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之焕的传说八则

《麻城文化丛书》文选171

麻城民间故事(十九)

梅之焕的传说八则

梅之焕的传说八则


一、怒斥主考官

金修仪讲述 金 木整理

从前,麻城出了个大官,名叫梅之焕,官至甘肃巡抚,为官清正,做了不少好事。

一次,麻城有两个读书人去赶考,文章做得不同一般,二人心中有底,考完后,便在家中等着放榜。哪知,到了放榜的那天,榜上偏偏冇得这两个人的名字。这是怎么回事呢?他俩就去找梅之焕打听打听。

二人拜见梅大人后,各自拿出试卷的底稿,请梅大人过目。梅之焕一看,连称高才。再一听说冇考中,就怒气冲冲地说:“走,我们一道去找主考官。”

来到主考官家中,主考唯唯诺诺地问:“梅大人劳步,有何见教?”悔之焕说:“我有两个学生落第了,不知文章差在哪里,想听听先生的指教。”说着把两张试卷递了过去。主考官一看,连称文章绝妙,不愧是梅大人门下的高才。梅大人脸一沉,说:“既是高才,为何落选?”主考官难为情地说:“啊,梅大人,二位论文章确实是难得的高才,可是……已经足额了……这……”

“什么足额?你少吃几个空额就行了。”说完,梅之焕带着两个人拂袖离去。主考官见梅之焕话已挑明,跟在屁股后面一个劲地答道:“是,是,是。梅大人见谅,我将二位才子补上就是。”

二、梅家世仆翻身

金修仪讲述 金 木整理

梅之焕晚年,找了一个地仙为自己看了一块好墓地。那地仙说:“要想得到这块地的地气,必须先在这块地上挖一个坑,直到挖得见水,然后主人躺到泥水里去打个滚,起来后再将一竹篓活虾子一只一只地放到坑中去,可以保证梅家后代兴旺发达,要出大大小小三石六斗芝麻绿豆官。”

梅之焕叫人在看好的地上挖了一个大坑,见里面泥水很脏,他不愿亲自下去,便对一个姓周的老仆人说:“你家是我们的世仆,也算我梅家的人,你代我下到坑中去打个滚,再弄一篓活虾子一只一只地放进去。”周姓世仆只得下坑到泥水中打了个滚,起来后见梅之焕已经走了,就不满地嘀咕道:“搞得我一身泥巴,要去换衣裳,放个虾子还要我一只一只地放,我一只一只地放个鬼哟,一下子倒下去算了!”于是,他便将一竹篓活虾子一下倒进了坑中。这样,梅家丢掉了三石六斗芝麻绿豆官,在梅之焕死后梅家便一蹶不振了。而因为在坑里打过滚得了地气,周家从此兴旺发达起来了。

过了些年,周家子孙飞黄腾达,有钱有势,原来那老仆人被人尊称为周老太爷了。这天,周老太爷寿辰,周家大宴宾客,前来送礼捧场的不少。已经破落了的梅家子弟在一起商量说:“我们一起去跟老周祝个寿,敲他一竹杠!”于是,梅家的几个子弟抬着一筐礼品来到周家。周家见是老主人梅家来人祝寿,觉得挺有面子,通报进去,周老太爷亲自出来迎接。周老太爷一出门来,梅家子弟揭开筐上蒙的布,从里面取出一把扫帚和一个便壶,讥讽地说:“老周,恭喜你家荣华富贵,也恭喜你寿比南山,不过,我们怕你忘了本,就跟你送了两件礼物来了!”周老太爷一下愣住了。周家的人受到这样的侮辱,自然不肯罢休,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将这几个不识时务的梅家子弟揍一顿。

醒过神来的周老太爷对周家人大喝一声:“都跟我退下!我来迎客接礼!”说完,周老太爷上前几步,跪倒在梅家人面前,低下头,举起双手,接过扫帚和便壶,道过谢,将趾高气扬的梅家人请进客厅,让到上座,待他们吃饱喝足之后,又问他们还有什么要求,无非是银子若干。周老太爷最后说:“各位少东家的要求都不过分,我都可以满足。只是我也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将我的黑壳本退给我。”原来,世仆相当于从属主人的一件物品,在主人面前是没有任何自由与尊严的,甚至可以被主人任意打死。世仆的卖身契俗称黑壳本,只有主人自愿将这黑壳本退给仆人,才算解除了奴籍。梅家子弟正是仗着有黑壳本在手,才敢来侮辱周老太爷一番,又重重地敲了一杠子。不过,从此之后,周家脱了奴籍,再也没有把柄在梅家,也不怕梅家欺侮了。


三、兴建救济庙

李昌大讲述 李 想整理

传说梅之焕在位时,在他管辖的区域里,兴建了三百六十五座寺庙。名义上是传经拜佛,实际上是为了周济穷人。

开始,他主张建三百六十座。他说:“让那些穷得无家可归的人,到庙里藏身度日。每一座庙里住上一天,就去了三百六十天。”后来,他又想到,如果是闰月么办呢?就又增建了五座。

后来,确实有不少逃荒要饭的人住庙过日子。人们感谢梅大人的大恩大德,常常到庙里去烧香磕头。

四、麻城免交捐粮

李绍荣讲述 李 想整理

从前,麻城向上捐粮,全是肩挑背驮,直接送往黄州府。在这百多里的小路上,不知要翻过多少高山峡谷,其中最高的山,就是天井山,它的路既狭窄又陡峭,人挑着担子一上一下累得骨头散了架,翻这座山的时候,总要累死摔死一些人。

梅之焕知道后,马上呈奏万岁,说麻城人无论如何不能再捐粮了,应该想别的法子。皇帝不理解他的意思,问为什么。他说:“我们麻城的粮总是送往黄州府的,那条山路,十分难走,经常有人累死摔死。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麻城有座天井山,离天只有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你说难不难?’”皇帝听了,十分惊奇,天下哪有那么高的山?他要打发京兵去探个虚实。如果真有其山,麻城就免交捐粮,如果欺哄圣上,不光要增粮加税,还要将梅大人削职为民。

皇帝派出的那两个京兵,经过数十日的奔波,才来到麻城的天井山脚下,人已相当疲劳,当晚就投宿在一户农民家里,清早一起来就打点行装,开始登山。

正好,头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雨,清晨雨雾茫茫,山峰真好像是插进了云天。两个京兵糊里糊涂地向上攀着,爬着,山路狭陡泥泞,好不吃力。

他们快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发现一位白胡子老头,坐在—块大石头上歇着,面前放着一挑新草鞋。那老人温和地问“二位相公哪道而来,哪道而去?”两个京兵立刻停下来,如此这般地对老头说个清楚明白。老头说:“既然特为爬此山而来,为何只穿一双布鞋呢?”两个京兵惊奇地反问道:“翻这座山,未必还要穿破几双鞋不成?”老人笑了笑,说:“那当然,你们看我脚上穿的是一双新布鞋,还要带上这满满一挑草鞋,不把这些鞋穿破,是翻不过这座天井山的。”

“你老总不会是哄人的吧?”

“说哪里去了,我这胡子拖在地上,土已堆到眉毛上去了的人,哄你们做么事?”

“了了呀,我的天!要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又何必去费那冤枉力呢?等那挑草鞋穿完了,还不得走个一年半载!”他们车身打转,回京城启奏万岁。从此,麻城就不再交捐粮了。

五、麻城免去修黄河

李昌大讲述 李 想整理

不知是乾隆还是光绪年间,黄河坝被打断了。常说:“打断黄河坝,淹倒汴京城。”皇帝不得不下令修复黄河。

麻城的县官,是个为民做主的清官,他听说麻城也要派人去修黄河,急得不得了。他想: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人们不是淹死也要累死,怕是冇得几个人能够返回来的。他几天几夜吃不进睡不着,横直不好办。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梅大人到他面前说:“你去,不要怕,他们—定要拈阄的。你莫慌,等别个拈完了,最后的一个就是你的”。

梅大人生前也带领人修过黄河,他特地把麻城修的一段的最后头用生铁淋,还封字在上:“麻城永世不再修黄河。”

县官拈阄的时候,按照梦里梅大人吩咐的办,恰恰得到了麻城用生铁水淋了的那一段,这样,麻城就免去修黄河了。


六、劝母爱媳

荣以梅讲述 喻开金整理

梅之焕的夫人原是个童养媳,为人勤劳贤惠,但长相有些丑陋。梅之焕的母亲对她十分刻薄,想将她折磨死,再娶一个俊俏的媳妇。六月三伏天正中午时,总要她不戴草帽到畈里去摘地豇豆,想热死她。奇怪的是,媳妇每天摘一大挑豇豆回来时,身上总冇冒一点汗。

有一天,梅之焕放学回家,走在半路上看见媳妇摘了一大挑豇豆,安安稳稳地睡在地埂上,天上有朵白云恰恰遮住了她,还有一股凉风专门吹她,便马上回家告诉母亲。母亲不信,到那里一看,果然如此。梅之焕趁机劝告母亲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孩儿得此贵人,将来必有大福。”从此,他母亲再也不虐待这个童养媳了。

七、巧赦李闯王

李昌大讲述 李 想整理

明朝末年,李闯王起义,一次在梅大人管辖的地盘上被捉住了。崇祯皇帝听说后,莫提有几高兴,下圣旨要梅之焕将李自成就地处斩,以绝后患。

夜里,梅大人心里总不安宁,迷迷糊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白虎坐在他的公堂上面,流泪痛哭,请求救他一命。

第二天,梅大人来到关押李闯王的牢房门前,发现闯王就像梦中的那只白虎一样蹲在地上,血泪满面。梅大人灵机一动:我为么事不将牢里的重罪犯杀一个,将他赦出去呢?

就这样,李闯王被梅之焕放走了。临走时,李闯王再三请求梅大人将家乡的地址告诉他,如果日后起义成功,定到梅大人的家乡去感恩报德。梅大人笑了笑,说:“屋挂茅包树挂草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从那时起,麻城就有了挂茅包的习惯。

八、对对联寻得未婚妻

屈苇滨搜集整理

明朝万历三年,梅之焕出生。万历十年他的父亲梅国森与他的二伯父梅国楼同榜考中举人。他父亲的考试成绩还十分突出,居第二名。梅家本是麻城的名门望族,现在一门又再添两个举人,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新科举人梅国森乘兴游历南京、苏杭一带。在南京城,他结识了一名富商。这富商姓傅,家有万贯资财。同时他又是个风雅的人,喜欢结交文学之士。自从在南京偶然结识了梅举人,他便每日追随在他身边,请他上馆子,请他进戏园子,请他们遍游江南名胜。于是,他们成了莫逆之交。一天,他们在茶楼闲谈之际,聊到了子女。听说梅国森家中有一个已经七岁的少爷,傅某人便说:“真是无巧不成书。在下刚好有一女儿,也是七岁。女儿聪明伶俐,乖巧听话。平日在家练习女红之余,贱内也教她认些字,读些诗词,竟是一学便会。傅某虽不学无才,但对读书人十分仰慕。今日唐突,有心与你结成儿女亲家,万望先生不要推却!”梅国森这时对傅某本也十分喜欢,当下便满心欢喜地答应了这门亲事。

那年月,男女定亲凭的就是“父母之命”,尤其是父亲之命那是一言九鼎,并且具有法律效率。所以,小小年纪的梅之焕便有了一个没有过门的“媳妇”。

很快三年过去,梅之焕十岁了。可就在这一年,他的父亲因病过世了。没有了父亲以后,梅之焕的母亲刘氏带着他和弟弟两个小孩子度日,家境每况愈下。后来不得不从祖屋迁出,投靠到河东外祖父家。

对于自己有个没有过门的媳妇这件事,梅之焕并没有什么印象。当他长到十六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便开始对他提起这事。因为在那时,十六岁便到了一个人谈婚论嫁的年龄。母亲对他说:“你父亲在世的时候,在南京城为你定下了一门亲事。听说你岳父家十分富有。你现在可前往南京城去寻找你的岳父,将成婚的事定下来。”

梅之焕便来到了南京城。傅家本是富户,高宅大院,不难打听。但梅之焕多了一份心计。他想:我们现在家境一般,与岳父这么多年没有往来,谁知他还认不认这门亲呢?再说,傅家小姐从没见过,也不知长什么模样,谁知称不称我的心呢?越想越不放心,便决定先试探试探。

第二天,梅之焕先将自己“打扮”了一番:穿了一件破长褂,腰间缠一道草“要子”,手摇一把破蒲扇。他径直来到傅家大门前,自称是湖北梅家少爷来看望岳父。看门人将情形报告给傅老爷,傅老爷心中不免一惊:早听说麻城梅家衰败了,不想竟衰败成这样子!他们现在败成这样了,我怎么能将女儿嫁过去受苦呢?这么想着,便嘱咐家丁:就说不知道有什么麻城的女婿,叫那穷小子不要在这里胡搅蛮缠,否则就要告官。家丁这么一说,梅之焕便明白:傅家是要赖婚了。这时候的梅之焕本是少年壮志,心高气傲,对傅家赖婚很瞧不起,也觉得是了了一桩心事,可以回家向母亲回复了。但转念一想:不知傅家小姐人品如何,我不妨试她一试。

第二天,他还是这副行头,转到了傅家后院外。这里有道耳门,他便上去试着敲了几下。过了一会儿,门开了,一个看上去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将身子探出了门外。梅之焕看她模样,便知是个丫环,便大模大样地对她说:“请告诉你们小姐,我是你们家的姑爷,专门从湖北来认亲的;她若还认这门亲事,就请出来见我,她若不认,就请从此别过,我再也不登他们傅家的门了。”

再说这傅家小姐,从小便听母亲说自己已许配给了湖北梅家,倒也心安理得地待字闺中。直到前一天晚上,母亲来见她,说梅家女婿来了,如此这般打扮,看来是彻底地败了。临了又说:“你爹爹已拒绝了这门亲事。待过些日子,再为你寻个好人家,把你嫁出去。”这傅小姐听了,心中好不凄怆:一来为梅家的衰落,二来为父亲的嫌贫爱富。现在听丫环说梅公子从耳门找来了,心想:看来这梅公子也是个有心计的人。不知这梅公子人品学问如何,我不妨考他一考。这么想着,她便对丫环说:“我这里有个上联,你去念给那‘叫花子’听。他若能及时对出来,他便是梅公子,我便请他进门;他若对不出来,他便不是梅公子,请他即刻走人。”这丫环出来,将小姐的话如此这般地对梅之焕复述了一番。对对联正是梅之焕的拿手好戏,听丫环这么一说便来了兴趣,赶忙道:“快说上联!”傅小姐出的上联是:

户羽石皮,湖北先生摇破扇

这是一个藏字联,“户羽石皮”对“破扇”二字,对起来本没什么难度;只是这“湖北先生”是即景之事,增加了属对的难度。梅之焕正沉吟间,看到丫环穿着的布鞋只是随意拖着,后跟没有套上,便立即有了下联:

圭革不正,江南女子煞歪鞋

这对联还算工整,一个“煞”字是典型的麻城方言,极为传神。对于这些,丫环当然不懂,只是将结果报告给小姐。小姐听了,极为欢喜,心里说:有这样的郎君,梅家败不了。

梅之焕被丫环悄悄地接进了傅小姐的绣房。傅小姐看梅之焕虽然破衣蔽体,“要子”缠腰,但生得高大魁梧,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心中便格外地喜欢。梅之焕见傅小姐眉目清秀,举止得体,又知书达理,心里也是十分地满意。傅小姐对梅之焕说:“你只管努力奔你的前程,我今生非你不嫁!待你有了功名便及时来娶我,千万不要误了。”梅之焕将这嘱咐满口承诺了下来。

万历三十一年(1603),二十八岁的梅之焕考中举人,第二年又考中进士,做了翰林。不久他就前往南京娶回了傅小姐,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但当时梅之焕在家里已娶了蔡氏夫人,迟到的傅小姐只能屈居偏房。

梅之焕的传说八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闯王   麻城   老太爷   高才   黄河   亲事   主考官   举人   湖北   南京   美文   大人   父亲   母亲   小姐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