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仕善/【报告文学】青山作证(第1章)


青 山 作 证

文/金仕善

金仕善/【报告文学】青山作证(第1章)


引 子

湖北省麻城市西北部边境,有一片方圆百里、与两省三县交界、绿波起伏的参天山林,这儿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被喻为“鸟的天堂,人的银行”——它就是名闻遐迩的国营西张店林场。

西张店林场经营总面积23349亩,有林面积18800多亩,活立木总蓄积70000余立方米,其中杉木蓄积40000立方米,林木贮存价值高达1700万元,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走进这片绿色世界,十步之外您的倩影就会消失;置身这片绿色世界,您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飘然欲仙;在这里,您可以尽情呼吸愈来愈不易得到的清鲜空气。这片宁静的山林远离喧嚣的城市,可谓“世外桃源”,对劳碌奔波的城里人来说,它是怡养身心的天堂。

林场的景色着实太迷人了。难怪在林场干了几十年的职工退休后哪里也不想去,自得其乐地消受绿色山林赐予他们的清福。

然而,您可能不知道,三十多年前,这儿并非绿色世界,而是一片满目凄凉的荒山野岭,是专供野鸡下蛋的乱草窝、荒山坡。

当然,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应该不是如许荒凉,而应该有一片原始森林。之后,人丁繁衍,刀耕火种,原始森林消失了……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这里是寻常山林,寻常田畈,寻常村落。后来共产党在这块土地上宣传群众,办农会,打土豪,分田地,轰轰烈烈……紧接着是“还乡团”反扑,杀光、抢光、烧光……于是,寻常山林,寻常田畈,寻常村落满目疮痍,荒凉一片。

这种荒凉破败的景象一直持续到解放后。

1957年8月,针对革命老根据地人烟稀少,荒田荒地荒山的状况,麻城县人民政府林业科规划兴建4个国营林场,其中包括计划兴建西张店林场。这个颇有远见的计划,很快得到了县人民政府和湖北省林业部门的批准。同年9月,麻城县县长陈化民亲自委派罗文忠同志负责实施西张店林场筹建工作。

11月,罗文忠等4人来西张店扎下营盘,划定林场边界,开始营造杉木试验林、苹果园、梨园、油茶林等。

紧接着是1958、1959、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农业受挫,连年欠收,刚刚筹建起来的西张店林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为了大办粮食,1960年4月,麻城县人民政府决定从人口较稠密的白果区调集一批农民来西张店林场垦荒、建场。希图在解决粮食问题后,再振旗鼓,向荒山进军。

这个意图果然得以实现:在获得粮食好收成之后,林场营造了一批低价值马尾松林,造林比较粗放。1964年以后,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大胆引种了一批高价值的杉木,制订了发展万亩杉林计划。他们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的创业精神,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杉木林得以成倍增长。到了1971年,杉木面积达到了2100多亩,1976年增至8000多亩。从此,西张店林场就拥有了一笔可观的森林资源财富。

因为当年的垦荒队员绝大多数来自白果区,并且成为西张店林场的基本力量和主力军,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让荒山野岭披上了绿装,使这块不毛之地变成了“鸟的天堂,人的银行”,故有人戏称西张店林场为“白果人林场”。如果要写西张店林场的创业史,那么,第一页就应该写一写这批“白果垦荒移民”。

在这本小册子里,我们要讲述的就是当年“白果垦荒移民”中的一员——护林英雄李兴旺。

金仕善/【报告文学】青山作证(第1章)


第一章 兴旺,你在哪里

让我们从英雄的最后一天说起吧。

1993年6月22日,李兴旺的老同事、老战友、“白果垦荒移民”之一的唐立润,特地从他的所在单位北庙队,来到伍家冲护林队,看望队长李兴旺。李兴旺热情好客,不仅挽留唐立润吃中饭,还特地让初中快要毕业的女儿李玲买来一瓶酒。两位老朋友交谈的情况后文将详细述及,这里从略——总之,唐立润吃完中饭后告辞了。李兴旺送走老战友后,就扛着钉耙拎了一袋芝麻种籽,急匆匆去到7里远的桂家洼坡地种芝麻。

其时雨后初晴,烈日当空,热浪滚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正是此时情景。李兴旺见山林空无一人,就一边整地,一边下种,一边侧耳细听山林动静。肯定是突然间听到什么声响了,当两天后人们寻找他时,发现钉耙撂在坡地里,芝麻种籽在钉耙附近撒了一小堆。

李兴旺就是在这里失踪的。

这天,太阳落山了。屋里掌灯了。李兴旺的爱人张红梅,和他的女儿李玲,将搁在锅中的饭菜热了三次,还是没有盼回亲人的身影。

娘俩互相询问着:他会上哪儿去呢?

“兴许是上县城为我转户口吧?”

李玲这么猜想。

说起李兴旺的独生女儿李玲,西张店林场的干部职工都有一番感慨。

李兴旺出生于1939年,今年54岁了。

像他这样年纪的人,没有怎么受到“计划生育”的限制,大都儿女成群。可李兴旺夫妇只要了一个女儿,在没有经过任何人动员、宣传的情况下,李兴旺于1976年主动做了结扎手术。人们十分奇怪,出生在农村、并一直受乡村文化包围的李兴旺,怎么会摆脱诸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同事们对此很不理解,有人当面问他:

“兴旺,你真苕,为什么不要个儿子?”

李兴旺摇头笑笑,不作正面回答,却道:

“养不起呗。”

尽管李兴旺从来没有向人吐露过他在这一问题上的真实想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诸如“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对他影响不大,此外,响应党和国家“计划生育”号召也是一个明显的原因。

按现在的说法,李兴旺的那个女儿是为“独生子女”。国家对“独生子女”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可李兴旺似乎感到自己早已“超龄”,那些优惠政策与他无关,因此,他从未向场领导提出诸如解决独生女儿的“农转非”等问题的要求。前不久,上级拨来一批“农转非”指标,一些同事提醒李兴旺去钻钻门路,李兴旺竟无动于衷,摇摇头淡淡地回答说:

“算了吧,莫让领导为难,不就是交几个增容费吗。”

因此,同事们又一次感慨李兴旺“真苕”。

却说李兴旺夜晚还没有回家,他女儿李玲猜度父亲是不是进城为她转户口,一向寡言少语的张红梅,认为女儿说得有理,便接腔道:

“总该是吧。”

顿了一刻她又不无怨艾地说:“他进城么样不做声。”

虽然猜度亲人进城了,但娘儿俩还是放心不下。捱到天亮,李玲找到隔壁的护林员王元惕,问他道:

“王伯伯,你晓不晓得我爸到哪里去了。”

王元惕摇摇头说:

“不晓得呀。”

思忖片刻,王元惕说:

“要不,你去伍家冲问问去。”

离队部半里远的伍家冲,住着李玲的大舅张传芳、二舅张传华。一般说来,倘李兴旺外出来不及告诉家人,会向两位妻兄打个招呼。李玲赶紧跑到伍家冲,在垸头碰见一位名叫“骆驼”的村民。李玲就问骆驼见过他爸没有。骆驼摸摸后脑勺想了想,回答说你爸好像是买米去了。李玲得到这个消息,才放下心来。

可是,这天夜晚,李兴旺还是没有回家。

张红梅和女儿又急了,因想到孩子的父亲若去买米,一般会搭乘伍家冲杨辉朋的农用车。张红梅便让女儿去垸里看看杨辉朋的农用车回来没有。孰知杨辉朋的爱人告诉李玲,她家的农用车根本没有开出去。

这一夜,李玲和妈妈辗转反侧,不能成眠。

天一亮,李玲赶到北庙队,找唐立润询问那天中饭时父亲是否跟他谈到过要去哪里。

张红梅则去娘家伍家冲,与两位哥哥一道,赶到桂家洼一带寻找。

终于,兄妹三人发现了不祥之兆:李兴旺撂在坡地上的钉耙和撒落在钉耙附近的芝麻种籽。

三人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门眼,即刻着人向场部报告这一情况。

金仕善/【报告文学】青山作证(第1章)


西张店林场接到李兴旺在桂家洼一带失踪的报告后,立刻紧张起来。

在家值班的副场长张光文,即刻联想起李兴旺在护林中,数次遭偷树人捆绑、毒打之事,心急如焚,火速集合在场的干部职工,调集车辆,分兵两路,寻找李兴旺下落。

李兴旺失踪不仅止这一次。这是他第三次失踪。

李兴旺第一次失踪发生在1979年冬天。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冷风刺骨的夜晚。

在家烧树蔸取暖的李兴旺,不知怎么回事,总觉心神不宁。他下意识地想到,偷树人极有可能乘这种天气下手。于是,他不声不响地站起来,推门向外走去。

迎面扑来的冷风,使李兴旺打了个寒战。李兴旺搓搓手,扎紧腰带,快步向山林走去。尽管月黑风高,能见度极差,但凭着对山林的熟悉,他矫健地爬坡越壑,同时侧耳细听山林动静。当他转过一道山梁时,忽然听到了隐隐约约的倒树声。李兴旺立刻警觉起来,轻手轻脚寻声觅去。

没过多久,李兴旺突然出现在两名偷树人面前。

“你们在干什么?”

李兴旺厉声喝道。

两名盗贼先是一愣,怔怔地望着从天而降的李兴旺,做声不得;愣了一刻,二盗贼回过神来,见李兴旺孤身一人,手无寸铁,其中一人皮笑肉不笑地说:

“看看,黑天黑夜,天寒地冻,你在家烘火不好,何必跑来管闲事?”

李兴旺懒得理会那弦外之音,义正词严地说:

“这是我管的山林,不是闲事,管它白天黑夜,天冷天热,我都要管!”

另一个歹徒直截了当地威胁说:

“嘿嘿,你瞪大眼睛看看,这深山野岭只有三个人,你是一个,我们有两个,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我看你就回家烘火去吧。”

李兴旺冷冷一笑,斩钉截铁地说:

“莫要拿话吓人,吃眼前亏也罢,不吃眼前亏也罢,你们破坏山林,我管定了!”

二盗贼见恫吓不成,遂心生诡计,其中一人放下斧头,假意叹口气说:

“唉,你这个人是个真共产党!树已砍倒了,你说说,该么样办吧。”

“跟我一起上林场派出所,老实接受处理。”

“莫把事情闹大了吧,你开个口,罚罚款算了。”

“不行,快跟我走。”

“……”

其实,歹徒说认罚是假的,在这个盗贼与李兴旺周旋的同时,另一盗贼乘机砍来葛藤,绕到李兴旺背后,乘其不备,突然拦腰抱住他。李兴旺没提防歹徒来这一手,又气又恼,喝令歹徒快快住手。二盗贼却冷笑着说:

“劝你回家烘火你不听,硬要来山上吃‘冻子肉’,真是叫化子吃粥——自讨!”

“好话说了一罗筐,你半句不听,敬酒不吃,只好吃罚酒了!”

二盗贼一面说风凉话,一面将李兴旺捆在一棵枫香树上,然后收起作案工具,逃之夭夭。

李兴旺被捆得结结实实,一动不能动。一夜寒风刺骨,想跺跺脚都办不到。他的脚冻肿了,脸冻紫了,只有心窝口还有一丝暖气。那一夜他想了些什么,一直没有对人说过,但却可以肯定,他未曾懊悔,也没有把自己经受的苦难当作一件了不起的事。他从未向人提起那一夜受苦的细节。但事实上,那一夜他差一点冻死了,死神确确实实地向他招过手。

金仕善/【报告文学】青山作证(第1章)


朋友,倘若您遇到了这类事,你会怎么想呢?

直到第二天上午,被捆绑在枫香树上的李兴旺,才被一上山的民工发现。民工解葛藤时,李兴旺已奄奄一息。

兴旺大病了一场,数日高烧不退。妻子哽咽着用湿毛巾盖着丈夫滚烫的额头。谵妄中的绿色守护神并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一个劲喃喃自语:

“树……树……”

从这里透出了细节:李兴旺遭捆绑后陷入谵妄状态时,他想到的只是林场的树,国家的森林,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

这就是李兴旺的胸襟和情怀!

兴旺的病情稍好,就挣扎着爬起来巡山。这天,在山垭口,兴旺撞见了捆绑他的其中一人。那贼一见兴旺,吓得魂飞天外,伏地叩头如捣蒜,哀告说家中尚有年迈老母,千万莫要让他坐牢。宽厚的李兴旺叹了一口气,答应不追究二贼捆人的违法行为。只是追回赃物,照章罚款。

李兴旺第二次失踪的情况,与前一次类似。那年十月的一天,巡山的李兴旺发现一伙人盗伐树木,上前制止。那伙人情知撞在铁面无私的李兴旺手里,横竖过不了关,于是一涌而上,将李兴旺捆在一棵树干上后,仓惶逃走。所幸的是天气不太冷,又被附近村民发现,当夜救出。

现在,李兴旺又失踪了,而且已经失踪三天两夜,他会遇到怎样的险境呢?三天两夜,他能坚持得住么?

李兴旺第三次失踪的消息一传开,不仅愁煞了林场干部职工,附近的村民的心头也是沉甸甸的,大家都为这位护林员的安危捏了一把汗。

“好人啊,兴旺是个好人啊!”人们都在心里祈求李兴旺安然脱险,平安无事。

金仕善/【报告文学】青山作证(第1章)


附近的村民们心里都清楚李兴旺的为人。三十多年来,李兴旺和大家朝夕相处,融融洽洽。他一心为场那是没有半句话说,待人接物更是让乡亲们感动不已。莫看李兴旺穷得叮噹响,“家无隔夜之粮”,桌椅又旧又破,摇摇晃晃。

然而,当你走进他一家三口居住的那两间低矮破旧的职工宿舍,你马上就会感到春天般的温暖。兴旺一家舍不得吃,舍不得喝,但他的家就像饭店茶馆一样,盛情接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战友同事、乡亲邻里热情相待自不必说,就是偶尔路过的远乡人,只要你到他家讨一碗茶喝,他就会张罗为你做饭做菜,让你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满意离去。更可贵的是,李兴旺一家这样做不图报偿,没有目的;如果一定说他有什么目的,那目的也不过是让你心满意足。凡是熟悉李兴旺为人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那条通往伍家冲护林队的曲曲弯弯的小路让人感到分外亲切;李兴旺一家居住的两间低矮破旧的职工宿舍充满着人间温情,充满着诗情画意。当您踏上这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当您躬腰走进那间低矮破旧的职工宿舍,心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涌动起一股暖流,您还可能感慨地想:人间竟如此美好!

金仕善/【报告文学】青山作证(第1章)


因为这个缘故,李兴旺第三次失踪的消息一传开,附近的村落就笼罩在一团愁雾中,人们互相询问着有关李兴旺下落的消息,不少村民还自动上山寻找,或者站在垸头,焦灼地等待着最新消息。

然而,直到下午四点钟,两支搜山队还是一无所获。

所有寻找李兴旺下落的人们心里都在这样想:千万别发现李兴旺的遗体;千万让李兴旺活着回来。

可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愿望啊!愿望并不能代替现实。

搜山的同志们焦急起来,他们忍不住一边搜寻一边呼喊:

“李队长,你在哪里?”

呼喊声回荡在山林间,可就是听不见李兴旺的回音。

张光文等人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声嘶力竭,焦急万分。尽管在桂家洼一带没有发现战友的踪影,但大家经过分析认为,既然李兴旺的钉耙丢在芝麻地里,芝麻种籽撒了一堆,说明李兴旺是在撒种之时发现了什么异常情况,使他撂下活计处理异常情况去了。因此,桂家洼附近的一沟一壑、一草一木都不能轻易放过。大家当即决定,对桂家洼一带山林,作“地毡式”搜索。

众人排成一排,像梳子一样自下而上向山林搜寻。

“有异味!”

有人惊叫一声。

张光文停住了,认真嗅着,没有嗅出异味。

一阵山风吹来,张光文终于嗅出了微风裹挟而来的一股腐臭味儿。

这时候,大家的心已高悬在半空中。

人们继续向前搜寻。

走在最前面的李长青来到一处陡坡跟前时,猛然发现一群绿头苍蝇嗡嗡乱飞。定晴一看,苍蝇起飞和落脚处是一蓬凌乱的杉树枝条。李长青不禁失声尖叫:

“有情况!”

林场派出所干警李双喜快步跑拢来,小心翼翼拨开杉树枝条,立刻惊呆了:

大家实在不敢相信他就是我们的绿色守护神李兴旺。

同志们一下子心肺欲裂,泣不成声……

一一待续一一

金仕善/【报告文学】青山作证(第1章)


金仕善/【报告文学】青山作证(第1章)


★★作者简介★★

金仕善,男,1942年出生于湖北麻城,国家二级编剧。先后发表了长、中、短篇小说、戏剧剧本、话剧剧本、广播剧、剧论、纪实文学、散文诗歌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百余篇(部),结集出版了系列短篇小说《古巷》,中篇小说《哦,绿卡》,长篇小说《词坛女杰李清照》,纪实文学《纯粹的人》《青山作证》,戏剧故事集《真假状元》,自传体纪实文学《我这大半生》等七部文学著作,并出版了四卷本《金仕善文集》。作品多次获奖。参与审定编辑了四卷本《麻城文选》,主编了六卷本《当代麻城籍作家作品选》、七卷本《麻城文化丛书》及《传立文化》杂志,编著共约700万字。生平事迹收入《湖北作家传略》《中国戏剧家词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七部辞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麻城   钉耙   青山   坡地   杉木   报告文学   白果   林场   歹徒   盗贼   兴旺   山林   美文   芝麻   寻常   女儿   情况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