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从“小六九”知青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

老知青家园

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从“小六九”知青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


从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
——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徐保满

作者:诸炳兴

从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音频:00:00/41:16

我与天津知青徐保满博士的初次见面,是在2015年6月,由上海市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与江苏省大丰市政府、市旅游局在大丰召开的知青博物馆开馆仪式和研讨会上。那次会中,也许同是知青的缘故,我们一见如故,坦诚相见,相互毫无拘束的交谈了有关知青历史文化的一些看法。在谈及如何更真实记录知青历史时,徐保满讲出了文革期间受反动血统论影响,她被强迫改名的痛苦经历,我也谈到自己曾有过长期受“可以教育好子女”思想包袱的压抑。同样的经历使我们在知青问题上有了许多共同语言。会后,我和徐保满多次就知青话题进行过交流和探讨。从中,我了解到她从黑土地里走出来成为的一位女博士的经历。当年的徐保满属于1969届初中毕业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这一届初中生毕业时只具有小学文化程度,因此,他们被人们称之为“小六九”。她是怎样从一个“小六九”成长为女博士的? 她这一路走来,肯定是有着奋力拼搏的人生故事,记录这些故事,对知青及知青后代或许都是一种激励。于是,我有了写徐保满的故事的愿望。


但是,真是好事多磨,这事,一等就是三年。

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从“小六九”知青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

2018年7月15日,作者(右)在上海大学(北区) 采访徐保满博士(左)


2018年7月14日,正是上海“出梅”的那天,我突然接到徐保满的微信留言告诉我:她作为国家发改委PPP项目专家,应邀来上海大学参加召开关于国家PPP项目研讨会。顺便,她要抽半天时间与我见面。


7月15日,中午时分,我专程驱车20多公里。前往座落在宝山区锦秋路的上海大学乐乎新楼,与徐保满相见,并进行长达六个多小时的交谈、采访。我总算完成了自己的一个愿望。

一、童年遭遇强迫改名

1953年,徐保满出生在天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1948年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父亲也是个高级知识份子。徐保满父母一生只生了她和弟弟一对儿女。保满自小聪明听话,母亲把她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

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从“小六九”知青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

徐保满的曾祖父徐世光,1886年在山东任巡府,山东海关监督,晚年致力慈善事业,曾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曾伯公徐世昌,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他曾当选过中华民国北京第四任总统,北京政府国务卿,又被称为“文治总统”;徐保满的六舅姥爷吴其轺,在抗日战争时期,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即投身于抗日战争。成为“飞虎队”中的一名飞行员。击落过5架日机,4次成功飞越死亡之线“驼峰航线”,自身也曾被击落过3次,并获得盟军司令部的特别嘉奖,被授予“飞行优异十字勋章”和“航空奖章”。因军功卓著,被国民政府晋升他为空军中校。在她的家族成员里多有知名的学者和为国效力的优秀人才。

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从“小六九”知青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

徐保满的曾祖父徐世光在泰山南天门留下的碑文


1966年文革开始,徐保满才小学六年级,作为徐世光的曾孙女;徐世昌曾侄孙女;吴其轺的外孙女;这些父辈们的亲属关系,便成了她的“出身罪名”。


在那疯狂的文革中,学校的造反派认为,徐保满的名字反动,具有“保卫满清政府“之意,他们强制要徐保满改名“徐敬东”,意为“敬重伟大领袖毛泽东”。从那时起,徐保满的名字被改成了“徐敬东”。就这样,带着被人强迫改的“徐敬东”的名字,徐保满从小学六年级到初中毕业上山下乡,到上大学四年毕业,“徐敬东”这个被人强迫改的名字,在她的心头压抑了18年。


徐保满返城后奋力拼搏,在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年,1979年,她考入了天津财经学院金融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建设银行天津分行。上班报到第一天,她便勇敢的和人事处长说出要把自己的名字改回原来的徐保满的愿望,她对那位人事处长说:“我是想要回自己起名字的权利啊”谈及这段往事时,徐保满说:“满清政府早就灭亡,我上哪里保卫去?!”荒唐,那时真太荒唐了!


徐保满难忘小学六年级那年,文革运动兴起,她被红卫兵强迫到天津睦南道苗圃劳动改造,这一经历在她那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深的伤痕。


她回忆起那时的情景:一天她向母亲诉说了对红卫兵恶劣态度的不解,她母亲把门窗关严后,面目严肃的对她说:“这场运动一定是搞错了,文革的恶果20年后见,到那时一定是暴力罪犯多,得神经病的多……。”徐保满至今记得下乡时,母亲对她说的话:“泱泱大国不培养出自己的大学生,未来何以面对国际说话?将来一定会回复高考制度的,机会是属于时刻都在准备着的人,你到了农村要坚持学习,现在不让学习数理化,批为走白专道路,那你就把毛选四卷通读了吧,你每天都要坚持看书,你的脑子不会被荒废。”母亲的教诲,对保满的人生起到了非常有力的指导作用。

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从“小六九”知青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

作者诸炳兴为徐保满画的像

二、 奔赴北大荒 融入神奇大课堂

1970年5月,还不满17岁的徐保满,响应号召,当知青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九团四连,在那块黑土地里,生活条件是艰苦的,体力劳动是繁重的,有时还充满着生命危险。在极为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那些专业官兵,那些来自山东梁山县的移民,那些当地职工及相关的现役军人,展现给知青们的形象是,不怕艰苦,不畏惧困难。尤其是连队里那些洛阳步校转业官兵,更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典范。她所在的连队里,有参加过黑山狙击战的老英雄,有抗美援朝时的优秀侦察兵,还有许多转业官兵,在部队立过功受过奖。但他们把奖状、奖章都存放在箱子底里,从不炫耀,在国家开发北大荒的召唤下,来到北大荒,做着默默的奉献。当有开发新建点的消息传来,这些老兵,仍然积极报名主动请缨。


连队的知青们和他们在一起春季扑过山火,夏季战胜洪灾和虫害,秋季挥镰抢收,冬季上山伐木、炸石。面对艰苦人生历练,他们始终以吃苦耐劳的精神,始终感染着知青们,在广阔天地大课堂里,知青们接受了这种精神的传承。


连队有一位从北京拖家带口,发配到北大荒的“右派分子”。在劳动中,徐保满发现他说话幽默、诙谐,常能引来大家的阵阵笑声。一次徐保满想向他了解他的身世时,他说:“小徐,以后多了解些历史事件,你就会对眼前发生的事,做到心中有数,不害怕了。”徐保满记住了这句话,也记住了这淡定的人生态度。

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从“小六九”知青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

知青时代,徐保满在收割机上的飒爽英姿

徐保满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实实在在的工作、生活了八年半。回眸她自己成长的历程,她告诉我说:“我们有过穿着铁钩鞋,爬上电线杆,安装黑光灯的壮举;有过日夜加班,赶制出五四0六固氮菌肥的喜悦;有过到锅盔山上伐大木的历险;有过冬季在松花江边修渠筑坝的磨难……。”她感念北大荒那块神奇的黑土地,她说在那个特殊年代它像一个神奇的大课堂,立于广阔天地之间,知青置身其中亲历了大自然给予的狂风暴雪洗礼,锤炼出坚强刚毅的性格。在淳朴的老职工和转业官兵是我们的优秀教师,在他们的感召下,她学到了在艰苦环境下生活的多种技能。在黑土地这个大课堂中,她接受了善良心智的熏陶,也铸造出负责任、敢担当、知感恩的品格。

三、北大荒人给知青上的人情课

1

人心都有一本账

徐保满是1970年5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那时全国的政治形势,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深挖狠批阶级敌人的运动阶段,各单位都在千方百计的查找深藏于本单位阶级敌人,然后就是没完没了的批斗这些阶级敌人。她所在的连队虽然是地处祖国北疆边陲,但也没能脱离这场运动的洪流之外。


初到兵团时,连队隔三岔五的开批斗会,批斗的主角是一位姓曾的兽医,他的罪名是“坏分子”。


每次开批斗会时,这位兽医都被罚,以深度弯腰,两臂向后高高翘起的姿势,呆在台上,因为那时候党、团组织把知青对阶级敌人有多恨;批斗阶级敌人有多狠,都作为考察知青是否要求进步的标准,甚至,成为能否入团入党的一个重要条件。由此也就促使人们政治情绪高涨,尤其是年轻人大多愿意在这种“对敌斗争”中有突出表现。


这位姓曾的兽医很有个性,每次批斗会都有义愤填膺者上台去打他,但是不管谁动手打他,他都会抬起头来用眼睛瞪一下来者。他的这种行为,往往会换来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拥到台上,更狂暴的揍他。


连队每次开会批斗这位兽医时,“坦白从宽,抗拒从严!”“阶级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这样的口号在会场上此起彼伏。但是,保满始终没能从那些发言者义愤填膺的发言中弄明白:这位兽医犯了什么罪。


在一次批斗会上,她小心翼翼的问身旁一位老职工:“这位兽医到底犯了什么法?”对方答:“作风问题。”“哦,那他跟谁犯了作风问题了?”她又小心翼翼的发问。“谁知道,都是传说的。”对方淡淡的一说。


参加这样的批斗会,徐保满总是在茫然的听着别人那慷慨激昂,不合逻辑的发言,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她无力举拳振臂高呼口号,更没有上台向这位“阶级敌人”动武的原动力。曾有过这样的情景:当这位兽医拒绝承认他的罪行时,会场上很多人拥到台上打他,而台下坐着静观的人却成了少数,徐保满就是这少数之一。


连队的团支部书记曾就徐保满对“阶级敌人”的态度问题,找她谈话:“你对阶级敌人难道不恨吗?”团支部书记向她发问。“恨呀。”在那年头,徐保满只能做这样的回答。


“那你在批斗曾某某时,怎么还那么稳当呢?”这位支书指的是徐保满没有上台对这位“阶级敌人”动过武。徐保满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要文斗,不要武斗’啊;还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里说不许虐待俘虏呀。”这位团支部书记听了她的回答后,楞了一下,而后说了一句:“群众运动嘛,可以理解”扭身就走了。


再后来,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曾某某得到了平反,又恢复了他的兽医工作。


1978年12月,徐保满办困退返城的调令来了,那天她正在宿舍忙着收拾行李,一位战友喊着:“小徐,老曾在外边等你呢。” 徐保满心存疑虑:“他找我干嘛?他是兽医,在猪号上班,我几乎没跟他说过话”。她心里想着,走出宿舍。门外的大树下站着老曾,他手里拿着一卷铁丝,对保满说:“小徐,我听说你要走了,我很想对你说声谢谢,前几年批斗我时,四连的许多人都打过我,知青里你没打过我,我一直想跟你说声谢谢! 我家穷,没有什么好送给你的,送你一捆铁丝,用作捆箱子也好托运吧。”听了他的这番话,徐保满心头一热,原来,人心都有一本账啊! 回想文革时期社会局面,是那样的混杂,人的道德底线和思辨能力,都受到极大的冲击。可是,这位当年处于弱势的人,心中却有一本清晰的人情账啊 。


多少年过去了,兽医老曾送徐保满铁丝的情景,令她终身难忘,她说:“这件事,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教了我,如何做人”。

2

勇于担当责任的形象

在一次年终总结大会上,指导员讲话:“-------知青家长把孩子交给了我,我没能照顾好,上海知青***想吃一碗大米饭,可是,我当领导的都拿不出来------”说着说着他哽咽了,当时在会场上的知青们都低下了头-----。指导员的难过,源于他把照顾知青看作是自己应承当的责任。


有一年,正值小麦灌浆时节,上级发来小麦粘虫灾害预报,王技术员在大田检查回来,怀着焦虑的心情哭着向大家报告,虫灾的严重情况。他的焦虑源于他看重自己,作为农业技术员所担当的责任。


记得1972年为完成农业部交予的土壤普查任务,杨技术员忍着严重的胃痛,每天用手压住胃部,猫着腰,顶着大风,带领徐保满他们三位知青,走遍全连10个地块,采集各类土样300多处,并写出四连土壤质量分析报告。

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从“小六九”知青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

徐保满在为机械播种做准备

3

北大荒人有情有义

2010年连队里张大邦的母亲得知徐保满要回来的消息,硬是拖着残疾的瘸腿,从她女儿家,艰难地走了很长一段路,赶来看徐保满,见了面,就紧紧地拥抱徐保满流着泪说:“没有忘记过去那些事,小徐总在收工的路上,帮我扛锄头、拿工具的事……”。


这么一位再普通不过的腿有残疾老职工妇女,为了要当面对徐保满说声“谢谢”,不辞劳苦奔波而来,她的形象在徐保满心中是高大的。


徐保满说,北大荒人重情义的事情枚不胜举。


当地老职工对知青那些为人善良的表现,时常一幕幕的展现在徐保满对北大荒的回忆之中: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逢年过节,知青们最想家的时候,连队老职工看在眼里放在心里,他们都会打发自家孩子来知青宿舍,拉着知青到他们的家里去“改善一下”,当知青们坐在热炕上,看着炕桌上那一碗碗的热菜时,却发现,这家自己的孩子全不见了……。讲到这些,徐保满眼里充满了泪花。她告诉我,这种场面在当年具有普遍性。令徐保满终生难忘。


北大荒人大多都是有故事的人,其中有:建功立业的老垦荒队员、立过战功的转业官兵、中央各部委下放的干部、六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还有被错判,流放到那里的“右派分子”。他们面对由于历史原因,社会风云造成的个人境遇的变化,采取淡定而又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这些北大荒人,就是知青人生大课堂的教师,——他们都是平凡而优秀的生活强者!


知青返城后,面对改革大潮的冲击,大多数人也采取了这种坚强淡定的态度,这都是北大荒的老领导、老职工教给的。这些人面对社会跌宕给人生境遇带来的变化,大多表现出不失善良、智慧、坚强、淡定。


当地老职工对知青那些为人善良的表现,时常一幕幕的展现在徐保满对北大荒的回忆之中:


徐保满深情地对我讲,在那个年代,北大荒春季风大干燥容易出现火灾。每当连队出现火灾时,全连男女老少都飞奔而来奋力施救,无人退缩;每年临近冬季,妇女队长都会带人去五保户及有困难的家庭拆洗被褥、准备冬装;当一家遭遇不幸时,全连大多数人都会相继去探望,带去精神的安慰和物质的帮助;北大荒人性格直率、包容,不记仇;这些北大荒人的优良品德,使知青们感同身受。


同样,徐保满也是个最善解人意的青年,连队有个徐保满称她林姐的女职工,因患尿毒症,已被医院确诊为肾衰竭,下了病危通知书。


徐保满到医院探望林姐时,看着她那青灰色的脸和那呆呆的眼神,徐保满心乱如麻,真不知该怎样安慰这位生命垂危的病人才好,但自己又很想为她做点什么。她对林姐说:“我一会儿就回四连去,你有什么事我回连队帮你办。” 林姐喃喃地说:“我想我小儿子,我想吃毛嗑(葵花籽)、炒咸菜。”保满一个劲儿的向林姐点头说:“行,行,行,我这就找车回连队,晚上,我就能带你小儿子来,给你带毛嗑和炒咸菜来。你等着,我准给你带来!……”


北大荒生活条件艰苦,毛嗑和炒咸菜就成了林姐这一辈子吃过最香的,也是在她弥留之际,最想吃到的食物了。


离开医院时,徐保满从军大衣兜里掏出仅有的五元钱和十斤粮票,硬是塞给了林姐的丈夫桑师傅,说:“拿去用吧……”


徐保满哽咽着说:“林姐没能吃上她最想吃的毛嗑和炒咸菜就走了……但毛嗑和炒咸菜这两样食物却永远沉甸甸的留在了我的心里”。

四、返城后的拼搏

在兵团时,由于当时政治形势和社会环境的原因,学习的条件非常艰苦,要坚持学习,除了要战胜繁重体力劳动的疲惫,还要尽力规避那个时代“人言的可畏”。记得有一次,徐保满与一位哈尔滨知青在蚊帐里偷着学英语,被人举报后,连长在全连大会上点名批评她俩学习英语的行为。此后,每当徐保满去当地一位女教师家请教数学问题后,离开她家时,都要回过头来说上一句:“你可千万不要向别人说我来你家学代数了啊”。

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从“小六九”知青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

知青时代的徐保满在连队认真看书学习

在连队,徐保满是公认的爱看书的人,一次她和随洛阳步兵学校转业官兵来开发北大荒的张副连长谈话,说起自己对学习的看法,他肯定的说:“你是对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没知识,怎么机械化?”在他的鼓励下,徐保满在兵团时,每天都坚持看书学习。在科研班为安装黑光诱虫灯,她自学电工学;为完成农业部分派的土地普查任务,她自学土壤学;为试制“五四零六固态细菌肥料”,她自学农业微生物学;看不懂的地方,她就去问农业技术员。在离开北大荒时,徐保满靠自学,学完了初中的代数和几何课程。


返城后,面对国家改革发展的形势,徐保满立志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去迎接科学的春天,去填补十年浩劫造成的知识损失。她每周一、三的晚上去夜校补习数学,周二、四补习历史和地理,周日去补习政治。平时,一个小半导体收音机,揣在口袋里收听英语课程,那时,每天只睡3、4个小时。经过苦战,1979年在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三年,徐保满考入天津财经学院金融系。


在徐保满入学的第一天,她发现班中有两位还不满18岁的同学,当时她心头一紧,原来自己比人家落后了近10年啊!于是,她下决心,迎头赶上。大学期间,她每天都是宿舍里最早起来到操场去跑步。晚上,在图书馆看书到闭馆铃响,最晚离开。遇到学习上的问题,除了向老师请教,还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到图书馆广泛查阅资料,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大学里她的学习成绩优秀:英语课被选拔到快班,《微积分》期末考试得100分,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班里只有两人得100分她是其中之一。老师表扬说:是因为徐保满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还有统计学、公司财务、银行会计、银行信贷、国际金融、哲学等课程期末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在校期间,徐保满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还获得过天津市团委颁发的“优秀团员”奖章。


1983年,徐保满毕业被分配到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分行二处负责医药局、化工局、交通局、石油化工公司的贷款审理工作。那时的建设银行是专门承当基本建设贷款的专业性银行,每一笔贷款的数额都在500万元以上,有的项目贷款要有上亿元。许多企业为了获得贷款,都会想办法送些礼物,与信贷员拉近关系。那时,就有老职工对她说:“上有天堂,下有建行……”徐保满是从北大荒黑土地里走出来的人,她体验过劳动人民创造财富的艰辛,她深知银行与企业签合同,“钢笔尖下的数字,饱含着劳动人民的血汗”,所以,她在审理每一项贷款时,都会亲自到项目建设工地、到工厂车间,了解企业运营真实情况,贷款发放后,她也经常与支行的工作人员到用款企业了解用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风险消除在苗头之中。


有一次,有位已退休的化工局基建处老处长在路上遇到徐保满,忆起往事时还说:“小徐,你真行啊,那时我送给你钥匙坠和挂历,你都不要。”徐保满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她拒腐蚀,永不沾,做到不接受企业人员给自己的任何礼品。她的工作态度,受到贷款企业的好评,被评为天津市建设银行的先进工作者。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徐保满意识到我国的金融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基本建设投资体系和住房分配制度都将发生重大改革。她以前在大学学习的知识,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已呈现出滞后的状态,她需要补充新的知识,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她报考了南开大学在全国招收的第一届房地产经济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在攻读房地产经济硕士学位期间, 她深入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了解业务运营的实际情况。到1992年, 徐保满还在研究生在学期间, 她已独立撰写了全国第一部《房地产金融》专著。当时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作为全国金融系统新业务培训教材。同时还让徐保满担任了全国金融系统新业务培训班的授课任务,在讲课过程中,徐保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操作环节的讲解,受到各地来京听课学员的认同与好评。许多听课学员回到本省后又邀请徐老师到他们所在的省、市去讲《房地产金融》这门课程。后来仅仅是凭着讲授这门课程,徐保满就去过了21个省讲课,在讲课的过程中她也注意向来自银行业务一线的学员学习,在交流中,听课的学员们也告诉了徐老师许多现实业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使徐保满能更深入的了解到我国的经济制度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为徐保满今后的讲课内容增加了丰富的素材。

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从“小六九”知青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

在承担人民银行总行委派的《房地产金融》授课过程中,当学员们认可徐老师的工作态度和为人,都愿意与她交流,他们把自己所在工作领域的故事,讲给徐老师听。在到各地听讲课的学员中,她接触过:金融、财政、规划、税收、政府等机构和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遇到过在建筑、林业、农业、畜牧业、水利、职业教育、医疗、劳教、少管所、缉毒、宗教等非金融领域的工作人员。徐保满抱着“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开卷有益”的理念,下课后虚心向来听课的各位学员了解他们所在工作领域的知识及故事,她说:“见多识广,听多也识广,从他们所讲的故事中,自己得到了得到不少的启示和开悟”。


徐保满在获得研究生硕士学位后,就留在南开大学担任教师工作,面对众多的学生, 她感到他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一双双父母期盼的眼睛。


徐保满是从北大荒黑土地里走出来的,她以对工农大众的深厚感情投入教师工作,针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且市场环境复杂,调控政策有效性偏低的实际情况,她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在授课过程中,用诸多的案例及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对房地产经济的理论与实务,有了清晰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她以“我是同学师,同学是我友”的理念对待教学工作,受到了历届学生的好评。在南开大学,徐保满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新生指导教师”、“优秀科研教师”。

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从“小六九”知青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

徐保满参加中国房地产50人论坛

徐保满的六年博士生学习过程也是非常艰苦的。她是一边坚持教学工作,一边学习的。平日她承担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授课任务。她担任本科生的《房地产金融》和《金融信托与租赁》课,也受到学生的好评,每学期学生,对徐老师的综合评分都在95分以上,而且,每学期选修徐保满的课的学生数量都在增加,几年下来,由一个班,增加到四个班的工作量,(南开大学两个班、天津大学双学位两个班)。还有为研究生讲授《房地产金融系统运行分析》、《制度经济学》、《比较金融制度》等课程的任务。


除此,徐保满还在承担了两届民建中央财金委员会委员,在这10年期间,她接受过民建中央撰写“两会提案”的任务,执笔撰写的《关于加快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提案》和《关于尽快发展社区银行的提案》。最终,都被确定为全国政协会议的立案。


徐保满曾主持的天津市海洋滩涂开发调研项目,《关于天津市综合开发利用海洋滩涂的建议》,并获得了“优秀调研成果奖”。


她还主持的天津市土地市场调研项目,天津市土地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获天津市政府颁发的“优秀调研成果奖”。


曾承担编制天津市“十一五”规划任务,执笔:“天津市十一五期间房地产金融发展规划”。


由她主持的天津市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关于天津滨海新区房地产市场制度创新研究》。(结项鉴定等级为A级)


她独立撰写的:《谈大学经济类课程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问题》获南开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征文二等奖”。 徐保满在南开大学担任教师工作以来,曾独立撰写并出版的专著有:《银行房地产实务》、《房地产信贷投资与经营》、《房地产金融》、《金融信托与租赁》、《现代房地产英汉、汉英词典》。这些书在当时都起到了填补房地产学领域空白的作用。

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从“小六九”知青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

徐保满博士撰写的部分著作

徐保满在坚持了六年的博士生学习过程中,放弃了所有的休闲和娱乐,刻苦学习,坚定信念做名副其实的博士,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后,得到了答辩委员会五位委员中4位委员给的A分,一位委员给的B分。圆满完成博士生的学业,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徐保满在她的博士论文后的致谢词中写到:我原本是一个十六岁就下乡到北大荒的知识青年,在那里实实在在的干了八年半,历经坎坷。在时代的召唤和家人的鼓励下,我与命运抗争,考入大学——到银行工作——上研究生——攻读博士。一路走来,好像一个长征路上的战士,紧紧地跟着大部队,生怕落伍。时至今日,已感悟颇丰。


徐保满的博士生学习过程是艰苦的,她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平日,除了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授课任务,还承担民建中央财金委员会委员,审计局特约审计员,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等项工作,曾多次接受天津电视台、广播电台邀请讲解房地产金融问题。她说:“”有时,我真的感到很累、很累。但是,在忙累中,我又感到高效率生活的充实,和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愉快。

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从“小六九”知青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

徐保满的博士像

五、青春所献 灵魂所系

近年来徐保满被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国家机构聘为“PPP项目”特聘专家,参与政府项目与社会资本相结合运营模式的培训、咨询、评审工作。徐保满认真工作,坚持原则的态度受到业界的认同和信任。中央财经大学在给徐保满发的聘书上写到:“鉴于您在中国PPP领域的杰出成就,聘任您为PPP项目智库专家。”


徐保满在参加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领衔的“金惠工程”的专家工作组工作中,她不忘自己在北大荒的经历,怀着对农民深厚的同情感参与到对国家级贫困县的脱贫工作中去。还获得“全国金惠工程优秀工作者”的荣誉。

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从“小六九”知青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

回望徐保满青春的印记,她是在不满十七周岁时来到北大荒。那块神奇的黑土地是徐保满人生的大课堂,培育了徐保满善良、坚强、勇于承担,不忘责任;重情义,知感恩的品格。这些品格汇聚在一起,形成一种能量,助推着徐保满在返城后,能以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性格,在社会变革跌宕起伏的颠簸中,战胜种种困难,一路前行。徐保满每当想到自己成长的历程,看到自己64岁时还能接受国家重任,为国效力时, 她都会从心中发出感慨:“神奇黑土地,助我一生拼搏力”。

六、受人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2007年佳木斯政府为教育后人,不忘知青开发北大荒的功绩,建立了知青纪念广场,并开立全国先河,率先设立了行政假日“知青节”,每到过节时,全市人民放假一天,如今,在佳木斯知青纪念广场上,留有徐保满与姜昆、梁晓声、蒋大为、赵炎、张抗抗等先进知青的铜板脚印。在知青感言墙上,徐保满留下了:“青春所献,灵魂所系-----北大荒我永远的第二故乡”的真情感言。

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从“小六九”知青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

2008年7月,在佳木斯知青纪念广场的感言墙上徐保满留下了:“青春所献,灵魂所系——北大荒徐保满永远的第二故乡”的笔迹。(左:徐保满)


在回忆北大荒生活时,徐保满多次提到:“知青好人”这一词语。她多次表示不愿出风头,声称愿意与知青好人一起,默默无闻地办实事,心底更为踏实,人生的步履也将更加稳健。

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从“小六九”知青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

徐保满来到佳木斯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给想吃大麻花的知青病人送去的家乡特产——天津大麻花


2009年的一天,徐保满打开电视机,正好看到电视里,在播放凤凰卫视主持人陈晓楠采访佳木斯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这是专门收留知青神经病的)的片段。当她看到的护士长指着一位女病员对陈晓楠说:“她是天津知青,她总念叨着想吃天津大麻花……”这个镜头时,心里非常难过,她想:“下次我再去佳木斯时一定给她带去天津的大麻花”。


第二年,正好佳木斯政府举行第三届知青节,邀请知青“回家看看”活动,佳木斯市政府邀请了徐保满参加。临出发前,她特意买了两大盒20根装的天津大麻花。到佳木斯市后,马不停蹄来到知青安养中心,看望那个想吃大麻花儿的天津女知青。在安养中心的活动室,徐保满见到了那位想吃大麻花的天津女知青安俊琴。徐保满告诉她:“自己在电视里看见你说要想吃天津大麻花,就给你带来了”。可能是因病服药的原因,安俊琴反应迟钝,对于每句问话,都要等上三五秒钟才做出回答。徐保满在临别时,拉着安俊琴的手,和蔼的说:“你在这里好好养病,把身体养好。这些麻花你和大家分着吃。”当徐保满转身走向活动室大门时,听到身后安俊琴大声的说:“谢谢,分着吃,再见……”。

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从“小六九”知青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

2006年7月30日,返城28年后,徐保满站在指导员的墓前,禁不住泪水盈眶。


2006年7月,徐保满在返城二十八年后,重返当知青时的那块黑土地,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去给到兵团后的第一任指导员屈树权扫墓。徐保满来到指导员的墓前,禁不住泪水盈眶,她用颤抖的声音,大声说道:“屈指导员,我是四连的徐敬东啊(这是文革中改的名字),今天,我看您来了,我们天津知青还惦记着您呢!知青们记着您用高粱秆撑着五好战士奖状,寄给我们的家长;记着您用残疾的手,拿着锄头,和我们一起参加夏锄;我们记着您用残疾的手托着热面,送到不吃粗粮闹情绪的知青面前;记着您和我们一起唱歌、打篮球;记着您对我们的帮助和鼓励,我们还记着……”


徐保满把一瓶老酒洒在了指导员的墓上,大声地说;“屈指导员,您说的话我们记住了,“年轻人要努力,宁让身受累,别让脸发烧……”,“我们会好好做人,好好生活,指导员,您就放心吧……”


这时,再也听不到指导员的回音,整个山林里静悄悄的,连鸟鸣声都没了……。

黑土地走来的女博士——从“小六九”知青到国家发改委特聘专家

当我和徐保满谈到未来时,她态度坚定地说:“我将永远记住那些给过我帮助和鼓励的人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昂起头来,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好我下半个世纪的人生路”。


临别,街上已华灯初上,路上车水马龙,行人匆匆,白天的炎热已散去,我深深地吸了口气,脑子里装满了徐保满——这位女博士坚强不屈,一路过来的动人故事……。


2018年7月22日 于上海虹桥晶典苑

作者简介

诸炳兴,男,上海知青,66届初中,曾下乡西双版纳景洪农场(云南建设兵团一师一团),先在连队,后调机关从事宣传工作。于1983年调回上海,现是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闵行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著有散文集《版纳记事》《多彩生命》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文章来源知青情缘 图片来源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知青   北大荒   南开大学   佳木斯   都会   天津市   连队   指导员   天津   麻花   兽医   美文   阶级   艰苦   敌人   专家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