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兵记忆|记黔东南籍志愿军中的铁道兵英雄: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原创:秦北雷 李卫成

铁兵记忆|记黔东南籍志愿军中的铁道兵英雄: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翻开这本印刷精良、装帧精美的《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记黔东南部分健在志愿军老兵(凯里篇)》,书中文字情真意切、照片清晰感人,读时一股暖流立即涌遍全身。这本由凯里市民政局编辑,由张林、龙云茂拍摄、撰写,专为在抗美援朝期间从黔东南参加志愿军、至今健在的勇士们树碑立传的书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映射着耀眼的光芒,记录着生活在凯里市的160位志愿军老兵的过去和近况。老英雄们身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绶带,胸前挂着国家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精神焕发出现在镜头前。其中记录有当年在朝鲜冒着敌机狂轰滥炸,英勇奋战创建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奇迹的铁道兵老前辈72人。

黔东南对宣传志愿军丰功伟绩非常重视。州委党史研究室于1991年编印了《抗美援朝文集》;由铁道兵战友田庆奎、程鸿恩主编的《烽火铁血鸭绿江》一书于2003年出版,时任省人大副主任、原黔东南州委书记、铁道兵战友杨光林为此书题词。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悍然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我国东北边陲也遭到美机轰炸。为支援朝鲜人民,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地处我国西南的黔东南州出现了“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的场面,全州16个县总人口170万人,就有一万三千名各族热血青年应征入伍,那个“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同参军”的盛况,至今历历在目。

在朝鲜战场上,黔东南优秀儿女英勇奋战,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凯歌。当年的铁道兵团里,就有千百位黔东南籍志愿军战斗在各个岗位上。其中有雷山县苗岭深处的“花木兰”、女扮男装的苗族女英雄王树才;有三穗县侗族战友姜昌云,他是朝鲜战场上用步枪打下美帝直升飞机的功臣,他们的英勇事迹鼓舞着广大铁道兵团战友,也在家乡流传至今。

我们早就对苗岭深处的“花木兰”有所耳闻,2002年元月12日的《黔东南日报》上就刊登着王树才的事迹:

1950年的贵州省雷山县,是一个匪徒聚集的地方。桃香村,是雷山东部最边远的一个村,由于深居深山,几乎与外界隔绝,这个村既落后又贫穷,参加土匪的人不少。我186师556团第2营5连的一个班驻进了桃香村王树才的家。

王树才的父亲是村里唯一会说汉话的人。王树才经常跟着父亲到县城,接触过许多汉人,因此也会说一些汉语,解放军正需要这么个向导。班长就动员王树才参军:“树才,你懂汉话,你参加解放军吧。”于是,王树才参了军。可班长万万没有想到,动员参军的这个苗族战士,他眼前的这个男孩竟然是女扮男装。她参军后,就更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是女儿身,因为她怕身份一旦暴露,就不能在军队里干下去了,她喜欢解放军,喜欢当兵。

参军后,王树才为我556团带路歼匪,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她被编入雷山警卫营,任轻机枪班班长,担任清匪、镇反,保卫人民政权的任务。1951年6月,雷山县人民政府发出参军补充指示,经严格的体检和政审,318名青年参加了志愿军,而王树才因在警卫营表现很好,省去体检直接参加了志愿军。

1952年11月,王树才随军入朝,编在志愿军铁道兵团6师桥梁团1营,住在离连部六里外的防空洞里,任务是守护197大桥。美国飞机白天轰炸,我铁道兵战士夜间进行抢修。朝鲜的冬天寒冷而漫长,10月河里已结冰,次年6月才解冻。王树才和战友们一道,掌钢钎、抡大锤,扛枕木、搬钢轨,一次又一次完成了修复铁路、抢修大桥的任务。1953年3月,冰天雪地。在一次抢修大桥施工中,气候突然恶化,鹅毛大雪越下越大,只个把小时,大地一片白雪皑皑。施工中,王树才被换下休息,天气虽冷,但王树才一下桥梁便躺在雪地上睡着了。这一躺,王树才便很难起来,由于积劳成疾她病倒了,送到医院一检查才知患上了结核腰椎病。而这时战友们才知道,整天和大家一起朝夕相处、同吃同住同战斗的王树才,竟是个女同志。从此,志愿军铁道兵团里就传扬着这苗山“花木兰”的动人故事。

另一位志愿军战士姜昌云用步枪打下美帝直升飞机的事迹也在铁道兵团里广为流传。

姜昌云是黔东南三穗县瓦寨镇侗族青年,1930年3月出生在白家村金竹坡。1951年4月,姜昌云怀着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名参加志愿军,告别父母兄弟离开家乡。

入朝后,姜昌云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第3师13团4营11连。1952年2月,他所在的部队进驻兴里以南70里代号为185地区的战地上。8日凌晨6点,6架美军轰炸机飞来轰炸石洞里大桥,我军立即用高射炮向敌机猛烈射击,当时击落敌机1架,飞机坠落在九脉山上,敌驾驶员跳伞逃生。九脉山海拔620米,山势陡峭险峻,13团4营驻在大山西侧,离飞机坠落点最近,营部立即组织突击组去抓俘虏。姜昌云主动请战,参加了突击组。

8个突击组在副营长带领下,踏着没膝深的积雪向山上艰难攀登。大雪封山、又陡又滑,根本看不到路,大家一小时还走不了两三里。姜昌云和五班班长徐昌荣分在一组,他俩跑在最前头。当他们到达山腰时,突然飞来8架敌机在山头上盘旋,敌机发现了突击组人员,随即低空俯冲,投弹扫射。炸弹在他们的前后爆炸,硝烟弥漫,雪尘飞溅,敌机用火力封锁了山头。战友们就隐蔽在松树林里,而姜昌云和徐昌荣凭借反穿的棉衣里衬白色作掩护,攀藤依树急行迅速冲到山头。

他俩看到敌机残骸坠落在山坳北侧,这时已经是上午10点。当他们正要上前去搜捕敌机驾驶员时,从东南方又飞来了多架敌机,他们为阻止我突击组成员靠近飞机残骸,加强了对残骸周围的火力扫射,用火力封锁山头、山腰,满山都是机枪声和爆炸声。这时一架救援直升机飞来,在山坳上空盘旋徐徐下降,要寻找着陆点营救跳伞的驾驶员。姜昌云看见空中突然来了一个怪物,金属机身在阳光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还以为是什么新式武器,开始还有些怯怕,但当机翼、舷舱、螺旋桨和机身上的图字随着直升机越降越低能看清舱内两个飞行员的轮廓在准备实施救援时,积在他胸中的对敌仇恨,使他忘掉了害怕。他沉着地举起手中的步枪,向空中的直升机前舱部位射击,接连打了五颗子弹。不知是哪颗子弹击中了飞机,只见它摇晃几下,便像一只掐了头苍蝇,挣扎着转了几圈,倒栽了下去。这时许多兄弟部队的战士也纷纷冲上来,到处是我军的枪声,余下的敌机只好逃之夭夭。

直升机坠落地点离先前被击落的轰炸机距离不远,两个飞行员从机舱里爬出来,惊恐万分东张西望,然后迅速跑向轰炸机,钻进机舱与那个跳伞驾驶员一起龟缩在里面不敢出来。下午2点,又有两架美军直升机向九脉山飞来,试图营救地面的3位飞行员,但害怕被我志愿军枪炮击中,只在高空旋转了几圈就回去了。下午4点左右,飞来3架轰炸机,向山头投下多枚炸弹,可能是想炸毁被击落的两架飞机,防止我军缴获后拿去拆卸作研究。由于我军防空炮火密集,敌人的企图没有得逞。第二天,我军飞机机械师到现场将直升机部件全部拆下,运回祖国。

1952年6月30日,铁道兵团批准姜昌云荣立二等功,徐昌荣立三等功。同年10月姜昌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2月4日至6日,姜昌云作为功臣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第二届庆功大会。1953年5月14日至18日,姜昌云又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第三届庆功大会。姜昌云被列为二等功功臣,他所在的铁3师13团4营因击落敌直升机荣立集体二等功。

提起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往事,黔东南黄平籍苗族战友、荣立一等功的潘明海说:“我们这双手,又拿枪又拿镐,双手都是血茧,为了保家卫国,我们青春无悔!”

在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我们用这篇短文,表达我们对黔东南志愿军中的铁道兵老前辈们的敬崇和怀念,祝愿健在的老前辈健康长寿,安享晚年。

铁兵记忆|记黔东南籍志愿军中的铁道兵英雄: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来源:老兵原创之家

责任编辑:梦醒

编发:铁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铁道兵   花木兰   苗族   东南   敌机   朝鲜   保家卫国   志愿军   我军   军中   山头   兵团   直升机   美文   战友   铁道   志愿   飞机   记忆   可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