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兵记忆|在青藏线风火山上的日子

作者:魏通成

铁兵记忆|在青藏线风火山上的日子

青藏线上的风火山海拔5000米,空气稀薄,人迹罕至,气候酷寒,位于青藏高原的永久冻土地带。据说当年慕生忠将军率领青藏公路的筑路大军到达此地,见山呈红色,又突遇狂风大作,气候骤变。因此慕生忠将军把此处命名为风火山。


为了修筑青藏铁路,铁道兵选定风火山作为青藏铁路的工程实验基地。铁道兵十师五十团由李副政委挂帅组成前方指挥所负责实验基地工程组织指挥。五十团十三连担负实验基地的工程施工任务,参与实验的有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和中国铁道设计院的专家们。为了保障和探索施工部队的生命安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还派出专家随队研究保障办法。为了配合实验工程,我们师直建筑给水发电营一连,奉命组成一个钻机加强班作为专业小分队配属十三连的施工任务。时任一连一排长的我,带领这个加强班上了风火山。这也就有了我军旅生涯中一段难忘的回忆。谨以此文献给在风火山并肩战斗的战友们。


一 、上山


1976年4月青藏高原的春天还春寒料峭,我们前往海拔5000米的风火山执行钻孔桩施工任务。临行前师里王文波副参谋长召见了我,王副参谋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讲风火山的实验工程关系青藏铁路能否前行,要求我们一定要按时完成任务。听了王副参谋长的话,我立正敬礼!向首长保证“坚决按时完成任务!”


回到连队我们立即开始着手准备。虽然我们是建筑给水发电营的连队,但由于任务变化,钻井的任务已经多年没有做了,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没技术,二没有设备。连长张恩知道山上的艰难,让我在全连任意挑选战士组成一个加强班,我只要求能调配一两名有过施工经验的骨干就行。


很快师里给我们调配了设备和技术骨干。经过短暂的准备,我带着战友们出发了。车队行驶在浩瀚的柴达木盆地,看着茫茫戈壁,看着月牙型的一座座沙丘,看着一望无际的盐湖,我想起曾经在课文读到祖国的聚宝盆柴达木。我幻想着能看见老前辈讲的海市蜃楼,沙漠绿洲……过了德令哈到了大柴旦,接着从察尔汗盐湖的万丈盐桥驶过到达格尔木。这已经是我们从乌兰县出发的第三天了,在格尔木我们早早的休息了,为第二天翻越昆仑山到达风火山实验工程基地养好精神。


天还没亮,头顶着星星和月亮的我们乘车从格尔木出发了。车队经过昆仑山时天才刚亮,山上兵站的战友们正在早操,看着他们顶着山上的寒风,迈着沉重的步伐,我开始感觉到山上的艰苦,明白了电影《昆仑山上一棵草》里说的一句话“不如昆仑山上一棵草”的意思,要在山上战斗工作必须要有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翻过昆仑山,越过楚玛尔河,车队行驶在一片宽阔的草原上,前面发现了黄羊,一名战友说:“杨子荣打虎上山,我们今天就打羊上山了”,驾驶员把车停住我举枪瞄准,击发。令我吃惊的是枪声响后,羊群没有惊慌,仍旧悠闲地吃草。我移动枪口再次击发,又射出两发子弹,然后告诉战友们可以去收战利品了,战友们欢呼雀跃奔向羊群,这时羊群才开始奔跑逃散,中枪的黄羊倒下了,战友们抬着三只黄羊回到车上,车队继续上路。


车队到达了风火山,实验基地的战友们开始把车队给他们运送的物资卸载 ,我们和先期到达的战友们就忙着卸下我们的设备和物资,车队卸下物资就下山了。我们顾不得旅途疲劳,接着搭建帐篷,这时已有两名战友因缺氧昏昏沉沉,四肢无力倒下了。我别无他法,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躺下不要动。尽快搭好帐篷让他们进去休息。


晚上,我们就把上山时打的黄羊熬成一锅汤当作晚餐,因为高原反应,即使美食也是食之无味。夜里帐篷内温度很低,又因高原缺氧,尽管旅途疲劳和下午的劳累,仍就无法入睡。就这样蜷缩在被窝里一直到天明。

铁兵记忆|在青藏线风火山上的日子

▲1976年8月,铁道兵司令员吴克华(前排左1)来到风火山试验场,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攻克高原冻土地带铁路施工难关。


二、 在山上


第二天起床后,我告诉战友们今天休整一天,加固帐篷,整理内务,熟悉环境。年轻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总是感到新鲜好奇,于是我们在先期到达的湖北籍70年入伍的老兵发电机司机小刘(原谅我已经记不清他的名字了)的带领下携枪向帐篷后面的山头出发了。我们雄心勃勃的希望再有收获。可是上山以后我才发觉有多么困难,每走一步都气喘吁吁,快到山顶我们把枪就地放下,徒手往上爬仍旧十分艰难,心跳加快,四肢无力 ,呼吸困难,每向前一步,都要停下大口喘气。这时候我明白了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艰难。


我们终于登上山顶,一览群山,感觉就像我们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一样。我把这里看作是我们适应在风火山战斗和工作的一次练兵。


开始工作了,我们担负的任务是为实验基地的地面建筑钻孔埋桩。因为风火山地区属于永久冻土地带,为了防止地面建筑受热坍塌需要采取隔热措施。钻孔桩基的作用就是把地面建筑托起来,使之不与地面接触,不使地面因受热量传导而融化坍塌影响地面建筑的安全。我们一台冲击式钻机必须在短时间内要完成几十根钻孔埋桩的施工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为后期地面建筑施工赢得时间。


钻机已经立起来了,可是钻头孔径太小与桩基孔径不符,我与技术骨干王寿海(70年入伍湖北籍老兵)研究,只好采取在钻头上堆焊的方法加大钻头尺寸。钻机司机王寿海是我们这个班里唯一有着钻机操控经验的老兵。我这个班长还是第一次接触钻机,因此我拜他为师,向他学习,与他商量怎样做会更好,他也毫不保留地给我传授钻机和钻井的技术。使我很快熟悉和掌握了钻机技术。为了争取时间战友们夜以继日地堆焊,我也不分昼夜地在现场与战友们共同鏖战,经过三天三夜的努力,钻头堆焊完成了。


山上施工的困难真是难以想象。钻孔基坑需要泥浆护壁,我们要寻找粘土并取土装车,运至现场。这都是体力活,要靠我们一锹一铲地取土装车。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翻斗车因为高原缺氧都只能装半车,装多了就无法起斗倾倒,人力取土装车就更是累人了!甘肃临洮县籍74年入伍的战士小韩和河北献县籍76年入伍的战士小孙和小李总是争先恐后抢着去干。终于开钻了,钻孔桩施工就是靠钻机的钻头反复往下冲击,拌着水捣鼓成泥浆再用提罐将泥浆排出,形成桩子的钻孔井,然后把预制好的桩子吊装入钻孔内,一个钻孔埋桩就完成了。看着钻头往地下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看着钻孔在一点一点地钻进,看着钻孔井内不时提出的拌着冰碴的渣土,我们都会心的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三天三夜了,我几乎没有合过眼,这天晚上我可以休息了,一躺下很快进入了梦乡。万事开头难,天还没亮值机的小郭在帐篷里叫醒了我,说出事了!听到出事了我立即翻身起来,可是眼睛却怎么也睁不开,只好请来军医点上眼药水才勉强睁开双眼,来到施工现场,原来,因为都是新手,由于操作不当,致钢绳从绞盘脱落,钢绳散了盘,钻机无法工作。为防止钻头被埋,我立即组织战友们抓紧时间将钢绳复盘,尽快恢复开钻。经过战友们的努力,很快钻机又开始工作了。又是三天后第一个钻孔达到设计深度,接着我们把山下运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子吊入钻孔内,第一个钻孔桩吊装成功。


为了赢得工期,战友们抓紧时间移动机位,开始了又一个钻孔的钻进。青海西宁籍战士朱志勇入伍前是汽车厂修理工也很快掌握了钻机操作。我们的发电机司机也全力以赴,日夜坚守岗位保障钻机用电。他们是我前面提到的70年湖北籍老战士小刘和71年四川达州籍老战士小魏和73年广东籍战士小何.。钻机一开钻就是连续作业,我们不分白天黑夜,夜以继日的钻进。有了第一个钻孔钻进的成功经验,我们越干越顺利,一个个钻孔钻进顺利完成,一根根桩子吊入钻孔立了起来。到了七月中旬我们按时完成了全部钻孔埋桩的施工任务,为后续地面建筑的施工赢得了时间,受到五十团前方指挥所的嘉奖。


钻孔桩的施工任务完成了,我们准备收拾行装下山了。但是团指挥所却命令我们留下来,原来指挥所考虑到地面建筑后期的内外墙面抹灰工程没有熟手,而我们来自建筑施工连队,故要求我们留下来承担抹灰施工任务。于是我们又开始了新的任务。

铁兵记忆|在青藏线风火山上的日子

▲风火山空气稀薄,气候严寒,素有“冰雪仓库”之称。指战员客服高山反应,发扬吃苦耐劳、拼搏奉献精神,进行科学实验,为青藏铁路施工取得宝贵的经验。


三、 难忘的一天


1976年9月9日午后,我们正在海拔五千米的风火山上施工作业,忽然风云突变,天黑了下来,紧接着是铺天盖地的冰雹,霎时间豆子大的冰雹铺满了大地,填满了沟壑,这种天气状况是我们上山以来第一次遇到。我们只得中断了作业,找地方躲避。借着躲避冰雹我跑进了指挥所的帐篷,却看见战友们一个个泪流满面,不断地抽泣,我不明白问大家怎么了?一位两眼含泪的战友指指收音机,收音机里正以沉重的声音播放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中央军委关于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告全国人民的消息。我的心也一下子沉痛起来。失去了毛主席祖国怎么办?这是全国人民共同的焦虑。战友们在小声议论着,毛主席真是伟大,逝世的消息传来老天都悲痛!


接着几天我们并没有停下工来,因为气候变化,山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是一场雪,气温下降很快,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尽快完成地面建筑的内外墙抹灰工程任务。错过时机我们就可能完不成今年的施工进度,拖到明年了。在毛主席逝世后,战友们化悲痛为力量,加班加点,在十三连战友们的配合下如期完成了任务。再次受到指挥所的嘉奖。


四、 后记


任务完成了,师司令部要求我们撤回去的电报也到了团指挥所。时间已是1976年的9月下旬,山上的气候已经变得非常寒冷。按照指挥所的安排,我们收拾行装准备下山,国庆节前我们胜利返回了连队。


从四月上山到九月离开,我们在风火山上战斗工作了近半年的时间。上山前我们全体成员都通过师医院的体检。年末我也告别了山上并肩战斗的战友们,到二连任职去了。可是第二年年末师里组织干部体检,我却被查出了心脏有问题。1979年因为身体的原因我转业了,告别了亲爱的战友,告别了魂牵梦绕的军营。


三十年后青藏铁路建成全线通车。如今我们离开风火山已经四十四年了。参加风火山上施工的战友们今天已是六十多,七十多岁的人了。回忆往事总会想起那段难忘的经历,总想问问在风火山上当年并肩战斗的战友们:你们现在还好吗?

(作者原铁道兵十师)

铁兵记忆|在青藏线风火山上的日子

来源:老兵原创之家 / 责任编辑:梦醒

校对:张有安 / 编发:铁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昆仑山   格尔木   青藏铁路   开钻   铁道兵   黄羊   指挥所   冻土   钻机   钻头   钻孔   帐篷   美文   车队   地面   记忆   日子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