海和其他方面的资料,非常清晰地记载着:梁泽威在烟台创办了顺泰号,并派其侄子梁艾昭赴朝开展业务。广东方面的所有资料没有提及梁浩池。显然,南、北两方资料有明显的矛盾。

创办“顺泰号”的是梁泽威而非梁浩池

开始,我们并不知道梁泽威和梁浩池是何种关系,曾经一段时间,我们把梁泽威和梁浩池当成是一个人,当我们获得了《梁氏族谱》的相关资料之后,事情就有了新的变化。《梁氏族谱》记载:“十九世款昭公号浩池讳礼贤,系泽材公三子也,生于大清同治元年(1862),壬戍九月念一日,终于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九月十一日辰时,享寿四十六岁,公客故烟台”。虽然我们只得到了一页《梁氏族谱》,却帮我们澄清了一个问题:即梁泽威不是梁浩池。根据早些时候,梁少熊先生(梁泽威曾孙)提供的梁善川先生的家谱资料,得知梁泽威是梁泽材的四弟。因为这个家谱是梁善川的分支谱书,梁泽材、梁泽威等四兄弟是梁族十八世,在十九世中谱书只记载了梁泽威的两个儿子以及后人。因此,在见到这页族谱资料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梁浩池与梁族十八世这四兄弟是何种关系,现在我们知道了梁浩池是梁泽材的第三个儿子,自然,也就确定了梁泽威与梁浩池的叔侄关系。

那么,梁泽威和梁浩池叔侄俩,究竟是谁创办了顺泰号呢?

从梁浩池出生时间是1862年来看,基本排除了梁浩池在1868年创办顺泰号的可能性。试想,一个6岁的孩童,怎会由遥远的广州来到烟台创办一个商号呢?汇总各方面的资料,我们认为,是梁浩池的四叔梁泽威创办了顺泰号。这是因为,除了珠海方面的志书、村史记载以外,我们还发现了两个有力的旁证。

旁证材料之一,我们搜集到常约瑟先生的传记性文章,有一段记载了母亲梁今永回忆自己的爷爷梁泽威来烟台创业的历程,使我们对“梁泽威创办了顺泰号”这一断定,有了更充足的理由。

另一个旁证资料就是梁泽威推荐族侄梁如浩出国留学一事。“1874年(同治十三年),梁如浩被选派为第三批官方留美学生,与唐绍仪一同入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时年仅14岁”。当时出国留学需要经过推荐、批准、考试等几个程序,梁如浩的父亲是个农民,没有影响力,经商的族叔梁泽威成了梁如浩出国留学的保荐人。“在留美幼童家长群体中,唐庭枢、徐润、梁泽威、盛世丰、吴炽昌等人,均是在地方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坚或领袖人士。......在梁金荣、梁如浩二人背后的,不仅有唐家兄弟,还有他们本族的梁泽威。梁泽威早年从事英美进出口业务,主要涉及今韩国仁川、汉城、元山等地,在国内则以沈阳及烟台为重要基点,所营货品主要是来自欧美的名牌产品,比如食品罐头、奶制品、化妆品等”(据沈荣国《留美幼童家庭出身考略》)。

上面的资料中,有两个关键词,即“1874年”和“烟台”。1874年,梁泽威在推荐梁如浩出国留学时,已经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商人了,并且其在国内的主要基地是沈阳和烟台,但沈阳不可能是早期的主要基地,因为沈阳“怡泰号”,是梁泽威侄子梁艾昭(梁浩池二哥)之次子梁造先在烟台英专毕业后去创办的,这从时间和“分量”上和烟台都不是一个等级。这是梁泽威1868年在烟台创办顺泰号的又一个有力旁证。

综合各种资料,我们认为珠海方面的村史和镇志书中记叙的相关人物关系清晰,事件发生的逻辑关系比较合理,和梁氏谱书资料没有矛盾,所记载的事件,基本上是正确的。而反观在烟台的一些资料,却比较含糊、笼统,很多问题无法解析,一时难辨真伪。

“顺泰号”商行的创办和发展

现在可以勾勒出梁泽威来烟创办顺泰号的基本轮廓。

1861年烟台开埠后,在国内南北贸易的基础上,烟台出现了中外贸易的新契机。年轻的梁泽威在家乡人的影响下,也加入了北上经商的队伍。梁泽威或许在上海作了短暂的逗留,或许直接乘船来到了烟台,现在已无法考证,我们只能推算出,他1868年来到烟台时是24岁,算是烟台开埠后,到烟台比较早的一批商人。他选择了离码头不远的新关街开了个“顺泰五金号”,“该号市招书有‘Storekeeper, Ironmerchant, ship chandler’(五金杂货,船舶五金字样)其经营项目和经营范围,可见一斑”。“当时所谓五金号,实际就是通俗所称的洋广杂货商,大自五金工具器材,小至蜡烛火柴(当时通称‘洋蜡’、‘洋火’),举凡适应当时侨居烟台的外国人日常生活所需的日用品,概在经营范围之内。尤其是在清光绪十年(1884)中法之战后,法国舰船来烟频繁,船舶所需,悉由‘顺泰五金号’供应”。

顺泰号的生意很兴隆,梁泽威很忙,他需要有自己的亲人来做帮手。当时他的两个儿子还小,大约在1875至1880年期间,梁泽威将大哥梁泽材的两个儿子带到了烟台,梁泽材的次子梁艾昭,号绮堂,名启骏,堂名为‘梁日新堂’,生于清咸丰十年(1860)九月十二日,抗日战争后期(1943年)在上海去世;梁泽材的第三子梁浩池生于清同治元年(1862),他们俩在叔叔的悉心指导下,一面勤奋地学习生意之道,一面协助叔叔打理生意。在两侄子的协助下,顺泰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顺泰号开始“兼营银钱业,曾发行纸币‘三万元’。由于经营得法,信誉昭著,一些侨民,特别是当时聚住在烟台山下的天主教徒,将其公私用款,悉数存于顺泰号,为的是‘存取两便’”,“顺泰号利用这部分外来资金,扩大本身业务,并相应购置房地产”。有资料说,烟台山下,原海岸街南、北两侧的房子都是顺泰的,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尚无据可查,但魏春洋老师提供的资料证明,原哈利洋行和南、北两个海滨饭店,曾经是顺泰号的资产。

烟台生意稳步发展之后,梁泽威开始考虑部署朝鲜的进出口贸易,他把烟台的生意交给梁浩池主持,自己则带着梁艾昭来到朝鲜仁川,创办了“怡泰号”。“梁艾昭当年受四叔梁泽威委托赴朝鲜发展,择定仁川港为据点。当时仁川港为自由港,欧美侨民及军舰、商船来往甚多。‘怡泰号’是当时唯一供应欧美人士日常生活用品的大商号。在朝鲜经商的华裔人士,基本上分为山东、广东两帮,梁艾昭即担任当地华侨商会会长。为了进一步发展业务,梁艾昭着长子仕先、次子造先在烟台英专攻读英文。毕业后仕先往汉城发展,造先去沈阳设分店,均名‘怡泰’”。

梁泽威部署安排对朝贸易的时间,大概在1883年至1885年前后,为什么会是这个时间呢?这是因为对朝贸易,除了地理因素(烟台离朝鲜很近)、政策因素(1882年朝鲜定为自由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人脉关系。梁泽威叔侄在朝鲜有顶级的人脉关系,并且,还是两个人,这两个人即是梁如浩和唐绍仪。

“梁如浩(1863-1941),原名昭涛,字如浩,号孟亭(梦亭),广东香山人,1874年跟随容闳赴美留学,1881年回国,任天津兵工厂绘图员。1883年跟唐绍仪一起作为穆麟德随员赴朝鲜筹设海关,1885年起为驻朝鲜通商事宜大臣袁世凯幕僚。1894年甲午战事起,随袁世凯回国,一直在铁路部门供职”;唐绍仪“1885年(光绪十年)二十四岁,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清廷赐予‘进士’衔派天津税务衙门任职,后随袁世凯赴朝鲜办理税务,兼任仁川领事(公事衔)。甲午战事后,为代理驻朝鲜商务专员”。前面已经提到梁泽威与梁如浩的关系,梁泽威是梁如浩的族叔,梁如浩当年去美留学是梁泽威保荐的,梁艾昭与梁如浩是族内兄弟。梁艾昭与唐绍仪又是总角之交,自乡间至朝鲜一直保持来往。梁泽威叔侄和梁如浩、唐绍仪他们是同县、同镇、同村人,这种关系实在罕见。1882年清韩签订《中朝贸易章程》,梁如浩1883年跟唐绍仪一起作为穆麟德随员赴朝鲜筹设海关,1885年起为驻朝鲜通商事宜大臣袁世凯幕僚。各种有利的条件都聚到了一起,当然是梁泽威叔侄开展中朝贸易的最好时机。他们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等种种有利条件,中朝贸易顺风顺水,成就了梁氏家族在清末民初时期成为中朝贸易的重要沟通者,梁泽威叔侄则成为清末发展中朝贸易的著名侨商。

梁泽威在完成了中朝进出口贸易的布点实施之后,又适时地开展了对日贸易,同时也迅速完成了国内的经营网络。根据当时顺泰钱庄发行的钱庄票得知,此时顺泰的生意已达上海-茂太号、香港-广顺太、仁川-怡泰栈、皇城-怡泰号、釜山-福泰号、旅顺-盛泰号、大连-连泰号、威海-财泰号、青岛-源泰号、九江-兴泰号、福州-羲记栈、天津-四和成、神户-忠信和、横滨-德隆、镇口-华泰号等十五个城市。这些城市商号的具体负责人和经营状况,目前我们尚不清楚,不过,从这份名单中可以看到,分布于这些城市的商号有11个都带有一个“顺”字,或者带有一个“泰”字,香港的商号干脆就叫“广顺泰”。其实,顺泰号的生意远不止涉及这15个中外城市,有一些城市生意的开展,可能是晚于钱币印制的时间,因此没有入列,沈阳就是一例。资料记载梁艾昭次子梁造先在烟台英文专科毕业后,去沈阳创办“怡泰号”并主持工作,沈阳这“怡泰号”就没列入。

从相关资料中我们还得知,梁泽威的次子梁善川常驻青岛,奔波于烟青之间,青岛的“源泰号”或许由梁善川来主持,他的主要合伙人是黄县(今龙口)的富豪傅炳昭。梁善川曾与傅炳昭在烟台一起创办存诚女子小学,可见俩人关系非同一般。另外,傅炳昭还持有烟台生明电灯公司的股票。

梁氏叔侄后来的事迹

日韩生意顺利开展,国内其他城市的生意顺利布局和推进。此时在梁浩池的主持下,烟台总部的生意,买卖兴隆、如日中天,顺泰号得到了迅速发展,影响力越来越大。自19世纪80年代之后,梁泽威就很少在烟台待了,他要不断地奔波于中日韩之间,行走于烟台与其他城市之间,也许,还忙于其他一些更重要的事情,总之梁泽威渐渐地淡出了烟台人的视野,梁浩池在烟台人的心目中,则越来越“重要”,最终成为烟台“六帮商董总理”。

梁泽威在19世纪末还做了些什么,我们已无法分析和推测,不过,有资料称:梁浩池与梁启超同宗,追随其参加戊戌变法,受到清廷追捕,困于天津,被逼吞金自尽。这点让我们产生了联想:《梁氏族谱》记载,梁浩池故于1907年,这显然与1898年维新失败“困于天津,被逼吞金”无关,而《梁善川家谱》却记载了梁泽威故于维新之后的1901年,是年他56岁,梁泽威的故去,是否与戊戌变法有关呢?可惜的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任何信息,我们知道的是当1901年10月15日梁泽威故去时,被烟台人视为梁浩池创办的养正小学,已经成立了,创建于东河岸边的这所小学堂,已经走过两个甲子,至今还在。或许,这里面蕴含着梁泽威的心愿和心血。

说明:特别感谢山东工商学院魏春洋老师、烟台市图书馆刘树伟主任提供相关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旁证   叔侄   朝鲜   烟台   次子   商号   天津   广东   美文   商行   生意   两个   关系   城市   贸易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